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牛校初一语文期中试卷曝光:双减之后,出题套路真的变了
写在前面: 各地期中考试陆续结束。作为双减实施后的首个“大考”,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今天这篇推送,我们邀请到了拥有十多年教龄的初中语文特级教师,给各位家长分析一下北京市海淀区的初一语文期中试卷(注:北京市期中考试都是区统考,各区统一出题)。单从这份试卷,或许可以预见未来语文考试的出题趋势:贴近生活,贴合实际。
看完新鲜出炉的《海淀区2021年七年级增值评价基线调研语文卷》,作为一名曾经的初中语文教师,我觉得熟悉而亲切;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长,我又觉得欣喜。
这份语文试卷无论从考察内容还是考察方式,都集中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教育理念。下面我结合具体试题来谈谈我的认识,并对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谈谈我的看法。
学语文,因为语言有用又有趣
这是基础与运用部分的第1道小题,是让学生从迎新涂鸦墙上,分辨出“迎接”的“迎”和“期待”的“待”这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这道题从考察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得很棒,因为它与初一新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它直观告诉学生,学语文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
家长孩子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比方孩子练习写字,不是说语文考试要考这个,而是从坚持练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字变得越来越美,从中感到快乐。
抱着这种目的学习语文的孩子,应付语文考试绝不在话下,可以说越学越轻松。如果只怀揣应试目的,不仅容易扼杀孩子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眼界容易变得狭窄,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有些人看到第二道题,第一反应可能是,哎呀,我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去分析菜名、小吃名,乃至扩大到地名等等。这倒大可不必。以猜题押题的方式去指导语文学习,也太不靠谱了。
那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
我认为,应该关注自家孩子对语言是否有兴趣,对语言背后的生活是否感兴趣,说到底,是关注孩子是否热爱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接触到一些有趣新颖的说法,有时候是一个词,有时候是一句话。如果孩子看到了听到了,表现出应有的兴趣,愿意琢磨琢磨,或者问一问相关的情况,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该怎么理解这种对语言、对生活应该持有的兴趣呢?我想借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四位先生》,来解释一下我的观点。这篇文章叙述了四位先生,其中写马宗融先生的那一段特别有意思,现摘录如下:
“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个装饰品。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他的表并不慢……
比如说吧,下午三点他须到观音岩去开会,到两点半他还毫无动静。“宗融兄,不是三点,有会吗?该走了吧?”有人这样提醒他,他马上去戴上帽子,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七点吃饭。早回来呀!”大家告诉他。他回答声“一定回来”,便匆匆地走出去。
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还许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得加入,非捉到不可。
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过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了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很亲切,很细腻。有人刚买了一条绳子,他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五十岁了啊!
七点,他想起来回白象街吃饭,归路上,又照样的劝架,救人,追贼,问物价,打电话……至早,他在八点半左右走到目的地。满头大汗,三步并作两步走的。他走了进来,饭早已开过了。
所以,我们与友人定约会的时候,若说随便什么时间,早晨也好,晚上也好,反正我一天不出门,你哪时来也可以,我们便说“马宗融的时间吧”!
