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教育中,学校和老师谁负责?伦理缺失为什么?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7-05
手机版

  中学生正处在各类思想观念在不断成熟的进步过程中,而学校、家庭的引导极为重要。家长们更加需要从自己做起,为子女树立良好的好榜样形象,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阶段中学校的引导意义远远地大于家庭,虽然家庭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第一阵地,但是中学期间,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园内,在这个团体的生活中更加迫切地需要培养自身的责任心与心理素质,并且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1.受家庭氛围的影响

  乡镇中学的在校学生多数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因此,父母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在校学生基本教育状况了解甚少。

  加之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论和观念,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社会压力,部分乡镇的家长根深蒂固的农村传统文化教育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的家长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保持着高度关注,只以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未能考虑学生在校期间成长发展的现实基础,只对学生的成绩抱有过高的期望,却往往会忽略对于自己子女在政治、思想品德、生活技术手段、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2.家长自身观念影响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给与其重要的指导,但由于乡镇中的部分家长自身的学历较低,且教育观念等方面较为守旧,因此在对学生的教导过程中,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将现阶段应试教育中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好坏的评判标准,轻视对于学生的道德的引导。

  乡镇中学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城市中学的学生家长。家长凭借主观意识对学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又要求学生短时间内达到目标。

  若学生无法短期内完成,则家长不断从学生身上找缺点、并将学生的缺点过多地批评。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学生越发忽略自身的长处,只认为自己是无用的,并且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甚者,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压力下的部分学生,由于无法及时地排解负面情绪,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过激或不良行为。

  

  3.学校和家庭缺乏互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的乡镇中学教育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互动非常缺乏,因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或忙于工作。除家长会外,基本不会与学校有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但由于个别学校的特殊的情况,每学期的开家长会也会根据时间情况变动。

  如果学校临时调整取消家长会,将会改为走访,但走访的家庭数量只占到班级人数的40%-50%,由此给学校和家庭的互动造成了阻碍。虽现阶段,网络运用极为广泛,但乡镇中学教师的缺少,使得教师难以腾出更多时间与学生家长更多的沟通,而学生家长本身因工作原因缺乏与学校沟通的主动性。

  

  1.重成绩缺心理道德引导

  现今社会中,乡镇中学的学生对于手机的熟练度远远超过成人,而部分学生会通过游戏、刷各类视频来缓解家长所施加的压力,而这样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如果运用不得当,将造成学生网络成瘾、手机不离身等不良现象,更有甚者只有借助网络才能平静地生活,现阶段的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降低。

  2018年一名初中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且无法自我调节,从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20年一位12岁的孩子,穿着校服从自家高楼上跳了下去,不幸身亡。

  该学生做出此行为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假期作业没有完成,没有向老师报到。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中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心理、道德的正确引导。

  

  这导致现在部分学生抗压能力越发降低,心灵比较脆弱,生活、学习中出现不合心意时,很容易引起走向极端,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另外现在的应试教育中对成绩评定依然与高考、升学率相关联,但不能因为两者之间呈最直观地体现,而忽略了道德引导。

  在生活中虽然成绩高但却是伦理道德的案例仍然很多,两者之间并非二选一的,而是需要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辅助的关系。相对于城市中学,乡镇中学的学生自我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也是极为严重,因家庭的经济环境状况差。

  

  一方面有些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足以及时给予自己的子女必要的、较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父母因为工作而忙碌,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大量精力投入到教育自己子女中,致使部分班级的学生过于以自我发展为主体。

  他们蛮横霸道,对家庭没有义务责任心、对于自己也没有义务责任心,对于学习也表现出这种心理,认为自己的学习是由于父母及国家义务教育制度所强制要求的,出现了极大的叛逆情绪。对班级、学校缺乏责任心,肆意妄为,自成小集体,不体谅尊重教师、同学的行为比比皆是。

  

  2.重智力教育轻德体美劳

  过于重视成绩对学校的重要性,“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早已被忽视。乡镇中学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重智力教育而轻视德体美劳的培养。

  在调查问卷中“相对于道德教育,老师更在乎知识的传授”这一问题,将近85%的学生都觉得学校是这样对待的,由此可见乡镇中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智力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内容的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地深入,德育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所重视,唯有从课堂教学上落实好德育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促使初中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当代中学生正值身心成长和发展的一个大转折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是多变化的,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避免因消极因素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美育是培养一个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和人格。我们学校在开展教学和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时,只有充分理解到了真善美的意义和重要性,才会尊重美育,更好地开展美育活动。

  在实际的智力教育中,美育的不够重视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对于智力的训练采取的方式就是考试制度,通过分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智力训练的结果,而美育却未被纳入考试范围内,所以美育未被引起广泛重视。

  

  学校的教学需要从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的教学逐渐转变为了素质教育,并且学校需要树立起对于美育的一个正确认识,美育儿教育既不是一种艺术专业特长的教育,也不是一种技能型的科学教育,学校对于美育中的认识错误来说,既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又严重地违反了美育的基本规律和理念,无法塑造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精神。

  体育运动是以加强体育锻炼和学习运动作为基本的手段,以帮助人们增强身心素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其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可以提高其生活品位和质量的社会性活动。劳动教育是乡镇中学学生最需要学习的。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各项物质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稳步提升,乡镇中学的学生对劳动成果的不爱惜,不愿意劳动的现象越来越多。

  学校也认为应该从他们的学生思想劳动认知、情绪劳动态度、能力劳动习惯三个不同维度,面向所有的小班学生明确地具体提出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突出地充分强调了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理论实践性。

  

  牢固地学习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核心思想价值观;使学生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基本劳动生活习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和智力教育在我们的教学中都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德育、智育、美育主要是为了心理教育层面的知识与教育,体育主要是为了生理教育层面的知识与教育,劳动力教育则是为了实践教育层面的知识与教育,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其中以德育工作为首且具有导向和保障的作用,智育工作是全面发展的根本,而且体育工作则是其他所有的各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体育工作则是其实施所有各育的专业特技和保证,美育工作则是全面发展教育深化,劳育工作则是全面发展教育手段,正确地理解和准时把握机遇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才能促使我校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重重点学生轻普通学生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因此,在教学中常见的歧视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在课堂中,教师因为教学目标和个人感受等主观原因,导致歧视部分特殊的学生,在课堂以外,教师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区别对待学生。

  第二种是学生之间的歧视,同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因为每个的成绩、性格、行为、语言等多诸多方面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歧视。但无论歧视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歧视最主要表现在语言歧视、情感歧视、行为歧视。

  

  4.重知识教育轻人文素养

  在乡镇的家庭教育中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现象,一种是家庭教育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另一种是家庭教育则认为只要能赚钱,读不读书都毫无所谓。在这样极度具有反差的思想政治教育下,禁锢了乡镇中学生思想,而且乡镇中学的教师多为土生土长地当地人。

  在对于中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将注重知识传授教育放置在极高的位置上,对于人文关怀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是极大的忽略。

  

  乡镇中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环境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虽然在现阶段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分数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直观评价方式,但是对于乡镇中学而言,学生成绩的好坏却极大地影响着学校学生的质量。

  因此,需要不断增加乡镇中学的办学资源,招收优秀的学生等一系列的压力下,使得乡镇中学面对智力教育和德体美劳的培养时,更注重于前者。

  举报/反馈

上一篇: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写话专项训练
下一篇:云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第一次英语科目听力考试和口语测试网上报名考生须知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