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90岁老人借给纪念馆两把珍藏多年的手枪,他是啥身份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6-17
手机版

  2015年,在全国各地热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莱芜战役纪念馆的两把手枪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因是这两把手枪竟然是由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暂借给纪念馆的。

  但是,自从1996年我国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开始,除了公务用枪,民间私人枪支已经被禁止持有将近20年。

  滕西远持双枪照

  这位老人是谁?他的两把枪支从何而来?当年全国开展“禁枪”行动的时候,这两把枪为什么没有被收缴?

  双枪的主人名叫滕西远,在家排行老三,1925年10出生在山东济南口子镇北山阳村的一户穷苦人家,早年因为天灾人祸,父母双双去世,只留兄弟五人相依为命,过着饱一餐饿一顿、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日子。

  虽然亲戚邻里也觉得这五个孩子身世十分凄惨,孤苦无依,但是想帮助他们却是有心无力,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都是朝不保夕,更遑论有富余的粮食去帮助别人。

  旧社会的穷人

  幼年的滕西远又黑又瘦,皮包骨头,邻居看到了也只会回家感慨一句:“可怜了这些孩子了,这样的年头什么时候能有个头呢?”

  父母离世,兄长自然承担起了抚养幼弟的责任。为了养活家人,滕西远的大哥和二哥先后参军入伍,哥哥们临走时不舍地对滕西远说:“我们参军入伍给你们挣口粮去了,家里就剩你最大,照顾好你弟弟啊!”

  哥哥们每隔一段时间会给弟弟们带来一些口粮和物资,滕西远和弟弟们就依靠两个哥哥的补给为生。

  民国时期的穷人

  年幼的滕西远最大的幸福便是等到大哥或者二哥背着粮食回来的那一天,因为这时他和弟弟不仅能吃饱饭,还可以听到许多军旅生涯的故事,杀敌建功、保家卫国这些在滕西远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了根,他十分佩服自己的两位哥哥,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像他们一样。

  每次哥哥们回来,家里就可以烧上白滚滚的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馒头,就着小菜,觉得幸福无比。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因战争动乱,哥哥们和家里也失去联系。在苦等哥哥无望后,年仅10岁的滕西远含着眼泪对两个弟弟说:“我就是讨饭,也要养活你们。”

  民国时期的穷人

  在乞讨的两年里,他尝尽了世间百态,世态炎凉,他曾经在烈日炎炎下,不顾脸上留下的汗水,挨家挨户敲门希望得到一口吃的;也曾在寒冬腊月,忍着刻骨的严寒,不住地向路人哀求,只为了兄弟三人可以活命。

  可即便如此,他最小的弟弟还是因为饥寒交迫离开了人世,滕西远抱着弟弟的尸体,看着还不足十岁的弟弟就永远离开人世,他失声大哭,伤心过后,他和四弟把五弟安葬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山东省也沦陷了,日军到处烧杀抢夺,奸淫掳掠,实行各种惨绝人寰的反人类暴行,早就对旧社会失去信心的滕西远决定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卢沟桥事变

  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赶走侵略者,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各地的抗日武装不断建立。

  1938年,年仅13的滕西远要求加入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莱东县大队。起初,因为他年纪太小,队里担心他不知道上战场的危险,劝他说:“当兵打仗可不是说着玩的,是很可能掉脑袋的,你个小小娃娃不要闹着玩。”

  但是滕西远说的这段话却让队里改变了意见:“我的家一无土地,二无房子,爹妈都是雇农出身,又走得早。我从小是要饭叫花子,没啥吃的,饿的又黑又瘦,长得不成器,人家叫我滕黑子。共产党救济穷人,我是吃共产党饭长大的,我是死心塌地跟着共产党走的。”

  最后,在征求了滕西远哥哥们的意见后,莱东县大队便接收了他。

  日军扫荡

  起初,滕西远在队里并不出名,大家只当他是一个半大孩子。直到1940年的一次日军扫荡,滕西远才展现了自己的英勇无畏和聪明才智。

  1940年春,日伪军和鬼子疯狂扫荡鲁东抗日根据地,并大肆残杀党员和抗日人员。在一次扫荡中,因为出村的路被封死了,滕西远和两名队友决定躲在猪圈里避开敌人。

  因为从小生活在这里,他们自信凭着对村里地形以及房屋建筑的熟悉程度,可以躲过日军的搜查。

  日军扫荡

  等日军大部队撤离后,滕西远和队友看到了一个落单的日本人,虽然当时他们手里并没有枪支,但是滕西远仍然决定把这个日军干掉,因为他牢记部队里开会时说的:“谁是狗熊,谁是英雄,拿了鬼子的脑袋,才是真英雄。”

