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不抓教学改革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
教育部原副部长 周远清
翻天覆地 巨大成就 体制适应 强国征途
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体制上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建设高教强国的征途。
1985年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5月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一个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本应该从此拉开教育改革发展的序幕,后来由于政治风波和部分地区的学潮,使得改革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等教育长期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实行一包二统的体制,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一切都由政府统起来。概括为五大体制改革,即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遵循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的思想进行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改革发展。向学校放权、改毕业生分配为自主择业、学生缴费上学。
为了改革52年院系调整带来的问题,进行了部分院校调整,打破条块分割,组建了一批更加综合的学校,实行3+X的高考改革,计算机网上录取,211、985等工程。使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有了很大发展,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1999年8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们提出了要“强化国际意识,强化素质意识,强化改革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2007年,陈至立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作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的报告。我们适时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发动群众认真讨论了什么叫高等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高等教育强国,怎么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并且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使我国高等教育踏上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征途。
我的三情
我经常说两句话,一是我在高教战线混了一辈子,说明我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事情;
二是我自己误入歧途,不愿意当官却当了一辈子官。
原清华大学教务长吕森同志在动员我当教务处长时讲过一句话,“教学管理工作,时间长了,你会觉得很有‘味道’。”,今天想起来,三情可能就是个味道,我的教学改革情结、我的素质教育情怀、我的教育研究情愫。
一、我的教学改革情结
在我的教育人生中,我思考最多、写文章最多、讲话最多的就是教学和教学改革。我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有深厚的感情,体会多、期望多、担心也多。
在清华大学工作时就曾经总结:教学工作的内容是搞好建设、改革、管理。即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的基本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基地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地实施教学管理。
我1992年调国家教委任高教司司长,刚到教委工作,当时思想有些混乱,我们提出了“四个投入不足”,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投入不足。四个“投入不足”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
经过一段时间改革,我们又归纳了教学工作中的五个问题: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过弱,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于教学方法偏死问题,我们提出了总有一天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我希望以后的同志在适当时候来一次教学方法大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教务处是学校的第一大处”,后来传为“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 这句话一直传播到今天,提高了教务处的地位,提高了教学的地位。后来又提出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
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偏旧的问题,1993年制定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开轩同志曾批示:“富有远见,意义重大。”该计划集中了500多所学校、23000多名教师参加,历时多年,出版近1000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我国卓有成效的大面积教学改革的一次实践。
归纳多年来教学改革实践,最后我们提出办学要念好四本“经”,即一是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三是本科是基础,四是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
对于学校的校长来说,不抓教学改革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
二、我的素质教育情怀
回顾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历程,我很感慨,可以说我是一辈子跟素质教育打了交道或者说对素质教育深有情怀。
素质教育首先是在基础教育提出和大力推进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994年10月,国家教委在杭州召开第五次委属高校咨询会,在这次会上我们提出高等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后来被归纳为“三注”。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并提出素质教育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995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研讨会,提出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素质教育。并且反复讲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是切中时弊、顺乎潮流的。
什么叫文化素质?其内容就是: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当代我国和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
归纳以下:
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
素质教育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的推进: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品位特别是文化品位。
结论:可不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我国自身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思想。
当年的试点工作后来归纳为“一呼而起”“久盛不衰”。不少同志总结,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我的教育科学研究情愫
回顾我的教育人生,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科学研究,也没有离开组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使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受益匪浅,可以说我一辈子得益于教育科学研究。
值得我们回忆的有三次比较大的教育研究:
第一次是1993年,国家教委高教司牵头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研究,校领导、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三路人马共300多人参加,历时5年,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一书,后来称“理论要点60条”。这项研究成果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第二次是2008年我们组织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筹措600万元经费,组织了2000人的研究队伍,历时6年多,发表了500多篇论文,出了三本文集和十一本书,并获得了教育部教育研究的一等奖。
第三次是2013年“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后来的成果称为“高教思想60条”。
这些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专家、学者,引导和推动了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要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要建设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强国。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强国的口号。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必须下大力气。
一个校长如果不关注、不引导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成熟的校长。
最后,祝共和国繁荣昌盛。
上一篇:TEC教育创想大会在京召开 掌门一对一发表创新方法论
下一篇:有教养的孩子,一般都有这三种特征,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素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