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甲骨”让学生暑期“潮起来”
■本期关注:数字赋能学生暑期生活(下)
安阳师范学院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
3000年前的甲骨文“撞上”现代科技,如何让“冷门”不冷?在今年的盛夏时节,安阳师范学院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开展甲骨文研学、甲骨文推广普及等活动,在增强“智能甲骨”的成就感中,提升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聚焦科创赋能,让甲骨文“活起来”
地处甲骨文发源地的安阳师范学院,拥有国内唯一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甲骨文信息处理人才创新团队。2019年10月,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上线。这一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即著录库、字形库和文献库,以及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有甲骨著录153种、图像23万余幅、甲骨文4000多字,并且还在不断更新,是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甲骨文数据库。
2023年4月,借助数字技术,实验室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在“殷契文渊”的基础上迭代升级。“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设有“首页”“学习”“创造”“我的”四个模块,其中交叉着普及模式、研究模式两条主线。该程序采用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的方式,通过文字临摹、文字创造等功能,让公众体验了解甲骨文及汉字演变,也可以作为中小学和文博机构、社会教育部门进行甲骨文研学的线上工具。
聚焦研学实践,让甲骨文“用起来”
今年暑期,学校成立了“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团队学生不断熟悉“殷契文渊”平台及“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并与支教实践地区多次沟通,制定了“暑期甲骨文乐学”方案。即通过字形,追溯文字信息,如各家考释、释字、读音、异形关系等。
结合“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普及模式和研究模式两条主线,团队成员设计“乐学”细节方案。进入小程序首页,上半部分“每日一字”,通过学习一下进入“猜猜看”,了解这个字的详细解释,包括字形、演变、异体字、临摹和研究等方面。滑屏到下半部分,数字唤活提供了三维甲骨以及高清甲骨。“学习”模块里有已释字和未释字,可以直接参与甲骨文的考释研究和破译工作。新词造字,“创造”模块是小程序最大的特色,小程序内提供了一些现代词语,比如“高铁”“飞机”,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用户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后还可以刻下专属自己的甲骨文。
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与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的同学们,以“青春对话青春”的形式,探讨了甲骨文的起源、传承、发扬。
聚焦普及推广,让甲骨文“潮起来”
今年暑期,团队成员将走进4个博物馆、5个社区、3所中小学、4个群众生活广场等地,开展甲骨文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活动。
在安阳市汤阴县羑河村小学,团队成员指导孩子们,在“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里,找到自己姓名的现代汉字对应的甲骨文字,再通过小程序“猜字”“临摹”“造字”等游戏,学习甲骨文的造字规律。尤其在“造字”环节,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学,激发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发挥奇思妙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甲骨文字,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甲骨。三年级学生申翔兴奋地说:“姐姐,我好喜欢这个‘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我喜欢在这个板块里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甲骨文片。”
正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甲骨文学习融入教学实践、融入生活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中团队成员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甲骨文书法、甲骨文歌曲等寓教于乐的方法,为支教地区的孩子带去了全新的“甲骨文世界”。
在支教地,“小小梦想家”环节中,六年级学生索迎善骄傲地说:“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甲骨文研究员!”
(作者系安阳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
专家点评
科技与人文融汇,数字让甲骨复活
胡小勇
甲骨文,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安阳师范学院的“数字甲骨”项目,借数字科技之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将现代与传统、研究与研学、文化与支教相融的新气象。
一是将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数字甲骨”用好前沿的数字技术赋能,建设了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平台不但将“甲骨文”在数字时代复活成“智能甲骨”,更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它的时代新内涵。
二是将学术研究与研学致用相融通。“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殷墟分队的大学生们将考古知识学以致用、精心创设,从小程序普及模式和研究模式两条主线入手,设计了“暑期甲骨文乐学”方案,既在研学推广中培养了用户的创造性思维,更增强了学术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生命力。
三是将文化传承与支教服务相融汇。在甲骨文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活动中,好的设计让文化传承润物无声,为支教服务添光彩。项目团队服务多个支教场景,用好数字技术在甲骨文学习中融入教学实践、融入生活元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浸润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既丰富了人文素养又坚定了文化自信。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12日第4版
上一篇:如何让学习与运动相得益彰?宝山这所中学实现“双向奔赴”
下一篇:患者皮肤溃烂辗转多地无果 在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花了10余天得以痊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