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载征途与跨越,做刀尖上的最美舞者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神经外科,作为高精尖的学科之一,其相关疾病往往都有着病因难寻、发病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巨大等特点,神经外科手术更是被称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而神经外科医生则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生命中枢的守护者”。

  一个学科的发展,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兰大二院神经外科自1956年创立以来,在六十余载发展变革中不断沉淀步伐,在一代代前辈的不断探索深耕中发展壮大,始终以技术带动口碑,创新打造精准医疗模式,攻克了一个个脑内病变的“险关要隘”,更是在驰骋分毫之间练就了“绝对精准”,将守护患者“生命中枢”做到极致,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神经外科的每一次手术,都是“妙手回春”的传奇。

  六十余载薪火相承 务实笃行 行稳致远

  兰大二院神经外科由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韩哲生教授于1956年创立,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单位之一,并于1985年继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后,成立了国内第四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1985年获批甘肃省首批医学硕士授予单位,1995年获批甘肃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2022年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从历任主任韩哲生教授、裘明德教授、康笃伦教授、张建生教授、潘亚文教授,到现任主任张新定教授,他们都在传承中诠释坚守的力量,秉持初心,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以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仁心,救治了成千上万名患者。经过几代人60余年的艰辛努力,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甘肃省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和专科人才培养基地。

  

  韩哲生教授

  1953年由中央卫生部委办,赵以成教授组织的全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在天津市定点医院开班,韩哲生是该班的优秀资深学员之一。他以毕生的心血孜孜以求,半世纪的风雨沧桑取得辉煌成就,为当时神经病学的发展树立了一座标杆,也为后来神经外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哲生教授一生开拓奉献、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和甘为人梯的精神,对兰大二院神外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得以传承。

  1956年,韩哲生由武汉调至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兰医二院)工作。同年,他开始筹建神经外科,创建之初人员3人,床位7张,在其带领下,团队开展了一些脑肿瘤和脑外伤专科手术,其中包括甘肃省第一例开颅手术、国内第一例脊髓空洞症手术。连续的开创性工作和多个“第一”,使得兰医二院神经外科的业务从起初单纯的脑外伤诊治,逐步扩大到脑垂体瘤、听神经瘤、脊髓肿瘤等高难度疾病。

  

  兰医二院脑系科全体同志暨进修医生合影

  1958年,神经内、外科合并,组成兰医二院脑系科,韩哲生教授任外科教研室主任、脑系科主任。1959年,住院部大楼落成,成立神经精神病学教研组,韩哲生为负责人,神经外科归属于神经精神病学教研组,主要人员有韩哲生、严炎、裘明德。1960年,韩哲生教授兼任副院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兰医二院神经外科从筹建到初具规模,随着裘明德、康笃伦、林彤等医师进入神经外科工作,科室一步步不断壮大,床位逐渐扩至20张。

  1978年,神经外科独立建科,病床扩充至45张,陆续增加的新生力量也给科室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韩哲生教授带领裘明德、康笃伦、林彤医师成立神经外科研究室。

  进入80年代,神经外科出现了生机勃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与国内、外交流开始增多,请进来,派出去,取长补短。韩哲生教授、裘明德教授、康笃伦教授分别赴美、日研修学习,带回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发展理念。同时,邀请国外学者来访,进行讲学并示范手术。

  1985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兰医二院神经外科研究室扩建为“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这是继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后成立的新中国第四个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所包括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2个临床专业学科,并下设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神经生化、影像诊断和动物实验5个研究室。

  

  康笃伦教授

  1987年后,在裘明德教授、康笃伦教授、张建生教授等前辈的接续奋斗中,神经外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科室床位在1996年扩至76张,首台低磁场MRI、首台DSA造影机相继投入使用,科室人员、设备及科研水平进一步发展,开展了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复杂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颅内动脉瘤、外伤性CCF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

  2004年,随着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式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简称兰大二院),科室人员增至23人。2010年,兰大二院神经外科正式更名为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在科室主任兼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潘亚文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推进神经外科亚专业分化,大力开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内镜技术、脑血管介入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建立神经外科重症病房,使神经外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室的医疗水平、教学科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扩大为两个病区,124张床。2011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成为甘肃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2016年,随着综合2号楼的投入使用,神经外科规模空前扩大,科室扩大5个病区,床位增至245张。一次次激动人心的跨越,一次次精准实施的手术,都标志着神经外科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卓越成绩。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授牌

