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握手、相遇和同行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我与《中国教师报》属于路遇,向着探索教育的方向,还有一众教育同路人。

  不仅路遇,还有握手、相拥和同行。而且,一念20年。

  彼时,我仅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乙,遇见《中国教师报》也是缘分使然。当然,把遇见说成偶遇也有道理,因为《中国教师报》创办初期,总编辑刘堂江确定的办报理念是:零距离贴近教师。这话听着接地气,我当时便想,必须投他一稿,以此来验证一下。

  初衷之下,2003年3月,我一次投去了《班主任工作:谁来定班规》和《做一个懒校长》两篇稿件。文章投出后,均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并且第一时间见报。于是,欣喜中我明白了,这是一份“有想法、有性格”的报纸,是为教师办的报纸。

  如今想来,我当年用来“试水”或“敲门”的两块“石头”,从题目到内容都有点“搞事”,一篇是在“制定班规”问题上挑战了班主任的权利;另一篇是在讲校长勤政的风气下我却说“做一个懒校长”。所以,投出稿件后想到的是被“搁置”,没想到《中国教师报》不仅是快速反应,而且还把我的“不同说法”第一时间传播了出去。

  记得那年学校同事看报时问我:王校长,你认识《中国教师报》的人吧?我说:不认识,纯属“文章因缘”。

  确实,我与《中国教师报》的相遇相识,属于志向一致、意气相投,尤其在《中国教师报》20岁时,我对朋友说:《中国教师报》不是一份报纸,是我的老朋友,我也是《中国教师报》的第一代老作者。尤其在2013年,我还荣幸地被《中国教师报》聘为“周刊顾问”,并先后在《民办教育周刊》和《幼儿教育周刊》开设专栏,专栏的名字是褚清源主编定的,就沿用了我的博客名和现在的公众号名——“平视教育”。

  至于与《中国教师报》的“握手”“相拥”和“同行”,我的解释是:“握手”是相识,“相拥”是认可,“同行”是顺路。特别是顺路,指的是同样的志向、同样的追求,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中国教师报》的想法和做法,尤其是课改“招牌菜”的推出,让我们这些面对缺少教育味的教育并怀揣着改变动机的教育人,找到了同路和知己,找到了可以敞开思想交流、碰撞,甚至撞出一条窄缝,看见一束微光,然后,用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的话讲:向着有光的地方……

  我还和朋友私下里谈起《中国教师报》,说这份报纸出身贵胄,是官媒,可他们做事的样子、行走的姿势却很难看出官媒的高贵,看得见的是他们常说的“贴地行走”。然而,若平心而论,我还是以为《中国教师报》的“贴地”并不是低调行事,而是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基层学校,寻找课改的思想和方向在哪,触摸课改的痛点在何处。

  时间如梭,一念20年!这一教育媒体方阵,无论用排列组合还是集合赋能,都是走在时代前排并引领教育的特种兵。

  (作者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12日第14版

  作者:王国平

上一篇:基地风采 | 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成功入选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下一篇:无证书要求,更看重在校成绩排名?对比历年分数线看你能否顺利上岸!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