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诗画江南活力浙江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编者按:杭州亚运会赛事正酣。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在追逐赛场新闻的同时,也把镜头和视角深入到亚运之城及全省各地。杭州亚(残)运会城市采访媒体服务中心精心设计并推出30条覆盖全省的媒体采风路线和5项文化活动。截至发稿时,亚运城市采访线79个采风点共接待了来自六大洲60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4600余人次,其中境外媒体记者1109人次。初秋的之江大地,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新时代的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让我们通过中外记者的“专业眼睛”,来看看他们看到了什么。本报今起推出中外记者杭州亚运城市采风记,以媒体之眼观浙江之变。

  三大世界遗产吸引各地记者争相打卡 古老而现代的文化令人着迷

  zjrb2023100200004v03b015.jpg

  采风团记者在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共享联盟·余杭 徐晖 摄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记者 唐骏垚 应陶 叶怡霖)来自五千多年前良渚文化的问候与欢迎,以西湖山水为背景呈现的国风雅韵,承载着“流动的文化”的大运河古今辉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如梦似幻的表演,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浪漫”的文化底蕴。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开幕式的精彩呈现,让来自全球各地报道亚运会的媒体纷纷将镜头对准杭州这座城市。而被视为城市底蕴的人文历史,吸引了他们最多的好奇目光。

  “在杭州市内的采风路线中,与西湖、大运河、良渚相关的路线最受欢迎。”杭州亚(残)运会城市采访媒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境外媒体记者是第一次来杭州,对他们来说,从人文历史切入,是了解一座城市的快速通道。

  徜徉于三大世界遗产,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杭州?

  “你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顶级的”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采风路线“文明探源线”的重要一站。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终为国际公认。

  比拉尔·迪布是叙利亚一家电视台和媒体网站的总监,这次专程来杭州报道亚运会。他说,中国古代文化给他留下了极深印象。叙利亚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因此这次采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良渚。

  当得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绝大多数的考古点位在完成发掘后都进行了覆土回填,唯一真实裸露的南城墙考古发掘剖面也在通过最新技术进行保护时,比拉尔连连赞叹:“中国政府在遗产保护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站在公园内,他久久凝望美丽的绿地、稻田,凝望由钢网艺术装置还原的良渚先民生活场景,凝望来来往往的人们来这里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果然魅力无穷。”比拉尔跟身旁的同行记者说道。

  而来自伊朗的Haniye Khandan参加了“西湖梦寻线”采风。泛舟西湖,她走出船舱,不停地对着美丽的景色拍照:“水很清,景很美!”

  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而水则是西湖的灵魂。2002年实施并持续十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让西湖水质得到全面改善。这些年,杭州仍在为提升西湖水质而努力: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形成“水下森林”,搭起“水动脉”让各个区域都有活水流动……

  当听到这个身处城市中心的湖泊水质平均透明度从10年前的约70厘米提高到当前的82.8厘米,部分水域甚至能达到150厘米时,Haniye赞叹:“你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顶级的!”

  “跨越千年的传承,非常不容易”

  悠悠大运河,流经杭州段共计39公里。作为古代运河边的重要商埠,塘栖古镇吸纳并融合了南来北往人们带来的各种民俗文化。

  选择到塘栖采风,印度尼西亚记者Nanien Yuniar给出的理由是:这里有传统皮影戏表演。她告诉记者,自己对皮影戏并不陌生,印尼也有皮影戏,但中国表演的皮影戏色彩更鲜艳。

  采风当天,Nanien看到的皮影戏来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表演结束后,她使劲地鼓掌,希望为幕后的表演者送上更多鼓励。“如果没有这些传承人和爱好者,我就没法在现场感受到这样精彩的演出,也看不到我最喜欢的‘孙悟空’。他们真是太棒了。”她说。

  她深知一项技艺传承千百年的难度:“跨越千年的传承,非常不容易。”

  而当肯尼亚记者弗朗西斯·穆科努·姆塔拉吉在良渚博物院里,看到了玉琮、玉鸟等良渚时期玉器时,她的思绪被拉回到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原来这些元素都来自良渚!”她瞬间明白了开幕式上那来自五千年前中国的问候与欢迎。

  不只是开幕式表演,从火炬到吉祥物设计、从场馆建设到亚运火种采集,良渚文化元素在杭州亚运会上无处不在。来到良渚后,尼日利亚记者Innocent Phinan Odoh读懂了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链接。

  “良渚文明创造的器物及展现出的创新力链接了古今,这让杭州成为一个充满创新、科技和改革的城市。”Innocent说,这是为什么中国现在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和最大制造国之一的原因。

  “这是城市给市民最好的礼物”

  南山路旁的西湖博物馆,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前进行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升级。今年9月试开放后,每天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最为火爆的莫过于引进最新3D与投影技术的西湖四序体验厅。

  “戴上3D眼镜,能看到西湖的荷花盛开,蜻蜓飞过,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捉一下。”来自科威特的Wafa Abdulrahim说,这个能够体验一年四季西湖美景的地方真是太棒了,简直就像“一场如梦如幻的诗意之旅”。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如何更好活化利用三大世界遗产方面,杭州积极引进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而要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就需要让它们回到人民的怀抱。

  当来自印度尼西亚、已76岁的Amir Hamzah Dadang得知西湖在21年前就已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后,他兴奋地拍了一下手:“这是城市给市民最好的礼物。”

  最好的礼物,不止西湖。暮色降临,古老的大运河杭州段,褪去了白天的喧闹,露出了生活的气息。“人民的运河”在这一刻,有了更清晰的表达。

  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Refaq Mohammed终于开启了他期盼许久的夜游运河之旅。站在游船二层观景台上欣赏运河夜景,听到岸边传来的萨克斯声,他惊奇问道:“这是有表演吗?”

