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提出对策题题型要求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6-11
手机版

  8.1.2.题型要求

  

  一、大纲要求

  在申论考试大纲中,作答提出对策题目所对应的能力通常表述为“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具体内容如下: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注意,这里所说的“提出”既非漫无目的地思索得来,也非空喊口号、树立旗帜得来,更非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得来,而是要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以给定资料为根本,在充分把握给定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构思整合,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实际上是对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开阔度、创新意识及应变能力的考查。

  二、常规要求

  对于提出对策来说,和归纳概括一样,“要点齐全”“表述准确”“条理清晰”仍然是需要遵循的要求和标准。

  “要点齐全”指所有的要点要找全,即题干和材料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解决,导致问题的原因要想全。

  “表述准确”指材料中有对策的尽量用原词原句,需要自己概括的,自己推导的要点也要表述准确。

  “条理清晰”指要分条罗列,标注一二三。

  在有的题目要求里,还会出现“概括准确”“简明”“具体”这样的要求,这些要求本是归纳概括题的要求,现在出现在提出对策型题目要求中,看似矛盾,实际表明解答这个题目时,需先概括问题或原因,然后再提出对策。

  

  三、特殊要求

  1、角色意识

  所谓角色意识,是指答题时要有一定的身份定位。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公职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因而考生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公职人员,提出的对策应当是政府部门能够采取的措施。题干中要求以某种虚拟身份作答,如某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观察员、人口普查员等。对于这类题目,提出的对策一定要符合题目限定的身份要求。对于题干中没有虚拟身份要求的试题,就要站在政府的角度,从如何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角色意识不仅指上面提到的提出对策的主体虚拟身份,还要考虑题目所要求的写给的对象身份。若不考虑这一点,提出的对策就可能与题目所要求写给的对象身份不匹配,或者与题目所要求写给的对象职能不符。如:

  题目:(2013年国考地市级真题第四题)假如你是H县文化局的干部,要在有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班上做一次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讲座,综合“给定资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应该重点讲几方面的内容?(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分条作答,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得摘抄原文。不超过300字。

  分析:在此题中,提出政策的主体虚拟身份是文化局的干部,题目所要求的写给对象身份是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根据题意,基于申论答题三要素的原则,结合材料,我们不难得出,答题框架应为:是什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现状即成绩与问题;为什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怎么办——如何才能做好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工作。回归材料,我们会发现材料里提到的我们现在文化所取得的成绩有三个,分别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孔子学院的风靡以及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那么在写“怎么办”,即如何才能做好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时候,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应该是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职能范围内的才是有效的对策。如果所写的对策是鼓励多开办海外孔子学院,切实重视文学教育的发展等这样的建议,必然是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做不到的,提出的对策与题目所要求写给的对象职能不符,为无效的对策。

  2、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它包括三层意义: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4%举报/反馈

上一篇:泰山学院附中弘信校区举行2023年一年级少先队“六一”入队仪式
下一篇:西安艺修山水文苑,翰墨山水,琴韵书香,迎高考!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