  数代人67年的耕耘与发展,2018年张新定教授接过神经外科发展的接力棒,继续带领神经外科团队稳步迈进。目前,科室已发展成为拥有5个病区,开放床位总数276张,1个研究所、9个亚专业方向的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开放床位最多、亚专业学科分化发育最为完善、均衡的神经外科专科单位之一,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规划引领学科建设 砥砺奋进 跨越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本质需求,精准、微创是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通过亚专业学科发展加强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多年来,神经外科在研究思路上积极探索改进,创新研究模式,不断优化、重组、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科特色,不断提升神经外科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及水平。

  近10余年来,在神外人的顽强开拓努力下,神经外科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在亚学科分化与建设和高精尖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亚学科全面完整的分化与完善,实现了当代神经外科微创、精准和综合技术平台全面建立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神经创伤外科、幕上肿瘤外科、颅底肿瘤外科、脑血管病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神经电生理与神经调控9个亚专业学科。每个亚专业学科均由国内知名专家牵头并有完备的专业团队,能够高水平诊治研究疾病谱涵盖的神经外科各个方向,包括神经系统创伤、神经肿瘤、脑血管病、脊髓脊柱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和神经系统重症等。

  

  潘亚文教授

  以潘亚文教授带领,段磊主任、赵贤军主任为核心的颅底肿瘤外科团队,系统开展和推广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神经内镜及导航辅助下颅底肿瘤手术,使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以及神经功能保护理念在甘肃省得到了广泛普及,极大的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水平及手术质量。在神经导航系统、高清内镜系统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下,开展垂体肿瘤、鞍区肿瘤、颅咽管瘤、海绵窦区等中颅底肿瘤的经鼻内镜下治疗、电生理监测下桥脑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切除术,术中实时多重影像融合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联合术中唤醒技术的功能区肿瘤的显微手术,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辅助下神经胶质瘤切除术。学科带头人潘亚文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和省优秀专家,兰州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兰大二院)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主任、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2022年公布的“中国神经外科专家50强”,潘亚文教授位列全国42位。

  由周旺宁主任、董志强主任带队的幕上肿瘤外科,主要收治颅内各部位脑胶质瘤,对胶质瘤实行神经导航下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个体化方案,同时开展分子遗传学检测指导下的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及研究,有效合理地选择和制定放疗、化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周旺宁主任兼任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董志强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以任军主任带领,张海林主任、高俊玮主任为核心的脑血管病外科团队,可系统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及夹闭术、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及切除术、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栓塞及切除术、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颈内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植入术、急性脑血管病闭塞的急诊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脊髓血管畸形造影及栓塞术、血管闭塞及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尤其是对复杂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并在使用Pipeline密网支架、Tubrige密网支架、Will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外血管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领域,做到了疾病谱和诊疗技术全覆盖。2019年获批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专科(甲等)。学科带头人任军主任兼任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专业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脑与血管分会委员。

  张新定教授带领的功能神经外科于2010年创建,是甘肃省首个“功能神经外科”团队,甘肃省内唯一成建制的功能神经外科临床诊疗和科研机构。10余年来,逐步在省内率先系统开展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迄今已完成近2000例;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三叉神经痛的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在西北地区率先系统建立了以立体脑电图(SEEG)为技术支撑的癫痫术前评估技术平台,并全面开展了各种癫痫外科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癫痫的神经调控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率先在省内系统开展了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DBS);近两年,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了脑活检术、SEEG电极植入术、DBS电极植入术,实现了神经外科手术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微创化。2019获批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专科(甲等),同年被评为中国抗癫痫协会首批15家综合(三级)癫痫中心之一。 学科带头人张新定主任兼任甘肃省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学会甘肃省神经精神整合医学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医学会暨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MVD治疗颅神经疾患协作组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甘肃省医学会神经病学癫痫学组副组长,谭启富癫痫外科基金术前评估与手术技术协作组常委。

