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启动高中分类办学改革实验,未来中考或与择业挂钩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今天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将启动普通高中的分类办学改革实验,未来中考可能会与择业挂钩。

  消息称海淀某示范高中已参与“1+3”贯通培养项目,选择“一体化办学”类别。

  比如“如果,学校的培养出口是律师。那么,在课程群设置上,语文、道德与法治就是必修类课程,此外,学校还要设置法律素养、企业实践等选修类课程,并开设跨学科类课程。”

  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以职业发展、专业方向为导向,对高中学科的重新组合,为提前培养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垂直的上升通道。

  

  我原本觉得是件好事,提前让中学生接触到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概念,加速教育与社会的融合,从单纯的课本知识走向社会实践。

  就在大侠群里做了讨论,很热闹。

  大家的观点很多。

  但是也有一些人持悲观态度。

  有人觉得:职业认知是需要的,但是职业规划太早就大可不必。小孩子懂个P,你给他规划十年以后的事,万一十年后这个职业不存在了呢?

  有人说:浙江从小学开始,都有特色学校了,但只是极少那部分学生才会有用,绝大部分还是考试这条路。

  有人提到了北大附中高中部实行走班制的例子,最后连校长都换了,估计实践的不是很成功。

  也有人说:N年前湖北省华师一就是这样的,也是号称百门选修课,其实应试教育下,别说百门,千门,就是万门又如何呢?

  最后初九直接点出根源所在:高中不是能真正实现分类教学的胜负手,初中分流这个事情不解决,该咋鸡还是咋鸡。

  

  尤其这张图发出来也很扎心了,目前工厂的劳动力大多数学历还是集中在初中文凭。

  

  所以目前的普遍现象是:

  家长宁可让孩子们读大专也不愿意通过职校考本科;大学生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厂。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认知,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上面讨论的两类人群,他们可能根本参与不到高中分类办学中来。

  比如今年5月,贵州省遵义市有4所高中作试点。

  自主招生类别包括学科特长类、艺术类、体育类、空军飞行员后备人才特长生。其中学科特长生,直接对标北大、清华、西安交大等“九校联盟”的强基计划。

  这就直接决定了非学霸、无特长的普通孩子根本无缘分类办学。

  另外查了下,全国包括浙江、江西、宁夏等多省份已经陆续公布过高中分类办学试点改革方案。

  比如2020年,浙江省公布《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促进特色发展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高中分为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艺高中、综合高中四大类别,计划在2035年实现四分之一的中考生分类办学。

  如图所示:

  

  但是“参加特色招生的学生也要参加中考,录取依据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合。

  也就是规定了某科目需达到总分值的百分比,比如考数理高中,那么数学的中考成绩就不能不低于总分的90%。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将会倒逼意向报读特色普高的初中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体艺实践科技日常学习、得奖)、信奥、体育中考、艺术中考、小语种;科学(含实验)、数学、历史等中考科目中做全面学习或几个学科作选择,同时仍需兼顾中考总裸分。

  很多家长会出现选择能力缺失和方向摇摆,造成学生全面参与培训现象,这就不是减负反而是增负了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分类办学、特色招生这个举措,是好事,能够改变高考单一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创新改革,但是,背后也有很多问题,尤其高校和高中之间的联动,也需要激励和纽带,不能仅停留在公益讲座及科普层面。

  总之,今天其实群里探讨了两个问题:

  1、高中分类与否不是关键,关键是中考分流能否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接受,并且有更好的选择。(哪怕被分流了也有好待遇和出路)。

  2、高中分类办学不能成为少数人享受的权利,而应该更具有普遍性,不能成为少数人的专项福利(比如学霸、特色生等等)

  以上两点,也是我在总结了大家的讨论和各种网络资料后得出的。

  今天群里还有位大侠发了一个关于保送生的信息,如下:

  根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人员具备高校保送资格。

  这又让我陷入了沉思。

  特色办学也好、强基计划也好,特殊招生保送资格也好,似乎都在向我们说明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时候,你想获取某些便捷条件和待遇,要么自己足够优秀,要么上一代足够优秀,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最后,还看到这样一条信息,2023年高考将会着重考察综合素质水平,强调深度思维能力。

  

  这也意味着,高考越来越难几乎是定局,只让少数人通过高考进入到高精尖领域,大部分人还是回归日常,岁月静好的比较好。

  换句话说,改革的方向一直很明确:孩子是哪块料子,就往哪里培养吧。令教培人闻风丧胆的40号文件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大胆预测下:如果有机构或者资本大规模地参与到分类办学、特色招生上来的话,可能也会出问题。

  毕竟,孩子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靠校内,校外顶多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干扰了校内秩序,吃不了兜着走。

  至于这位家长反馈的问题,我想一定是少数现象吧。毕竟学校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想让你考上高中先。

  

  新号起步,请大家多多点赞分享!

  

  (全文完)

  八月哥,教培江湖主笔,写过80万+爆文,跑过三个马拉松,不抽烟,女儿奴,现居郑州,感谢关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复旦学霸:他专业课全A,连续3年拿国奖,数学竞赛屡获全国一等奖
下一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备战秘诀!!(一般人都不知道)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