  等落单日军走近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滕西远从猪圈上跳下来扑倒了敌人,滕西远手起刀落,用匕首迅速地刺入了敌人的颈动脉,敌人顷刻毙命,滚烫的鲜血溅了滕西远一脸,他也一战成名,因此被调到射击队去学习射击。

  1940年夏天,日军又集中精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激烈的进攻,在杨家横一带我军对敌军进行了反攻,滕西远所在的县小队也在其中。

  日军

  在战场上,滕西远精准地射杀了日军的旗手,因为从小听哥哥们讲军旅故事,他深谙军心与士气对一支队伍的重要性,打死了日军的护旗手,必定可以扰乱他们的军心。

  果不其然,旗手倒下的一瞬间,在日军中引发了不小的动乱,一时,群龙无首,但这也鼓舞了我方战士们的士气。

  一时间,战场上陷入了激烈的战斗,枪声四起,血肉横飞。滕西远也找准时机射杀了几个日军,双方的子弹很快用完,进入近身肉搏战。

  日军

  这时,年仅15岁的滕西远和一名日军近身打斗,因为年纪尚小、体形单薄,被日军用刺刀狠狠地刺破了腋下,顷刻血流如注。但是,滕西远咬牙坚持,心中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把拔出了刺刀,向敌人刺过去。

  日军本来以为这个瘦弱矮小的男孩被刺中后会倒在地上,没有做太多防备,反而被滕西远一击而亡。滕西远事后和战友们说:“当时还真是凶险,那个大刀杀过来,眼睛要是不集中,脑袋就叫人杀了去,敌人杀咱,咱也杀敌人。”

  整场战役下来,滕西远一共杀死了6名鬼子,战斗结束后被荣授了一等功。当时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廖荣标同志亲手赠予了他一把驳壳枪。

  廖荣标

  在表彰大会上,滕西远高举着这把黑色的驳壳枪,大声说道:“我滕黑子,要多多拿鬼子脑袋,对得起这把枪”。此后,滕西远用这把手枪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打死了很多日军,年纪轻轻就成为山东地区著名的抗战英雄。

  1946年,二十一岁的滕西远已经有了八年的从军经历。抗日战争胜利后,滕西远的部队也进行了改编重组,因为他多年的杰出抗日战绩,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炮兵连连长,隶属粟裕将军的管辖。

  粟裕

  本来以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可以迎来好日子,但是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公然发动内战。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抗日成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进行了与国民党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解放战争。

  1947年,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进行了猛烈地进攻。

  在一次山地驻扎地巡营时,滕西远发现200名装备精良的部队在驻扎地附近。当时滕西远只有一个手下,身边也只有一把手枪、一支步枪和三颗手榴弹,不可能和敌人正面交锋。但是如果赶回去报信的话,等我军过来时,也赶不上敌人。

  国军

  急中生智,他想起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当这队人走到山沟低谷的时候,滕西远向山沟里面扔了一颗手榴弹,并对敌人大喊道:

  “你们已经被我军包围了,快放下武器,解放军优待战俘!”

  与此同时,他向天空鸣枪示意。本来已经将近黄昏,再加上周围的树木草丛隐蔽和对地形的不熟悉,敌人并不清楚我方有多少军力,只能向山坡上开炮,顿时炮声四起。巨大的炮声引来了炮兵连、警卫连、一营和二营的援助,敌军全军被俘。

  国军

  后来我军才知道原来这是国民党十一师的精锐部队,并缴获了许多先进的武器,若不是滕西远的智谋,就不会有全歼敌军如此完美的战绩。

  粟裕将军给滕西远颁发了一等功奖章,奖励他发现敌情后用智谋给部队传信,并且困住敌军的行为。队里还召开了表彰大会,粟裕将军在会上说道:

