《科普法》草案出炉,对医生释放哪些信号?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5-30
手机版

  本文综合 医脉通(ID:medlive) 科技部官网

  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快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鼓励更多医务人员投身健康科普事业,大河健康报特开设健康科普投稿专区,择优刊发。征集邮箱:325987104@qq.com。

  日前,科技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意见的公告》。

  

  图源:官网截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对法律修改提出了新需求。

  据公告,此次“修改草案”新增了很多关于科普人才的重磅内容:

  1.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统筹部署。

  2.国家健全科普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

  3.国家设立科普奖项,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奖项。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都应当支持科普人员开展科普工作和从事科普活动,对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4.国家鼓励设立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等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科普专业人才。

  5.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承担科普责任,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开展科普;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建设科普创作中心等。

  在河南也有相关工作推进的动态。2022年5月河南印发《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河南省卫生系列基层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不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必要条件,并在推动健康科普工作等8个方面有了新变化。

  河南新修订的《申报评审条件(试行)》明确:把健康科普活动纳入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完成健康科普工作要求,每年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

  ??详见

  由此看来,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靠“科普”晋升职称或将成为未来趋势。目前,科技部公布的草案正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医学科普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负责?

  曾经有位知名专家称,医学科普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医学科普也是医生对自己负责。

  医患信息不对等,是医患矛盾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在我国,又有多少医生困于“医患信息不对等”。

  先给大家讲一个在临床中很常见的例子:

  一位45岁的尿毒症患者,拟定于某日下午行肾移植手术,主管护士在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时,特意提到中午不能吃饭。

  在术前,手术室巡回护士问起时,才得知这名患者中午没吃一口饭,但吃了一碗面,最后只能通知医生手术延期。

  这种令医生啼笑皆非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护士没有错,患者也没有错,只是双方在信息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还好,这些事儿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有些时候,医生真的笑不出来,甚至会因其所困扰。

  不知道大家对两年前的一篇题为“男童割包皮手术后抢救6天”的报道还有没有印象?

  当时,媒体以患方的视角叙述了整个过程:家长带孩子到杭州一家妇保医院做手术,医生说手术成功,之后却开始抢救,后来被转到浙大儿院,送进ICU,经过6天抢救,孩子终于苏醒。

  

  图源:微博截图

  后来我们特意联系了当事医院,才得知了真相:

  这名患儿的入院诊断是隐匿性阴茎和包茎,手术名称是阴茎延长术+带蒂皮瓣迁徙术+包皮环切术。整个手术过程、麻醉经过都很顺利,术前经过充分的评估,选择的麻醉方式是全麻气管插管-骶管麻醉。

  手术完之后男孩被推入麻醉恢复室,等苏醒后再送往病房,就是在这恢复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医生发现男孩氧饱和度突然下降,便紧急做了相应的抢救工作。当时立即请了院内的急救小组,并邀请了上级医院的专家来进行会诊,初步考虑是“急性肺水肿”。

  据当事医生称,男孩10岁,51公斤,在家睡觉时有打呼噜的情况,也考虑男孩有潜在感染的可能,这种情况即使完善了相关术前检查,但是一些潜在的疾病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即便按照正规的诊疗规范进行操作,也很难完全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出于更安全的考虑,便把男孩转到浙大儿院进行进一步监护与治疗,也为了排查他是否有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后来,便出现了大家看到的这条新闻报道。

  在当今社会,“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无形中也放大了“医患信息不对等”的危害。

  对于患者和家属的认知,医生很难改变,也无法改变,不能指望患者和自己一样精通医疗技术,了解什么是可以避免的、什么又是具有风险的。如果医生想真正地保护好自己,如一位网友留言,任何问题都要事先对患者做好充分的告知。

  全民科普,将医学知识“关口前移”,弥补医患信息不对等,或许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患和谐。

  中国医生职称晋升如何度过“科普关”?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修改草案中,国家明确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

  其实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推荐健康中国行动的时候就曾提到,鼓励医务人员做科普。为了提升医务人员从事健康教育的积极性,逐渐将医生科普纳入到个人的绩效考核。

  

  图源:官网截图

  而在上海、河北、天津、广东等地,也已经相继出台了卫生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改革方案,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高级职称评价。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的评价,从单纯重视论文,开始转向比较实用的科普创作,这无疑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是值得点赞的。

  但是如果想让科普作品也能像论文一样成为职称评定指标,或许还有很多标准需要统一制定。

  1.评审难度如何界定?

