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神仙班级”,提交了漂亮的毕业“成绩单”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6-28
手机版

  

  全班25人,10位同学考研“上岸”,被国内外高校录取;13位同学顺利就业,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完成签约;2位同学正在接触抛出橄榄枝的企业……在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是老师心中的“省心团体”,更是同学们眼中的“神仙班级”。

  

  “夸夸群”群友携手“互相成就”

  学风优、氛围好、人气足,谈及班级整体情况时,班长杨尚青这样总结。“大学四年,我们班感情一直很好,交流也密切。除了日常的信息通知群外,还有一个‘2班夸夸群’,作为‘网络根据地’。”杨尚青介绍,起初是跟随网络潮流,希望大家在“夸夸群”的互相表扬和鼓励中,拉近距离,融洽关系。而后,“夸夸群”的功能不再限于字面意义,有时用于资料共享,有时用于信息速递,偶尔也作为“斗图”群、“吐槽”群、“摇人”群,连接着同学们的情感。

  

  “从不‘醒着做梦’,群友个个都是‘务实派’,确实给力。”作为“务实派”之一,团支书龚竑宇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求职目标,秋招之际率先和一家外企完成签约,定下了毕业去向。相较于今年春招才投身找工作大潮的毕业生,他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也时常帮班级同学修改简历、分享面试Tips。曹建林便是其中的一位。在经历了考研之后,曹同学根据个人实际,及时更换方向,在春季校园招聘会上,当场拿下一家央企的offer,完成签约。“去招聘会之前,还特意向竑宇做了咨询,学到了不少‘干货’,自己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搞定’工作。”

  以“青春之名”筑“未来之城”

  五月底面试,六月初入职,从校门到公司门,骑车不到20分钟。19机制2班吴浩宇同学的毕业去向落实,看似“无缝衔接”,实现“丝滑”过渡,实则充满着考量和抉择。“我一共面试过10家企业,宝山、闵行、嘉定……为了找工作,都一一去过,最后还是选在临港。”对于抱定决心在上海工作的吴浩宇而言,熟悉的周边环境、感兴趣的行业内容、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工作团队、落户、住房等新城利好政策,无一不是他扎根临港的“加分项”。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滴水湖畔正式揭牌。同年9月,2019级本科生入学,在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19机制2班正式组成。白驹过隙,四年间,他们是新城崛起的亲历者,与这座“未来之城”共成长。四年后,在选择职业生涯第一站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留在这里。根据统计,在19机制2班,与临港公司签约就业的人数占班级总签约就业人数的30%。

  “公寓就在公司旁,住宿有补贴,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大大减少,生活幸福感也比较强。”同样签约了临港某国企的袁晨曦表示,自己与临港这片热土同样拥有年轻的资本,想在这里扎根生活,有更加长远的发展,父母也很支持。

  产教融合,联动联建,多措并举推进就业育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为做好就业工作,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将高质量就业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把毕业生就业作为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典型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为进一步缩短课堂教学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时差”,学院积极与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促成合作,扎实推进“引企入教”系列项目和“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预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就业工作部署“新势力”。

  

  19机制2班的范怡君就是华力定向培养班中的一员。去年暑假,她通过了面试及体检,进入公司工作。“我的毕业设计都在公司进行,企业和学校各有一名指导老师,选题方向与工作内容息息相关,边工作、边收集数据、边学习,毕设推进过程比较顺利,感觉理论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实习4个月后,范怡君决定正式签约,“从一开始‘试一试’的态度,到最终确定选择,这条就业路走得很顺畅。”

  “学院着力探索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2023届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实现100%就业。”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晏萍表示,本学期学院党委带队走访企业60余家,与多家企业联动联建开拓就业岗位。通过访企拓岗,已落实毕业生就业20余人次,实习近百人次。

  

  为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学校还积极开展创业训练营、大学生模拟面试大赛、就业助力营等活动。“画好育人同心圆,多措并举,赋能聚力,用心用情,护航学生走稳走实毕业第一步。”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说。

  编辑:吴百欣

  资料:上海海洋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上一篇:考研什么时候复试?我来具体的分享一下!
下一篇:四川不虚此行,但需要选好地点!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