”
你看,尽管马宗融先生没有时间观念,这点并不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对生活多么有兴致!五十岁的人,见别人买了一条绳子,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真是一个天真可爱有活力的人。
我想,马宗融先生当初作为一个学生的时候, 他可能发愁这篇作文该怎么写,但绝不发愁作文写什么,因为他每一天过得丰富有趣,眼里心里该记录下多少新鲜事物。
同理,孩子们学语文,也应该维护、保持和发展这样的兴致。语言,特别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背后,展示的是丰富的生活、高超的智慧、有趣的灵魂。孩子对语言不感兴趣,那就是早早地与语言背后的生活成了绝缘体,碰撞不出火花。
一个对语言感兴趣的孩子,他可能会对家长唠叨说,今天同学谁谁说了一句什么话,我觉得他说得特别真实,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一个人就应该那样说,那样做,那样想。今天我看了哪本书,那书如何如何,是好是坏。
带孩子外出,等车的时候,坐在车里,无聊地向外看的时候,排队进入景点的时候,甚至新打开一袋茶叶的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对语言文字保持应有的兴致,他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语言文字和当地当时的标语、景点介绍、产品简介进行交流——这段文字是否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或是用词不当、病句,甚至词不达意、夸大其词,孩子都会做出评判,道出其中的好与坏。
总之,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设的一门学科,而是因为生活需要,所以我们要学习它掌握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把精读课文做成"全麦面包"吃进去
试卷第三部分的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将朱自清的《春》与一篇课外文章的节选部分,做了一个课内到课外的延申阅读。
由这道题,我想到了中学生该怎样学习教材中的范文——学生应该把《春》这类的范文,做成“全麦面包”吃进去,充分吸收这些经典文章的营养。
现在一些关心语文教育的人,对教材批评的声音很大;很多学生包括家长认为这些课文不重要,那我还费劲学它干什么,不如背几个英语单词,做几道数学题实惠。
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抱着这种想法的孩子,语文成绩好的不是说没有,但肯定不多。
为什么?现在人们知道麦粒的外皮,也就是麦麸,营养价值很高,就生产出全麦面粉,做成全麦面包、全麦饼干,作为健康食品卖得很好,因为大家知道有营养,愿意吃。
教材中的这些精讲精读的范文,就好比极有营养的麦粒,直接给学生吃,营养吸收得肯定不好。但是,老师可以加工它,通过学生的预习、老师的讲解、学生的领悟,最后营养精华都被学生吸收进去,持之以恒,必然效果显著。
预习、听讲、讨论、课后总结,这一过程就好比把麦粒加工成可口的全麦面包,并让学生吃进去。
精读课文,绝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就会知道好的文章是什么样的,是如何确立中心思想,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怎样安排结构等等。
这好比香菱学诗,她的师傅林黛玉先让她读王维的五言诗一百首,首首都要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读老杜的七言律一二百首,然后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学生要熟读课内的精读文章,也是这个意思。
就拿《春》这课来说。你看第一段: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孩子读一读就能感受到作者盼望春天,喜爱春天,期待春天到来的急迫心情。特别是“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是把春天比作一个作者喜爱的,迫切想见到的人。
你看,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开头,文字简单却饱含感情。孩子若能在心里觉得这个开头不错,在他学写作文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内容,他能想到去模仿这个开头,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慢慢地,作文自然就能写好。
还有这篇课文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小伙,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排比句,把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不胜收,令人充满干劲的特点,总结得又美又飒。孩子们熟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若是羡慕这样的文句,尽管一时写不出来,但这点羡慕,就有可能让他去琢磨自己的语言,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总结好的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像《春》这样的课文,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孩子一定要重视对课内范文的学习。
当然,要求家长像中学语文教师那样,细致地去给孩子讲授一篇篇课文,是不合情理的。但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家长可以不时翻翻学生的语文课本,看看他的课堂笔记,笔记是否完整,还是没有,或者只有零星几个字。若课堂笔记不完整,对课文的中心意思、结构特点、语言赏析等都不甚了了,那就说明孩子的课堂学习不对路,必须立即纠正。
总之,先让孩子把精读课文读熟读透,该记的记,该写的写,该背的背,就能获得一定鉴赏文章的能力。即使离开教师的指导,他自己也能够独立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长期坚持下来,必能受益无穷。
然而,很多孩子幼稚而又顽固地认为,课内文章反正不考,没必要好好学习。这样白白浪费一节节语文课,使自己失掉相应的语言训练,太可惜了!
