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学旅行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广义的素质,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素质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它分为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外在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等。

  对素质教育的含义,1997 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 2020 年)》。该纲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至此,中国许多地区都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可以这样说,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的呼唤。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健康成长。德,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培养能力。体,推行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美,感受、发现、鉴赏、创造美。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乐器、一到两项体育项目。研学旅行与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非常吻合。

  

  研学旅行所推进的教育改革包括三项内容,用以促进教育公平。一是提升教育内容、质量、品位、特色、活力。二是改进教育治理,规范义务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时间、空间、快乐还给学生。三是根据新课改精神,贯彻新课程实施要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研学旅行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西方一些国家认为,旅行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育被很多人狭隘地认为就是课堂教育。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对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孩子们与自然界的亲近感,丰富孩子们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学旅行,我们可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充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促使其积累生活常识。通过快乐研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研学旅行,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李

上一篇:凯文教育预计去年净利润3000万至4000万
下一篇:发挥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 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