  神经创伤外科承担甘肃及西北地区的危重、复杂、疑难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任务。在任海军主任带领下,团队率先常规开展多模态监测下的重症颅脑创伤手术及亚低温治疗,同时在省内积极推广并应用颅内压监测,以提高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救治。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内镜辅助、硬通道穿刺等多种手术方式的个体化微创治疗。采用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钛网成形技术行颅骨重塑和修补术及针对脑积水、脑脊液漏修补均采取个体化的规范治疗。学科带头人任海军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颅脑创伤分会委员,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常委,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脊髓脊柱外科由袁治主任于2010年主导创建,是甘肃省内第一个专门治疗脊髓脊柱疾病的神经外科亚专业。应用“天玑”导航机器人开展脊髓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各类脊髓、椎管内外、颅颈交界区肿瘤、寰枕畸形、寰枢椎脱位、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各类先天性脊柱脊髓发育异常疾病的综合治疗。学科带头人袁治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

  小儿神经外科创建于2016年,在李强主任的带领下,可系统开展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治疗及小儿神经外科相关手术。包括各类鞍区肿瘤、前颅底肿瘤、松果体区肿瘤、斜坡肿瘤、颅鼻眶沟通肿瘤、椎管内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微侵袭治疗。小儿神经系统肿瘤、脑积水、颅内各部位蛛网膜囊肿、小儿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脑血管病、脑外伤、寄生虫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学科带头人李强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神经内镜学组委员,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神经外科重症是目前甘肃省内最大的神经外科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学科带头人张立平主任致力于危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带领科室集中专业力量,管理危重患者,主要收治神经外科危重型颅脑创伤及多发伤、急性脑血管病危重症状态,颅内肿瘤围术期重症患者,颅内感染及相关神经重症患者,并且在感染性休克、多发伤、心肺复苏、ARDS、MODS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带头人张立平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神经外科重症协作组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神经重症学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神经电生理与神经调控亚学科创建于2011年,是甘肃省最早建立、人员设备最完善、开展业务最全面的神经外科专科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兼顾神经调控术前评估与术后程控。在韩彦明主任的带领下,主要开展VEEG技术用于癫痫外科患者的筛查、SEEG技术为核心的癫痫外科多模态术前评估、各类神经外科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DBS、VNS等神经调控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术后程控、神经心理评估、功能神经外科患者数据库维护。科室带头人韩彦明主任兼职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神经外科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临床学科特色,结合疾病谱变化和患者就诊需求,精耕亚专业细化细分,秉承“高、精、尖、细”的目标要求,推动神经外科亚专业建设“专”出优势、“精”出特色,使患者得到精准诊断及治疗,不断提高神经外科核心竞争力,助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疗技术创新驱动 精准施治 守护健康

  2021年,通过保守治疗彻底治愈左侧大脑半球蛛网膜下腔二次出血、长期深度昏迷的“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为82岁高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成功实施精准手术治疗,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通过多学科密切协作、共同救治患有尿毒症的鞍区肿瘤患者,以精湛的技术终使患者康复出院。 同年,张新定教授团队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引导下,顺利完成了2例神经外科手术,开创了甘肃省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先河,也标志着甘肃省神经外科手术迈入精准智能“机器人新时代”。2022年,为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了在神经外科机器人精准定位下,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手术。同年,顺利完成甘肃省首例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器(脑起搏器,DBS)植入术,极大推动了DBS手术的技术进步,标志着甘肃省DBS手术进入了机器人时代。2023年,顺利完成甘肃省首例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梅杰综合症DBS植入术。兰大二院神经外科远程程控中心也于2023年揭牌成立,实现了医生、患者异地远程互动,实时、准确的进行DBS术后的后续治疗,有效降低了运动障碍患者术后定期往返家庭和医院的风险与经济负担。

  

  张新定教授团队

  近年来,神经外科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诊疗范围日益拓展,尤其在岩斜区肿瘤、海绵窦肿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颅内外骑跨沟通等颅底肿瘤、脑干肿瘤、松果体区肿瘤、胶质瘤、巨大垂体瘤、颅咽管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颅脑和脊髓先天发育畸形、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及神经外科重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值得强调的是,神经外科在亚专业学科发展的同时,精准的诊疗技术平台建设也日益完备,包括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双镜联合技术、介入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内镜技术、脑立体定向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神经外科机器人技术,以及重度颅脑损伤综合救治技术、神经肿瘤综合诊疗技术、脑血管病介入开颅复合手术、神经外科重症救治技术、癫痫术前评估技术、癫痫微创外科治疗技术、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技术、小儿神经外科技术等一批高精技术平台。这些前沿技术的有效开展,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