  比如在上海印发的《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发布渠道和评价标准: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2000字以上的科普文章。

  和科研论文相比,按照这种标准,其实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那么这种评价标准会不会持续延用?其他地区是否还会制定其他评价标准?全国会不会统一要求?目前来看,这些还都是未知数。

  不过在@妇产科的陈大夫 看来,现在刚开始制定以科普为晋升条件,还处于试水阶段,目前可能省级期刊就可以符合条件,以后时间长了,或许要求就会相应有所提高,比如国家级期刊或者一本专著,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将来大概率是不会比科研论文更简单。

  2.科普如何分类评价?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期刊或专著的科普传播方式可能在速度和广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网络传播对普罗大众来说或许更有效果。

  2022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科协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含科普专业)高级职称(正高、副高)评审委员会。随后,中国科协立即组织专家学者研究评审办法。

  这次评审将充分体现科普工作特点,结合科普工作实际,从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等方向进行分类评价。评审中将推行代表作制度,并丰富代表作形式,比如科普教材教案、视频、剧本、讲解稿,策划科普展览和活动,研发科普展品等。

  为了适应新媒体传播时代要求,评审标准还会借鉴地方经验,将网络阅读量“10万+”的优秀科普作品等同于发表论文。未来这些会不会同步到医务工作者的职称晋升上,还是挺令人拭目以待。

  3.科普是否为硬性指标?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科研论文曾经作为一种晋升职称的硬性指标,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比如论文造假泛滥、论文要求脱离临床工作、靠数量评价临床医生水平不合理

  等。

  如何不让“科普晋升”重走“论文晋升”的老路,也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

  科普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小儿科,其实它有着很深奥的学问,并且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绝不是那些不想做或者做不好科研的人才去做的事。

  总的来说,破除“唯论文”,这在职称评审改革之路上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期待有更适合医务工作者的晋升制度早日到来。

  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快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鼓励更多医务人员投身健康科普事业,大河健康报特开设健康科普投稿专区,择优刊发。征集邮箱:325987104@qq.com。

  附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修改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称科普),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科普对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各类工作和活动。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普事业的全面领导。

  开展科普,应当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采取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形成崇尚科学和鼓励创新的风尚,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

  第四条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应当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加强农村的科普工作,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普工作,建立完善区域科普合作和帮扶机制。

  第五条 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统筹部署。

  第六条 科普活动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价值引领。

  科普活动应当坚持科学精神,遵守科技伦理规范,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损害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七条 国家机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和城镇基层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

  第八条 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

  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人员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科普活动中的智力创造,保护知识产权。

  第九条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第十条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国家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引导公民培育理性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

  第十一条 国家支持和促进科普对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十三条 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强化统筹组织,发挥科普工作协调制度作用,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本地区有关的科普工作。

  第十四条 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广播电视、应急管理、粮食和储备、体育、水利、气象、地震、文物、文化和旅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职能组织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普工作统筹协同,研究、协调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

  第十六条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强化科普工作职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加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开展咨询服务。

  第十七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十八条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第十九条 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师生科学素质,加强科学教育,支持和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高等学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追求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开设科技相关通识课程,开展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教育,把科普工作纳入社会服务职能,为科普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

  中小学校应当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完善科学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育、保护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促进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方面协调发展。

  第二十条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应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人员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专职科普岗位和专门的科普场所,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促进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普紧密结合。

  第二十一条 国家各类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应当结合技术领域组织开展经常性、专业化科普活动,在遵守安全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向公众开放实验室和设施,提升科普功能,普及最新科学技术知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结合科技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

  国有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科普责任,将科普工作纳入企业科技创新总体部署,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第二十三条 各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组织等应当组织开展专业领域科普,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推广。

  第二十四条 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文化、网络平台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加强科普宣传内容的审核。

  综合类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应当开展公益科普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电影、广播电视生产、发行和播映机构应当加强科普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播映;书刊出版、发行机构应当扶持科普书刊的出版、发行;综合性互联网站平台应当开设科普网页或科普专区。

  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

  第二十五条 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健康生活,发挥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等作用,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学)会、科技特派员等,应当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服务,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第二十六条 城镇基层组织及社区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科普功能,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商场、机场、车站、码头等各类公共场所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所辖范围内加强科普宣传。

  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第四章 科普活动

  第二十八条 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提高科普设施覆盖面,促进城乡科普设施均衡发展。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组织建设综合型科普场馆和专业型科普场馆,发展数字科普场馆,建设科普信息公共平台,加强与社区建设、文化设施融合发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升级。