  旁人向他解释,那是民间艺术家的自发演奏,是一场即兴演出。他还注意到,一旁还有不少人群正在欢快起舞。“我知道大运河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有许多古老的故事,但没想到现在的市民还可以生活在这些历史里,这也太难想象了。”他说。

  正如Refaq所见,大运河正以“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崭新形象,成为城市给市民和游客最好的礼物。“透过杭州,我看到了一个正在越来越幸福的中国。”Refaq说。

  零距离感受“港通天下” 世界第一大港,百闻不如一见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记者 王凯艺)“世界第一大港,百闻不如一见。”

  当杭州亚运会采风团的记者登上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近40米高的观景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强发出了感慨。极目远眺:总长3950米的集装箱码头岸线融入海天相接处,41条集装箱航线从这里通向世界各地,伴随阵阵汽笛声,一艘艘巨轮鱼贯而出……去年,梅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800万标准箱,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标准箱,成为国内第四个“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而这里,还仅是宁波舟山港的19个港区之一。

  “我要带一组图文报道回去。我想让境外的读者瞧瞧,平均每秒钟就有一只箱子进出的宁波舟山港,到底如何做到繁忙且高效。”参观沿途,张强都忙着“咔嚓咔嚓”拍照记录。

  当听到志愿者介绍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记者们不禁异口同声地问道:“世界第一大港的极限会在哪儿?”

  满怀震撼与好奇,记者们坐上港内集卡,穿过集装箱堆场驶入码头泊位。在一座座近50米高的红色远控桥吊下,一辆辆蓝色的无人智能集卡穿梭自如。“不仅桥吊上没有司机,集卡也不需要司机,人都去哪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智慧码头吗?”……

  直到走进距码头数公里外的操作室,四川日报全媒文体新闻中心副主任颜婧心中的一连串问号才慢慢解开。一群年轻人只需对着电脑屏幕,轻轻拨动几下手柄,就能远程操控桥吊对码头上的集装箱进行精准装卸。“你看,操作室内还有萌妹子在当操作司机,这又颠覆了我对传统码头作业的认知。”颜婧惊喜地发现,港口95后、00后技术人员队伍庞大,而且比学赶超氛围浓厚。

  大有极限而强无止境。“以前,港口往往追求大型化;如今智能化、绿色化已势不可挡。”一路参观一路听介绍,颜婧深刻感受到,一流技术正成为宁波舟山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引擎。

  “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都是我们省内临江而兴的港口。”来自四川的颜婧,对家乡的港口如数家珍。颜婧介绍,浙川两省在2021年签订了《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交流合作框架协议》,里面专门提到要在港口及运输物流领域开展合作。

  参观现场,颜婧详细了解了宁波舟山港与四川多个城市的海铁联运业务开展情况。去年7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宁波舟山港共同发布了“做强蓉甬铁海联运班列品牌的十条措施”,进一步携手打造蓉甬海铁联运班列品牌,促进双方共同融入东向出海大通道建设,探索陆港功能向海港化发展,为我国内陆腹地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这次采风,不虚此行!”采风结束时,记者们纷纷为世界第一大港点赞。

  与浙南未来产业面对面 温州的产业越来越潮了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记者 张银燕)“只用22秒就能完成双眼检测,太智能了!”9月30日,在温州市龙湾区的中国眼谷产品展示中心,一台“校园近视智慧筛查设备”引起中葡经贸导报社总编辑王谷元的注意。小小一台设备,守护着温州学子的视力——它已为温州110万中小学生做过近视普查并建档。

  温州是王谷元的“老朋友”。在关注杭州亚运会女足比赛的同时,王谷元也想看一看温州的产业发展,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跟记忆中的温州有很大不同。”王谷元告诉记者,他是上海人,到温州来过多次,“以前看到最多的是纽扣、鞋革等传统产业,现在不一样了,新兴产业势头正猛。”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的温州,一手推动电气、鞋服等五大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一手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和王谷元一起沿着“未来产业”城市采风线走访的30多位记者,被龙湾区的新能源企业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高能级平台中国眼谷吸引住了。

  作为温州科技创新的“塔尖重器”,中国眼谷锚定“世界一流、全国第一”目标,今年以来争分夺秒开展攻坚突破,眼谷小镇展示馆、眼健康展示馆、眼视光探索馆、眼健康训练馆、眼健康科普馆展陈装修已基本完成,“十一”长假期间已实现部分开园,现已注册近200家科技型企业,共建32家研究院,签约76家金融机构,与华为组建创新联合体,与博士伦、京东方等头部企业开展合作。

  “这样的眼视光产业创新综合体,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王谷元边参观边竖起大拇指。

  在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惊叹于这家企业的成长速度之快。

  进军新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电池领域仅5年,产值跑出“加速度”:2020年,公司实现产值10亿元;2021年,产值20亿元;2022年,产值已跃升至130亿元……

  “可以说是一匹锂电池界的‘黑马’,背后有什么奥秘吗?”大家纷纷提问。

  原来,自瑞浦兰钧创办以来,企业内部每年都会摆技术创新“大擂台”,员工自发申报创新项目,胜出团队最高可得100万元创新奖。目前,瑞浦兰钧已拥有2383项专利申请,去年8月,公司正式发布的重磅产品“问顶”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电芯技术可以让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突破700公里。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瑞浦兰钧激活了温州新能源产业新动能。”采风结束后,一位记者评价,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温州,已经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上一篇:65年前,他立志填补南航计算机的空白
下一篇:13.3亿元!海南这份“成绩单”,够靓!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