  

  兰大二院神经外科远程程控中心揭牌

  神经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甘肃省重点学科,肩负着西北地区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每年为大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目前,神经外科年门诊量约30000余人次,年急诊量约5000余人次,每年住院达7000余人次,年手术量超6000台次。

  厚培人才引领发展 创造活力 夯实队伍

  人才是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科室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神经外科自创立以来,从韩哲生教授、裘明德教授、康笃伦教授到张建生教授、潘亚文教授再到张新定教授,一代代科室领头人始终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吸纳培养青年人才。

  神经外科作为专业性极强的科室,它的发展不仅要有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更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十分漫长,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整体“战斗力”,科室鼓励医师“走出去”学习。一方面分批派遣医生到国内知名大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医务人员继续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科室现有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备博士学位者18人,其中留美归国博士后1名,硕士学位者57人,博士在读9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科技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555”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医疗卫生技术学术带头人4人。

  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各专委会委员7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委员1人;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1人,副主委1人,委员10余人;甘肃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1人,副会长1人。

  科室针对特色疾病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积极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明确研究方向,不断打造一支学术能力强,人员梯队合理,团结协作、突破创新的神经外科团队。

  同时,科室承担着兰州大学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培工作,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潘亚文、张新定、任海军、段磊、袁国强、侯博儒、董志强、贺振华、孙守元等组成的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

  近年来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8-10名。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神经外科贯彻将临床、实验室、手术室、多媒体结合起来的培养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互联网等途径,与国内外最新理论和技术保持同步,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不断为神经外科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同时每半年安排1名专职脱产带教老师,负责本科室内的本科生实习工作,组织安排每周1次教学查房、理论讲课、病例讨论、出科考试等内容,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另外,每个病区安排1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规培生及进修生,每月安排4次小讲课、2次教学查房,2次病例讨论。

  神经外科作为首批国家卫健委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严格按照规定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有效的教学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带教指导医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近三年接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6人,住培基地连续三年圆满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并顺利通过评估。同时,积极举办国家级、省市级培训项目,接收进修人员106人,进修结业考核合格率达100%。

  2022年,神经外科成功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是甘肃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同时,举办了2022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大型线上系列培训讲座。科室现有教学培训场地共3416.96平方米,其中示教室5间、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教学实验室1个,并设置专科技术培训基地,包括神经内镜技术培训基地、神经介入技术培训基地。

  聚焦前沿神经科学 努力探索 创新发展

  近年来,神经外科研究团队不断推进脑科学领域高水平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产出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的有机链接,快速提升科技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西部地区脑科学研究重要创新基地。

