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感动 一样的梦想互换角色 互换空间 城乡六名学生换位体验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①

  

  ②

  

  ③

  

  ④

  

  ⑤

   

    一样的感动 一样的梦想

    互换角色 互换空间 城乡六名学生

    本报讯 (记者朱颖江、李锴、宁江东) 互换角色,互换生活空间,体验不同的生活,为了成长的梦想。昨日,市实验小学3名校园小记者与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3名小学生,共同参加了《焦作晚报》特别推出的六一互换体验活动。

    昨日6时,随着“嘀嘀”的喇叭声,修武县云台镇中心学校的“长鼻子”校车,载着秦雯鑫、李玉杰、郭一美3名学生驶出校门,拉开了城里孩子到山里、山里孩子到城里“互换之旅”的序幕。

    6时45分,校车赶到市实验小学门口。此时,该校参加互换活动的王昭旭、申贝妮、林郁3名学生,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了秦雯鑫、李玉杰、郭一美后,6个孩子分别开始了一天不一样的生活。

    虽然这次“互换之旅”只有一天时间,但市实验小学与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均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了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市实验小学,孩子们除了跟着其他学生上了两节文化课外,还听了校长讲的关于如何学数学的辅导讲座,参观了学校的现代化录课室以及视频监控室。最后,孩子们观看了文艺节目。

    山里的孩子到市里的节目如此丰富,市里的孩子在山里参加的活动也不少。刚到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孩子们就受到了该校小学部45名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样上了两节文化课后,孩子们到云台山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并观看了文艺节目会演。

    时光是短暂的,一天的体验活动结束了,校车载着孩子们重新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学校。在市实验小学互换身份告别之际,6名孩子依依不舍,相约有机会一定再到对方的学校参观学习。

      镜头:她们来城市

    A、进城“求学”,一路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李 锴

    昨日5时,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郭一美、李玉杰、秦雯鑫3名女学生早早地起了床。作为被选中前往市实验小学体验学习的学生,她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们简单吃了点早餐后,就开始收拾需要携带的课本,戴上心爱的红领巾,迎着朝阳前往学校。

    坐上新校车前往市里,一切的一切都令孩子们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她们不知道市里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能否跟得上市里学校课程的进度。

    或许是明白了只有到达目的地才能解开她们心中的谜题,或许是她们也会时不时随着父母前往市里购买衣服,孩子们渐渐地没有了刚刚乘车时的紧张和拘束,开始边说边笑地欣赏起沿途的风景。

    当校车抵达目的地市实验小学时,看着车窗外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穿着校服进入校园的学生,郭一美、李玉杰、秦雯鑫很是羡慕。但随着来到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郭一美、李玉杰、秦雯鑫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她们从没见到过这么多的学生,充满期待的一天就在她们步入市实验小学的那一刻开始了。

    B、课本不同,求知心态一致

    本报记者 李 锴

    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郭一美、李玉杰、秦雯鑫依旧有些拘谨,但她们很快被班里热情的学生带动起来。市实验小学五五班和六五班的学生在看到新的小伙伴到来的一刻,全体鼓掌欢迎,两个班的班长更是热情地上前拉着新朋友的手,带她们坐到专门为其准备的课桌前。

    7时40分,晨诵开始。此时,郭一美、李玉杰、秦雯鑫已渐渐适应新环境,融入到了新集体中。

    8时,第一节课开始,郭一美跟随五年级的同学开始了英语课的学习。虽然教材不太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单词她都认识,一些不太熟悉的单词在老师和邻座同学的帮助下很快就熟悉了。对于老师课上的提问,郭一美基本都能回答上来。而第二节的数学课,虽然老师所教的知识她根本就没有学过,但她没有如听天书般上课,而是很快适应并通过老师的讲解,逐渐懂得了老师讲的内容。

    与郭一美相比,身在六年级的李玉杰、秦雯鑫却迎来一次“大考”,因为当天是该校六年级的月考日。数学考试结束,对两名新学生格外留意的监考老师表示,两人的运算能力都不错,而且正确率很高。通过老师阅卷,李玉杰和秦雯鑫均得了89分。对此,两个孩子还为因粗心算错的几道题懊悔不已。

    C、精心准备,山里娃尽尝美味

    本报记者 李 锴

    一上午的学习生活结束了,郭一美、李玉杰、秦雯鑫的肚子也已饿得咕咕叫了。

    “我们是去学校食堂吃饭吗?”李玉杰询问记者。“不,是去一位阿姨家里吃,她专程请了一上午假为你们准备午餐。”记者说,是去与她们互换环境的小朋友林郁的家。

    “哇,阿姨家里好漂亮啊。”来到林郁家,3名孩子立刻被温馨的环境所吸引。林郁的妈妈宋岩洁在邀请小朋友们坐下后,马上端出新买的蟠桃和西瓜给孩子们解渴降温。

    “孩子们,吃饭了。”宋岩洁端出她忙了一上午为山里孩子们准备的午餐,赶紧招呼孩子们吃饭。清炖排骨、奥尔良烤翅、西红柿鸡蛋、蒜薹、青椒、粉丝、紫菜蛋花汤,看着一桌荤素搭配合理的饭菜,3名孩子不好意思动筷子。“别不好意思,都多吃点。”看出孩子们有些腼腆的宋岩洁,就动手为她们夹起菜来。

