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发布!语文为王的时代正式开启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4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要知道上一版“新课标”还是2011年修订的,距今已经有10年了。而最新的2022版课程标准,不出意外也将沿用十年,这就意味着,这份文件将成为全国教材编写,以及中考试卷编写的唯一官方标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都将沿用这一版课程标准。

  

  这份新课程标准,一共17个文件,涉及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全部学科。根据孩子发展心智阶段的不同,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1-2年级侧重自然、传统文化,3-4年级有科学、艺术、信息科技、历史,5-6年级关注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既有传统文化,也有具体生活、科幻未来。

  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会影响10年内参加中考的孩子们,包括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下一届初三也就是现在初二的孩子。

  接下来小爱把大家最关心语文学科的最新要求,快速梳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语文学科改革的四大重点

  01

  语文课时占比加大

  首先我们来看下图,这是新课标里的课程设置表,从这里可以最直观地看到小学-初中整个9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目所占的总课时比例。

  

  划重点!语文和阅读仍是重中之重。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占所有课时的20%-22%,数学占13%-15%,英语更少,只占6%-8%,可见语文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越其他学科。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确实如此。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

  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因此,语文在各学科中的重要程度,就相当于一座大厦的地基,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

  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语文素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小就把基础打好了,受益的学科不仅仅是语文还有其他学科。

  02

  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

  从目录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到旧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是合并的,而且按“总体”与“学段”分;新版则拆分成【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核心—总体—学段”,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都是新的。

  

  

  “新旧课标”目录对比(左侧为2022版)

  什么意思?

  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内涵,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也就是说,不要再死记硬背学语文,要在语言文字中训练。因为将来考试的内容肯定越发灵活,是需要孩子用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去答题的。

  从【课程目标】的第三条【学段要求】也可以了解到国家对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视程度。

  比如,老版课标的“写话”和“口语交际”两个目标被合并了,在新版课标中统一成了“表达与交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和输出打通了,写和说的意义都是去表达自己、传达观点。

  

  

  

  不仅如此,2022版新课标还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更加重视孩子的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更加需要孩子内驱力的养成。

  

  “新课标”1年级的“表达与交流”

  语文不仅是书面能力,还是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以后说一个人“语文很好”,不仅是说他卷面分数高,综合来说都是极高的评价。

  03

  侧重传统文化和主题文化教育

  未来语文与各个学科的结合只会越来越紧密,传统文化知识也将糅合在各个学科中加以重点考查。

  这次新课标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大主题教育依据孩子不同学段特点,有机地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其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所以未来的大语文学习,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将会越来越重要。

  04

  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接下来重中之重来了,2022版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新增了长达十几页的“内容组织与呈现”,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共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基础型学习,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可理解为多读,体现在考试中就是各科题目阅读量将会增加。

  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3个任务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2个任务分别是“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我们抓三个关键词讲一讲

  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所谓“思辨”,就是对阅读有能力、能言之有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想法千差万别,但只要是经过思考和分辨之后的表达,都是难能可贵的。

  语文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只是单单的拼音、认字、阅读理解和写作,而是需要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逐步发展孩子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现在教育部在修订的“新课标”中,就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

  

  2)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读某一类型的书,比如长篇小说、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著作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给些相应的方法引导孩子去读。意图是打破单篇教学,拓展孩子阅读视野,掌握更多阅读的方法。

  在如今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对一些重要的著作,还是要引导孩子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阅读。有了这样的阅读,就会对建立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对构建他们大脑思维逻辑模式的整体性,提供一定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

  3)跨学科学习

  为什么要强调“跨学科学习”?现实生活并不是按照学科划分的,要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是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仅仅运用某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不够的。

  因此,跨学科学习不仅是新时代语文课程内容的应然选择,也是各学科的应然选择,这在《语文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有明确的表述:“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写在最后

  纵观这份最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到未来的教育重点:已经从培养“做题家”,转为培养素质型人才;由学科为王,转变为阅读为王。

  正如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所说:“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连卷子都做不完,考试将吃大亏!”

  虽然这次新课标变化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很大,但家长们也不用为此太过焦虑。不管是哪个科目的内容变化,新课标的目的都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实操能力。

  所以知识只是基础,孩子们需要将学习到的语文素养真正地运用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不断提升和精进自己提取信息、思辨、归纳总结的能力。把握好这个大方向,孩子才能在新课标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本次的分享主要是以大家关心的语文科目,这次的新课程标准还涉及了艺术、科学、劳动等课程的最新要求,各科新课标文件可以到教育部官网下载。找不到的读者,可以进入公众号后台,回复“新课标”,就可以下载啦!

  

上一篇:【985官宣】2023年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
下一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6年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