  1978年由韩哲生教授主持成立了神经外科研究室,1984年由甘肃省政府批准,在原神经外科研究室的基础上扩建为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韩哲生教授担任所长,内设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两个临床研究基地和神经病理、神经生化、神经生理、神经影像学四个基础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这期间韩哲生、裘明德教授在颅内压、颅内压增高、脑寄生虫病研究总结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大大提高了神经科学的医疗、科研水平,也为后来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兰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历经45年创新发展,2004年更名为兰州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在所长潘亚文教授,副所长张新定教授、周旺宁教授的带领下,研究平台逐步完善。依托兰州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通过整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和神经影像科,联合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药学院,进行多学科多交叉,凝聚甘肃省在神经病学方面的优势科研力量,搭建科研平台,于2020年成功获批甘肃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使用面积2200㎡,包括基因研究平台、蛋白质研究平台、生物成像研究平台、生物样本与分子病理研究平台、免疫治疗与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和实验动物研究平台,特色设备包括在体电生理仪、光遗传仪、双色光纤记录系统、小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小动物步态分析仪、荧光体式显微镜和震荡切片机等,大型仪器设备包括超高分辨率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活细胞分析系统、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等,总价值约4200万元,搭建了良好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平台。自2011年开始筹建脑肿瘤标本库以来,收集各类肿瘤标本1320例,在研究所开展MGMT启动子甲基化焦磷酸测序检测、IDH1突变检测、脑肿瘤生物信息学分析,用于指导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潘亚文教授团队依托甘肃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基于临床样本、脑片培养、转基因荧光鼠、条件性基因敲除鼠以及颅内移植瘤模型,利用基因敲除、转基因、高通量表达谱分析和荧光示踪等相关技术,深入阐明以基因突变在神经干细胞扩增、稳态维持、分化以及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为胶质瘤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模型和理论依据。团队发现鹰嘴豆素A通过下调AMPK/ULK1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自噬,还证实BCA通过下调AKT/mTOR通路降低胶质瘤细胞糖酵解。BCA增强胶质瘤对一线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为其在化疗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治疗潜力提供了新的见解。发现HOXC6、CD44和CTSL作为原癌基因促进胶质瘤增殖和转移,这不仅为理解胶质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理论依据,也为胶质瘤化疗药物的研制提供潜在治疗靶点。通过对CircRNA-miRNA-mRNA的分析发现了特异的与预后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从表观遗传调控角度深刻理解胶质瘤的进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团队还阐明NF1突变促进GBM上皮间质转化和HDAC6抑制剂化疗敏感性,揭示胞外CypB抑制p53通路促进GBM适应谷氨酰胺剥夺微环境的机制。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了高通量检测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并界定了MGMT甲基化的阈值,精准鉴别胶质瘤患者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鉴别胶质瘤患者是否适合服用临床一线化疗药物TMZ。该成果已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4家省外医院推广。

  近五年,潘亚文教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4项,厅局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15篇,获得甘肃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4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28名。

  同时,潘亚文教授参与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编写的《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2016)》;张新定教授参与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编写的《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患术中减压植入物专家共识(2016)》;张立平主任参与了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编写的《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

  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沃土,甘肃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国家及甘肃神经科学发展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工作,为甘肃省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神经外科团队始终致力于科学研究,推动精准诊疗。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5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发表著作7部,专利10余项,主持或完成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21项。同时,承担临床药物实验3项,学术刊物任职33个。获批科研项目86项(含实验室),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34项,市厅级31项,区级6项,校级8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49项,省部级奖项13项,厅局级奖项36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甘肃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神经外科团队始终立足前沿,坚持将科研项目与临床紧密结合,为临床医疗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持。这也将凝聚甘肃省在神经系统疾病学方面的科研和临床治疗优势力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神经系统疾病领域高水平研究。

  胸怀仁爱不忘初心 方兴未艾 厚积薄发

  为方便患者及时就医,让患者明白挂号、精准就医,神经外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院内陆续开通了脑血管病、脑肿瘤、癫痫、脑外伤、帕金森病、垂体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多种疾病专病门诊,并建立了脑血管病、脑肿瘤、癫痫、垂体瘤等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讨论制度,使患者就医体验更满意,诊疗更精准、疗效更佳。

  同时,科室现有多学科讨论会诊平台,包括神经肿瘤/胶质瘤MDT平台、癫痫MDT平台、垂体瘤MDT平台,以及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平台等技术平台,既可满足广大疑难危重患者的联合诊疗需求,也可为全省医疗机构神经外科提供技术支持。

  神经外科作为牵头科室之一,在西北地区成立医疗联合体(专业联盟),成员单位共计80余家,包括跨省医疗机构8家,覆盖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3个省份。以手术指导、专项巡诊、健康普查等为主导,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帮扶、人才培养及学术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医疗支援,2023年,科室专家前往嘉峪关、酒泉、武威、庄浪、定西、张掖、天水等地积极参与开展基层帮扶活动,助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好的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群众就医新体验。

  科室还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践行初心使命,履行责任担当,积极开展义诊活动及对口帮扶工作,并将此列为常态化工作,带动优质医疗资源深入基层至老百姓家门口,惠及广大患者。

  斗转星移,六十七载求索精医技,栉风沐雨,六十七载坚定守初心。兰大二院神经外科不变的是永远充满激情的创新精神和悬壶济世的杏林情怀。经过几代医者的传承和铺垫,探索与深耕,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始终站在发展的高起点上,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精进医术、步履不停,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勇做“刀尖上的舞者”,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举报/反馈

上一篇:台江县四大班子领导开展“八一”慰问活动
下一篇:安徽大学发现新光波导材料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