    “阿姨做的饭太好吃了,你看我们的肚子都撑圆了。”孩子们吃了一大碗米饭后,拍着自己的肚子向宋岩洁表示感谢。

      镜头:他们到农村

    A、上学路上,城里娃异常兴奋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宁江东

    对于市实验小学的王昭旭、申贝妮、林郁3名学生来说,昨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不用妈妈叫就早早地起床,这是为何?原来,他们将与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3名学生进行互换,体验一天山里孩子的学习生活。

    “怎么还不到学校?爸爸,你让电动车跑快点,今天7点就得到校。”申贝妮今年上三年级,昨日早上去学校的路上,她总是嫌爸爸骑车慢,希望快点赶到学校。林郁和王昭旭的心情和申贝妮一样,早早就让家长送他们到学校。

    7时,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长鼻子”校车准时来到市实验小学校门口,该校3名学生从车上下来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市实验小学的大门。而王昭旭、申贝妮、林郁向家长告别后,登上“长鼻子”校车,赶往云台山镇中心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第一次乘坐校车上学的王昭旭、申贝妮、林郁来说,即将开始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异常兴奋。就在“长鼻子”校车刚刚启动没多久,3名学生就开始讨论起来山里学校的环境和状况。“云台山镇中心学校就在云台山风景区,那儿的环境非常好。”申贝妮率先发言。林郁也不甘示弱地说,那里的学生特别少,全校只有100多名学生。

    还没有到学校,怎么就知道这么多情况?原来,3名学生在得知要参加《焦作晚报》推出的六一特别活动后,上网对云台山镇中心学校进行了了解。

    B、走进大山,别样课堂难忘怀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宁江东

    “同学们,下课啦!”8时40分,云台山镇中心学校里下课铃声响起,可林郁好像没有回过神,还在回味刚刚英语老师讲的短文。“这儿的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还没有听够呢。”林郁有些遗憾地说。

    云台山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只有三、四、五、六年级4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1个班。来自市实验小学的王昭旭、申贝妮是三年级学生,林郁是四年级学生,云台山镇中心学校校长董雪勇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新环境,便将他们都安排在三年级上课。

    云台山镇中心学校小学三年级只有3名学生,王昭旭、申贝妮、林郁的到来,让他们很高兴。第一节英语课,在老师的带领下,6名学生看着多媒体教学课件,听着英语儿歌一起跳了舞蹈。“这教室太宽敞了,上课还能跳舞,真好。”申贝妮说。

    英语课结束后,董雪勇带孩子们到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参观,让难得进山的3名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云台山的地质面貌。

    “快看,这里有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还有鱼化石。”王昭旭说。在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内,听讲解员介绍每一块化石的由来时,他感觉自己穿越了一样,回到1亿年前去探险。

    “这些已经有几亿岁的化石,比书上画的要好看得多。”申贝妮说,这里的学生太幸福了,天天都能接触这么美丽的化石。

    C、离开妈妈,吃饭一样香

    本报记者 朱颖江 宁江东

    云台山镇中心学校有一个小食堂,为住校的老师和学生准备一日三餐,王昭旭、申贝妮、林郁“互换之旅”的午餐就安排在这个小食堂。

    昨日,根据学校小食堂的食谱安排,中午是炒米饭和鸡蛋汤。“没有肉?好吧,今天不吃肉。”林郁喜欢吃肉,在家时妈妈顿顿给她做肉吃,看着只有鸡蛋汤和炒米饭有些吃惊。不过,她很快适应过来,吃了两碗炒米饭后夸这里的饭和家里的一样好吃。

    王昭旭在家吃饭都是妈妈张罗,这次,他需要自己打饭、洗碗。没有妈妈的照顾,王昭旭的表现也很出色。

    “在家洗碗妈妈是要奖励我的,这次虽然没有奖励,可我也很开心。”申贝妮说,看着山里的小朋友都是自己洗碗、自己照顾自己,她今后也要变得更懂事。

      亮点

      山里娃有了“长鼻子”校车

    本报讯 (记者朱颖江、宁江东) 5月28日,对于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该校的新校车正式投入运行。从此,山里的孩子可以乘坐免费校车上下学了。

    “这辆校车解决了山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该校校长董雪勇抚摸着崭新的“长鼻子”校车说,这是修武县公立学校中唯一的一辆校车。

    云台山镇中心学校位于云台山风景区内,现有学生117名,这些学生的家大多都在深山里,最远的需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这对于学生来说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考虑到该校学生的实际困难,云台山景区玄帝宫道观为该校捐赠了一辆校车,解决了山里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这辆新校车通体黄色,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董雪勇说,校车长长的“鼻子”具有抗撞击能力,还具备了防侧翻功能,最高时速60码。

    5月28日6时,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新校车载着该校3名学生来到了市实验小学,参加《焦作晚报》推出的城里孩子到山里、山里孩子到城里互换角色活动。第一次乘坐校车出门的郭一美说:“这校车和电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坐这样的校车上学真神气。”

   

    图① 走在市实验小学的校园中,3个来自大山的孩子(前排)既好奇又高兴。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图② 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孩子带领市实验小学的孩子参观。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图③ 坐在新环境的教室内,郭一美(戴红领巾者)与城里的孩子一起讨论问题。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图④ 孩子们排队上新校车去参观云台山地质博物馆。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图⑤ 修武县云台山镇中心学校的校车行驶在山路上。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上一篇:60篇方方日记获取方来了!
下一篇:70年代的托儿所,跟现在对比起来,却成了家长的“梦中场所”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