  “打仗不能只靠蛮力,也要有计谋,滕西远同志就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并亲手赠与了滕西远一把缴获来的手枪。滕西远骄傲地举起了这把手枪,大声地说:“我会继续奋勇杀敌,永远跟着党走。”下面的士兵脸上也都充满了敬佩之情。

  滕西远和战友照片

  这就是滕西远第二把枪的来历,这把枪伴随着他走完了解放战争时期。这两把枪都是滕西远奋勇杀敌的见证,是他的荣誉勋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的救亡图存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人民终于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大家都以为可以安安心心地建设家园时,朝鲜战争爆发。

  毛主席从国际形势出发,为了让国家有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毅然决定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1950年,滕西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也要横跨鸭绿江,不远万里前往朝鲜对美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尤为艰难,美军的装备十分先进,既有空军,又有大炮坦克,可我军只有小米加步枪,加之恶劣的气候环境和战争补给经常不足,许多战士就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滕西远都坚持下来了。他只有一个信念,要打赢这场战争,为祖国守好边界和平,就可以回家建设祖国,与家人团聚。

  经过了几年激烈的战争,1953年3月,美军向位于三八线附近的马坪里展开激烈进攻。我军制定了穿插作战计划用来应对美军的进攻,但是敌军的坦克却拦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被炸毁的敌军坦克

  但是,当时我军装备落后,非常缺乏反坦克武器,炸药包是当时唯一能获得且能成功炸毁敌人坦克的工具。但是要想成功炸掉坦克,炸药包离坦克的距离就需要十分地近,如何把炸药包近距离地运送到敌军面前,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为了这个战役的胜利,滕西远自告奋勇自己背着炸药包去炸敌军的坦克。他说:“我从十三岁参军,多少次死里逃生,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了国家,就让我去吧!”

  滕西远利用地形悄悄地爬到了敌军坦克附近,巧妙地避免了敌军的注意,一举成功炸毁了敌军坦克。滕西远因为跑得及时,才保住了一命,但是他的头上也留了一块疤,这也是他为了国家民族舍生忘死的特殊勋章。

  滕西远老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经历了15年的军旅生涯后,滕西远光荣复员。

  在这十五年的战争时光里,滕西远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有许多次都与死神失之交臂,凭借着他的英勇无畏和机智谋略,他一共立下了两次一等功和三次三等功,并获得了两把视为勋章与荣誉的手枪。

  1953年,滕西远回到了莱芜老家工作,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始终牢记着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做事,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市政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也帮忙种过树,开过公交车,尽自己一切力量建设家乡。

  持枪须知

  1996年,国家出于治安考虑,颁布了《枪支管理办法》,并全面收缴社会上的枪支。滕西远也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并出示了1982年解放军6202部队授予他的持枪证。

  原来1982年,6202部队在授予滕西远持枪证时,也对枪支进行了相应处理,如今的两把枪只是两把哑枪,并不会造成危险。

  1996年,禁枪人员在了解了这两把枪的来历后,仍然把这两把枪还给了老人。因为这两把枪既是老人征战的功勋与见证,也寄托了老人对战友的深深地怀念之情。时至今日,这两把枪,依然是滕西远最看重的物品,每天都会用红绸布精心擦拭,细心包裹。

  

  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老人还将这两把枪借给了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展出,希望大家可以知道今天和平社会的来之不易。

  正如滕老家的门上贴着“幸福不忘毛主席,发展全靠共产党”这副对联一样,他也一直教育自己的子女要跟着党走,珍惜今天的好日子。

  如今,98岁高龄的滕西远希望自己可以为国家做最后一件事情,在自己有生之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一本《淮海战役》,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年建国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滕西远和老伴

  纵观滕西远这一生,生于动荡不安的旧社会,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经历了十几年战火的洗礼,流过鲜血,撒过汗水,也获得了荣誉与军功,也迎来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

  正是无数这样的先辈,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有了他们的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姓名,也并未留下什么军功,但是他们永远都应该被人们铭记。或许滕西远老人保留的双枪也是一种对他们的纪念。

  谨以此文纪念所有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的人,希望我辈在和平年代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上一篇:多省调整中小学早上到校时间, 孩子睡眠有保障, 家长老师却犯了难
下一篇:遗憾!光谷这学校仍不独立招生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