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匠”有力量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曾经,枯燥、重复、繁重,是一线工人工作的代名词;如今,高效、便捷、安全,成为太重新园区下料中心管理员高鹏工作时最大感受,与之前相比,高鹏更喜欢他现在的新岗位——机器人中控系统管理员。

  “原来老厂区有下料工300多人,新园区的下料中心只有50人,其余是机器人同事。”繁重的基础工作由机器来完成,像高鹏一样,在太重新产线,越来越多产业工人正用新思维方式适应新流水线,新流水线也在倒逼工人不断学习进阶。

  数智工厂的到来,意味着支撑传统制造业的管理运营模式将重塑。这其中,产业工人首当其冲,无人化并没“终结”一线岗位,反而开创出一种全新生产模式。

  生产更智能 工作更从容

  工作30多年,太重矿山设备分公司立车组组长陈宾不断突破革新,累计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数千万元,是太重当之无愧的“金牌工人”。

  “公司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机床,有了它,这些工件光泽、曲面多漂亮。”陈宾拍拍一件刚加工好的推压齿轮说,这是5G远程智能挖掘机起重臂的关键传动件,其垂直度和平面精度的要求比同类型齿轮提高0.01毫米。为了这只有十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精度,陈宾带着徒弟们不停调整新机床的切削参数、位置、姿态,“无论设备如何更新,精益求精的态度不能变。那段时间,我们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时收集机器人数据、建立模型。一个数据不准确,就会影响现场生产。”

  陈宾告诉徒弟们:机床“聪明”了,工人的手不能变笨,想继续留在现代工厂,要成为难以替代、掌握关键技术的工人。

  “随着产线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人的作用在‘无人’环境下显得更重要。”太重集团质量管理检验中心工艺技术室电焊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樊志勤说,一批批焊接机器人工友加盟,让他的技术研发有了新方向——人机合一,智上加智。

  扫描钢板上二维码,一台台机械臂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闪转腾挪动作娴熟……在太重新园区焊接中心,焊工师傅只需操控系统面板,即可完成工件作业。樊志勤指着眼前粗壮有力的橘色机械臂说,这套“一键自动焊接”设备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离线编程+3D视觉”技术,焊接质量稳定性大幅提高,工时缩短三分之一。

  智能制造呼唤“数字工匠”,越来越多樊志勤、陈宾这样的金牌工人,将“四两拨千斤”的数字技能与“万锤成一器”的工匠精神融为一体,用品质过硬的顶级产品向世界展示“太重智造”实力。

  从需求出发 用研发作答

  产业互联网接力消费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下半场”。在太重数字化制造一线,蓝领工人“以一抵十”,参与更具创造性和决策性工作的工程师团队数量与日俱增。

  离开响声隆隆的车间,在太重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矿山所副所长岳海峰和同事们在模拟实验第三代5G远程智能挖掘机。突破国际公认的技术壁垒,太重自主研发的5G智能挖机已在7座大型露天煤矿落地,订单纷至沓来。

  “相比前两代,新产品融合了裸眼3D、振动感知、人工智能等最新应用,大大提升了远程操作员的操作效率和‘所见即所得’的舒适度。”岳海峰介绍,新一代远程操作挖掘机具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信号延时控制在160毫秒之内,而人眨一下眼睛是300毫秒。

  数字化塑造了产业新生态,有不知疲倦的“智慧大脑”支持,连接设计和生产制造的工艺平台在完成数字化改造后,工艺工程师张艳花工作起来事半功倍。以前,要从一摞摞图纸中,把上千种加工工件归纳同类项、厘清个性化问题,仅翻阅图纸就要花上半天到一天工夫,更别说参数修改后与设计和生产现场再确认、再沟通……现在,只需登录数字工艺平台,可实时查看产品研发图档、设计要求等信息,并完成工艺设计,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产线员工。“点击即生成,所有变更信息同步完成,一目了然。省时省力不说,关键提高精准度和效率。”张艳花介绍,“有了数字平台,可把更多时间放在标准化产品数据分析和工艺流程再造上。”

  一切从需求出发,一切用研发作答。随着用户对重型机械智能化、无人化、“傻瓜化”的设计要求,以岳海峰、张艳花为代表的工程师们,在数字化浪潮中迎风逐浪,不断追求产品与人完美契合。

  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

  工厂越来越聪明。在创造新生产工具过程中,只有“人”才能不断突破阻碍和束缚,持续推动企业提效、产业进步。

  人才升级和集团战略升级相辅相成,作为一家拥有超万名职工的国有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如何让员工走出舒适区,自我升级?并赋能于企业整体的战略升级?最终打造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样本?太重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给出答案。

  两年前,太重集团启动“512”人才工程,即用3年左右时间,培养出不少于50名精英管理人才、不少于100名科技创新人才、不少于200名能工巧匠人才。在培养“塔尖”人才的同时,开展全员职业技能轮训,在企业转型同时让全体员工保持统一认知。

  尹力,太重培训中心副主任,从事人力资源工作25年。在他看来,太重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就是帮助员工成长。今年以来,太重将全员培训分为管理、技术和技能三大类,计划开设60个班。7月中旬,50名管理人员刚结束浙江大学为期35天的脱产培训,主要围绕降本增效、精益管理等大家关心的主题,邀请专家授课、实地参观学习等。“8月20日至9月27日,还有两批技术、技能骨干将赴上海交通大学和西门子工业技术(北京)培训中心,围绕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研发、数控设备操作等课题深造学习。”他坦言这样规模的培训在企业历史上前所未有。

  不遗余力培养人才,为企业数字转型和产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太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对数字化转型充满信心:“当前,太重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转型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要求,坚持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瞄准转型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世界展示‘太重智造’的魅力。”记者 张秀丽 丁 洁 太原日报

  记者手记

  产线故事多 企业转型忙

  数字化是企业转型“必答题”。今日太重工厂,人工手操的传统作业方式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数控智能的现代柔性生产场景。这些来自产线的巨大变革,这些发生在一线的人和事,折射着一家老牌国企爬坡过坎、笃定转型的韧性和活力。

  浪潮已来。自立项之始,太重智能高端装备园区就肩负着企业“求生、脱困、新生”的使命。走进工厂车间,聆听产线内外故事,看太原制造业龙头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迈向产业链高端、以新动能引领新需求,感受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产业激荡。制造业是太原经济最大“家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由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全新生产模式正在太重兴起;更高的效率、更稳定的质量与更强的竞争力,赋予“共和国长子”澎湃动力。

  使命必达。手擎“为我先锋”旗帜、肩扛制造业振兴使命、承接“双链主”担当的一个新太重,正在聚势强链,抢占“智”高点,在全省转型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坐夏”开展,人可艺术中心展出50余件作品
下一篇:扬州一幼儿园开启家访 用新生“大数据”化解入园焦虑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