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
[摘 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一流大学必须全面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主攻方向和核心功能,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和基本路径,担负“龙头”使命,作出“龙头”贡献,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流大学力量。
[关键词]教育强国;一流大学;使命担当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引领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一流大学,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全面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主攻方向和核心功能,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和基本路径,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担负“龙头”使命,作出“龙头”贡献,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流大学力量。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高校发挥得如何,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思想建设为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确保把高校打造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吉林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创办的少数红色高校之一,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红色情怀、红色精神,涌现出一批爱党爱国爱校的红色教育家、科学家。学校的发展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白求恩精神到黄大年精神,是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吉林大学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吉林大学党委坚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充分发挥黄大年精神发源地优势,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融入到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使命担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跃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民族振兴发挥了极端重要作用。“双一流”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高校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建设者。
凸显培根铸魂关键,形成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吉林大学党委把“构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写入学校党代会报告,进行全方位部署,突出思政工作首要位置。学校不断丰富“大思政”建设内涵,出台《吉林大学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经常参加思政教师备课座谈会。坚持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推动思政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发力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全校合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拓展学科育人功能,提升自主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吉林大学坚持将学科综合优势转化为交叉学科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中心,集中优势、倾斜支持、精准发力,构建了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体系;以考古学、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为基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仿生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为基础的工科集群体系;以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为基础的大生命健康学科体系。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加大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深地深海、国家安全、仿生科学与工程、区域国别学等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形成未来学科人才培养优势,打造未来战略增长点。
聚焦文化强国战略,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育人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大学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吉林大学牢牢把握“红”与“专”的精神内核,传承弘扬先辈们“北上精神”,教育引导师生把以党和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精神核心与思想精髓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突出文化传承创新在育人中的新成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农业种植、养殖、盐碱地治理等,提供“吉大方案”。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方面,持续学习宣传白求恩精神、黄大年精神、北上精神,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逐步涵养形成特有的“吉大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牢牢把握“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发展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高等教育特别是一流大学更高的责任和使命要求,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一流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服务发展的源泉,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面深入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打造新优势,提供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聚焦科技强国战略,打造高水平成果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球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密集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这既对高校深度参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协同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提出了新要求,又为创新学科发展范式、探索新型科研模式提供了新机遇。吉林大学立足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定位,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水平科技赋能,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突破性成果。扎实推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吉林分中心建设,牵头建立东北首家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表取采样区月壤力学特性反演等项目研究,在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型号任务研制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为我国首次建立了基于自动识别方法的精准月球撞击坑数据库。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金朝祭祀长白山神庙遗址”研究报告为维护长白山领土主权安全筑牢历史根基;利用最新古基因组技术成功获得中国新疆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在新疆史前人群的起源和形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冰雪旅游场地装备和智能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国冰雪旅游研究方向的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冬奥会期间全国首发《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生物考古实验室获批我国考古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
聚焦人才强国战略,汇聚高层次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吉林大学党委牢牢把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坚持党管人才,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才不如请才”工作理念,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深入实施“一主五辅”人才引育体系,建立具有吉大特色的人才引育工程。打造高水平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时建有省级、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成为学校传承黄大年精神的“排头兵”,教书育人的“领头雁”。
聚焦东北振兴战略,构建一流大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吉林大学聚焦东北振兴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校地创新发展合作,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与吉林省以及各市(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校地合作模式“升级版”。举办创新发展合作现场推进会、科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创新大会等,为打造产业集群提供全方位支持。与长春市签订推进“六城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通化市围绕“医、药、参、学、创”五大领域深度合作,在白城、松原、梅河、敦化等地合作建设学校附属医院分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立足地缘和学科优势,成立长白山资源与健康研究院、乡村振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东北亚文创产业研究院等,联合成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联盟,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积蓄力量。
牢牢把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科学完善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师生满意的教育服务质量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保障。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长期推进、不断深入的内涵建设过程,需要遵循规律、久久为功。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我们需要按照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通过创新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进一步凸显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作为。
吉林大学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制度创新为关键抓手,以依法治校为重要保障,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调整转变旧思维,探索实践新途径,构建现代科学的学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实施“三大工程”战略,积极探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学校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入实施“引领工程、平台工程、基础工程”战略,构建起学校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其中,“引领工程”重在构建吉大特色思政工作体系,切实强化思想引领,大力弘扬吉大精神,工作目标定位在“争先进”上,力争在全国处于领先发展、引领发展的位置,实现从优到强;“平台工程”重在构建良性互动学科生态体系,主要是要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平台项目建设,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工作目标定位在“求突破”上,力争以更多“点”上的破局,带动“面”上的提升;“基础工程”重在构建现代科学学校治理体系,将持续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路径,不断完善超大规模办学体制机制,打造师生满意办学环境,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工作目标定位在“补短板”上,实现从弱到强。“三大工程”之间在责任主体上具有交叉性、在目标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在发展进程上具有互促性,必须一体把握、全局统筹、协同推进、联动发展。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学校治理效能转化为师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吉林大学党委深刻领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锚定主题教育目标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对事业发展情况的集中诊断,以立体、多维视角看待学校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角色。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师生之中,将推进“三大工程”、工科集群建设、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文科振兴计划实施等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进行专题调研。聚焦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学校领导班子从全校大局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精心确定调研题目,保证调查研究工作与学校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真研究解决问题、研究解决真问题。
树立全球开放理念,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文章。教育对外开放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吉林大学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培育学校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研究平台,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正式成立并获批国家高端智库。重点实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国际学术声誉提升为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指引”的全球开放战略,依托学校地缘优势与学科优势,优化拓展校级全球合作网络,充分挖掘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资源优势,拓展“一带一路”向北开放广度和深度。
【作者姜治莹: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3年第18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姜治莹
举报/反馈
上一篇:托福怎么考试
下一篇:蚌埠市怀远县:一“糯”千金来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