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野|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河南力量,近日,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共同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现将专家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伟大复兴的四重逻辑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李庚香

  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千秋伟业,前瞻世纪中叶,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一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史、现代化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深刻把握历史逻辑。从19世纪、20世纪马克思主义,进入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现代化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从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发展看,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还将继续伟大下去。

  二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1515”结构深刻把握理论逻辑。“1”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5”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1”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5”是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

  三是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实践逻辑。要深刻领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港澳台、外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四是从坚定扛稳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现实逻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高质量发展交响曲。要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推动河南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中高端、关键环。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上蹚出新路子。要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河南模式。要充分发挥丰富厚重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河南力量。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王承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高度评价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十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焕发出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教育和实践,党的自我革命深入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新时代十年现代化事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呈现出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扎实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作出了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大判断,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时代十年科学社会主义开辟出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姜山清

  增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在新发展阶段上进一步提升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理论指导上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把握理论武装的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把握发展大势、凝聚奋进力量;要推出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有力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要掌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

  在实践发展上进一步提升认识。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是省委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河南实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南要坚持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夯实服务两个循环的基础,提高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配置资源的能力,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彰显作为。

  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组书记、教授焦国栋

  党的二十大从推进理论创新的视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一新概括,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时代内涵。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鲜明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贯穿其他各方面的主线。“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主体是人民,“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评判标准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归根到底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为了更科学地谋划和推进工作、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宽阔胸襟。我们要全面、系统地领会“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要运用到科学谋划、贯彻落实中,深刻领会党中央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真理性、科学性。要运用到提升能力、锤炼作风中,守牢人民立场,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紧紧围绕人民意愿、人民利益完善制度、健全法律、实施政策、行使职权、配置资源。要运用到经验总结、理论创新中,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形成人民喜爱、认同的新经验新思想,以实际行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贡献。

  建设现代传播体系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河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董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主流媒体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主流媒体的贡献。

  一是坚持凝心铸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主流媒体承担着凝聚社会共识、引领价值观念、营造良好舆论的重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做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我们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站、办新媒体、办平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奋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探索优秀文化的时代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将其融入大众,达到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主流媒体要通过现代传播体系,以创新的视角、现代的审美、符合时代要求的表达方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占领信息文化传播的制高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生产用户更喜爱的内容,构建用户离不开的平台,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增强主流媒体的综合实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升现代传播能力。我们要把握智媒时代“数据化生存”的方向和趋势,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加快实现全媒体生产和传播,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要积极响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时代命题,建设现代化传媒集团,使主流媒体更好、更快地打开现代化发展之门,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的教育,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河南担当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构建纵向贯通、系统科学、有机衔接、螺旋上升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三是积极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推进“双一流”创建和学科建设,组织高校建设国家、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加强一流职业院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打造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四是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着力培养造就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加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让更多人才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上涌现出来。

  五是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推动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让优质教育普惠于民。大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促进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卢克平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也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主题词。

  必须深刻理解团结奋斗的历史价值。团结奋斗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质,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成果。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团结奋斗是实现新时代新使命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一方面要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另一方面要严防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挑战。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难以完成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没有团结奋斗,就不可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团结奋斗的政治保证。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紧紧依靠人民是团结奋斗的主体保证。要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增强文化认同是团结奋斗的思想保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观点集萃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蕴含和彰显了中国民主的中国特色。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形成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刘吕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专门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而且在全面部署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重点任务时,首次专门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一个独立部分予以重点强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更加重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面对“两个大局”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苗连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单独的一部分明确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平安稳定,努力实现持续发展和持续安全的良性互动。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法学教育中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法学和国家安全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建设,做好交叉复合型法治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国家安全法治的研究工作,构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人才基础与科研支撑。

  ——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蔡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灵魂与精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只有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只有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

  新征程上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好运用好其“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赵增彦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要求。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要改造外在的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且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需要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这就从本源意义上注定产生其必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命题和实践探索。

  从历史逻辑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是一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奋斗史。

  从实践逻辑来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轲

  举报/反馈

上一篇:网红女友疑似怀孕?王思聪的困局
下一篇:金句频出!北京26位校长深情寄语大集锦,哪句最打动你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