作文,是生活的副产品
古人说过“诗在字先”,就是说,在没有文字之前,美好的景致就已经存在,令人感慨万千的情感也已经存在,只不过出现了文字,有了能够掌握运用文字的人,把这些景和情表现了出来,就成了人人传诵的名诗佳句。
比方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知名度颇高。但是,对北方干旱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从来没见过蒌蒿,没见过芦苇的嫩芽,没见过河豚,只能凭空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句传达的情感,体验肯定比不上熟悉这些景物的孩子来的新鲜深刻。
人们为什么写作?最自然的状态是因为有些话涌入他的脑海,他觉得有意思,或者不写出来不舒服。记得国外有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主动去写什么,而是让要写的内容主动来找我。
作文也罢,创作也罢,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品。先有生活的内容,作者才利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把这个内容表现出来。
这让我想起著名音乐家许镜清创作《西游记》序曲《云宫迅音》的经历。这段短短的音乐真是把他难住了,为此他寝食难安。妻子看他痛苦的样子,就打趣他说,怎么你写个东西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许镜清苦涩地笑道:“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写东西难,是因为肚子里没有。”
所以我的观点是,好的作文一定来自生活。生活远在作文之先,作文,不过是生活的副产品。
这次作文题目出得很好,原因就在于此。虽说是考试,实际是让学生从一个点开始(如一节课,一次活动,一场比赛,甚至一幅画、一首歌,都行),对初中以来的生活进行回顾和总结,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感悟成长。
这个题目依然紧扣七年级新生的校园生活,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说,体现了作文的本质不是什么考试,而是我手写我心,是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写成文字,通过文章的形式和他人进行交流。
我想,关注孩子作文的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状态是否对路。开学两个月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对哪门课都不感兴趣,任何活动都不真正参与,没有以兴趣驱动的探索实践,没有哪怕一点小小的成功的喜悦,那他怎么完成这个作文题目?
如果孩子的校园生活是这样一个状态,家长可要想点办法,多跟孩子老师交流,让孩子有孩子样,有学生样,作文能不能写,写好写坏,倒是次要的了。
语文学习,是让孩子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扑腾
若要总结一下这份试题,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语文考试从来不是单纯的一次考试,而是对一个孩子学习生活的考察。比如下面这道题:
一个孩子,老师讲《社戏》的时候,思维没跟着老师参与课堂;课下老师建议读《朝花夕拾》,他也没读,自然不知里面写了什么,这样荒疏的学习状态和过程,面对这道题,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答。
相反,那些跟着老师走,认真体会人物情感,认真阅读《朝花夕拾》一书的孩子,他肯定有话,而且是充满真情实感的话要说要写。因为他踏实学过,所以他会。
为什么有人说语文难学,成绩难补?这是语言学习的根本规律决定的。
德国19世纪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语言好比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有的孩子十多年认认真真、兴致盎然地读了很多文章,很多本书,掌握了很多词汇、组织语言的方法 ,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情感丰富的人,那么语文考试只是他语文素养的一次展示,高分不过是他语文学习的副产品。
有的孩子,不读,不想,不写,不练习,考试的时候,读不明白,想不清楚,写不出来,他怎么能考好呢。
前者好比积极地在语言的海洋里扑腾,享受到了旖旎的风光。后者始终在水边徘徊、观望,自然学不到什么。
有的家长到了中高考前,发现孩子语文成绩不行,就想着花高价请家教,想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很多时候,只能提一些诗词古文背诵的分,阅读和写作的分,却很难提高。为什么?
学语文就是要孩子到生活的海洋里去游泳。到了需要孩子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时候,来了个教练,告诉孩子你该怎么游,这个孩子怎么能游得好呢?
哪个老师的应试秘笈,也代替不了孩子长期的学习实践,所以,学习语文一定要踏踏实实,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是要不得的,也是无效的。(完)
作者简介:秦粟,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曾任初中语文教师十多年,业余时间从事文字工作,现为新媒体从业者。因家有小学童,也因职业缘故,遂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倍感兴趣,并努力实践,母子间以学友相呼。略有所得,则记之以笔墨。
P.S. 我们在后台也放了一份完整版试卷和答案,请关注“家长会了么”公众号,并在对话框输入“海淀初一期中语文”,即可获取。
上一篇:英语成绩差怎么办?3个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成绩
下一篇:原创快要期末考试了,家长要这样奖励孩子,他们才会考得更好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