  第二十九条 国家支持科普产品和服务研究开发,鼓励新颖、独创、科学性强的高质量科普产品创作,提升科普原创能力,依法保护科普成果知识产权。

  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建设科普创作中心。

  第三十条 国家培育科普公共服务市场,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发展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十一条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应当与科普紧密结合,鼓励在科普中应用新技术,把科普作为推广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手段,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与企业等自主开展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普活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应当围绕新技术研发应用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科普。

  第三十二条 国家部署实施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增进社会公众理解、认同和支持。

  第三十三条 国家加强对科普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监测与评估,对于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的虚假和错误信息,及时予以澄清和纠正,追究相关主体责任。

  第三十四条 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科普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对科普内容的科学性负责。

  各类互联网传播平台应当建立健全发布科普信息的科学性审核机制,不得发布伪科学、反科学信息。

  第三十五条 国家优化科普资源布局,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国家科普资源库和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应当向公众开放,为公民了解、认识、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十六条 国家加强自然灾害、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应急避难等领域的科普工作,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搭建国家应急科普平台,完善应急性科普响应机制和公众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公众依靠科学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十七条 有条件的科普组织与科学技术人员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组织或者参与国际科普活动,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拓展国际科普合作渠道,促进优秀科普成果共通共享。国家支持开展青少年国际科普交流。

  第五章 科普人员

  第三十八条 国家加强科普工作人员能力培训和交流,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科普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升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十九条 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承担科普责任,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开展科普。

  国家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第四十条 国家鼓励设立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等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科普专业人才。

  第四十一条 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支持志愿者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加强培训与监督。

  第四十二条 国家健全科普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

  第四十三条 国家设立科普奖项,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奖项。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都应当支持科普人员开展科普工作和从事科普活动,对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公民科学素质

  第四十四条 国家统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引导公民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提升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十五条 国家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将提升科学素质融入终身学习全过程。

  国家鼓励在职业学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加科普内容,培育高技能产业工人和高素质农民,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

  第四十六条 国家加强基层科普工作,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提高组织和个人理解、认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能力和素质。

  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教育培训组织应当普及卫生健康、网络通信、智能技术、应急安全等知识技能,提升老年人等各类人群科学知识获取、识别和应用能力。

  第四十七条 国家推动新技术、新知识在全社会各类人群中的传播与扩散,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前沿科学和技术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公民及时更新知识技能,促进区域、城乡掌握和应用新知识技能的均等化,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和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将科学素质培养纳入科技创新规划及相关任务,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九条 国家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总体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

  第五十条 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全社会科普事业良性发展。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用于资助科普事业。

  第五十一条 国家鼓励境内外的组织和个人捐赠财产依法资助和捐赠科普事业;对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优惠。

  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可以依法获得资助和捐赠。

  第五十二条 国家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进口科普用品,科普场馆、基地等开展科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五十三条 各级政府应当对符合规划的科普场馆建设给予支持,开展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普场馆运营绩效评估,保障科普场馆的有效运行。科技馆相关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以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应当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常年向公众开放,对青少年实行优惠,并不得擅自改作他用;经费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予以补贴,使其正常运行。

  尚无条件建立科普场馆的地方,应当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开展科普,并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等。

  第五十四条 除涉密、敏感项目外,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第五十五条 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完善科普工作评价标准,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机构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向社会公开年度科普工作情况。

  第五十六条 国家完善科普统计调查制度,监测和评价科普事业发展成效。

  第五十七条 科普经费和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必须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履行公职的单位和人员在科普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以科普为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合法权益,或制作、发布、散播伪科学、反科学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并可吊销许可证件。

  第六十条 未依法开展科普活动、履行科普工作责任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禁止一定期限内获得支持科普活动的财政性资金,对负有责任的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科普组织和科普人员的合法权益,阻碍科普活动正常开展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骗取、侵占、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社会捐赠款物,或者骗取科普优惠政策支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追回或者补缴有关财政性资金,责令退还捐赠款物,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可以暂停拨款,终止或者撤销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情节严重的,依法处以罚款,禁止一定期限内承担或者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普活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和处分。

  第六十三条 擅自将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改为他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四条 骗取科普奖励、表彰的,由授予奖励、表彰的部门或单位撤销其所获荣誉,收回奖章、证书,追缴其所获奖金等物质奖励,并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本法未作行政处罚规定,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位新老朋友: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

  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医脉通微信公众号(ID:medlive) 科技部

上一篇:英国顶尖私校【韦斯特博恩豪斯小学】
下一篇:美国教育部学生信息中心的证明对于留学生究竟有多重要?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