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乡村”成为嘉兴动听的音符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乡村校吸引力不断增强,办学特色逐步凸显——
“学在乡村”成为嘉兴动听的音符
三面环水,白墙黑瓦。在浙江海宁丁桥中学,校内有当地配置最先进的科创实验室,校外有与市水利局联合打造的智慧化劳动实践基地。用丁桥镇党委书记赵晓阳的话来说,学校承载着镇党委、政府“学在丁桥”的施政愿景,要让琅琅书声成为乡村最美的音符。
丁桥中学是嘉兴乡村教育追求更高质量的一处剪影。嘉兴是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地,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近年来,这名乡村教育发展的“优等生”,也遇到了“非教育”因素导致生源流失等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新挑战,嘉兴的乡村教育开始走上了追求更加优质的发展之路。
从“心”出发:赓续乡村的文化基因
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8年名列浙江第一,却给乡村教育的有序发展带来“烦恼”。收入高了,家长就爱到城里买房,孩子自然去城里读书。外地务工人员大多跟着产业走,哪里挣钱多,全家就跟着搬。
一来二去,乡村学校的生源被动流失。记者此行来到一所十几年前采访过的农村初中,校长没换过,教学质量也处在前列,但生源比过去少了3/4。“学校再漂亮,教师再努力,眼瞅着生源少了,心里不是个滋味啊。”校长禁不住叹息道。
“非教育”因素导致生源流失,给乡村教育的优先发展和长远规划带来了挑战。再多的资源向农村倾斜,少了人气的村校始终是留有遗憾的。如何找到突围之策,时刻叩问着嘉兴教育人。
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有两个特殊的仪式,新生入学前先到丰子恺纪念馆参观,新教师入职前要去西竺庵实地学习。这所由丰子恺父亲创办的百年老校,将丰子恺的文化基因深植办学之中。
“丰子恺是我们当地最大的名人,要用他的精神气质去感染每一名村娃。”校长吴家聪的办学思路很清晰,紧扣丰子恺的“好真、乐善、爱美”理念,培养石门镇的“小子恺”。
理念变了,教学也变了。语文课上,学生对丰子恺的作品信手拈来,朴素自然的文风是他们写作的标签;美术课上,学生的漫画童趣满满,还用废布料拼接出丰子恺的系列作品;科学课上,丰子恺自创的柳条扦插游戏被传承下来;音乐课上,“桐乡三跳”的地方曲调余音绕梁,村娃们也因此有了去省市演出的机会。
据了解,该校现有美术教师、音乐教师各4人,在整个桐乡都是“高配”的。学生的绘画、书法、唱曲、体育水平高于不少城区学校,去年还有一名学生被评为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是,学生对家乡有了感情。除去家长工作调动的因素,这些年我们很少听到有生源流失的。”石门镇副镇长濮春海对记者说,镇政府非常支持学校的改革,已累计投入了600多万元用于丰子恺校园文化改造,镇里的子恺漫画村、丰同裕染坊也与学校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石门镇是嘉兴乡村名人文化的一个缩影。嘉兴历史名人星光熠熠,且多出生在如今的乡镇、农村,其中耳熟能详的就有王国维、金庸、茅盾、丰子恺、张乐平……在嘉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武曜云看来,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提升乡村学校的独特魅力,加深村娃对乡村的情感意义深远。
从去年起,嘉兴市启动文化基因赓续工程,一批乡村学校先行先试,以家门口的历史名人为切口,重塑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文化名片。为了追寻先辈足迹,嘉兴还将配套开展“最美乡村校园、最美上学路”行动,优化村校周边的公交线路和设施环境,打造一条条充满乡村气息和教育意蕴的求学之路。
新优质学校:确立村校的独特竞争优势
在嘉兴说起校园足球,就不得不提拿过全国冠军的秀洲区梅里小学。谈到地方文化传承,该校的棹歌文化也是有口皆碑。这所农村学校近5年来生源稳定,老百姓的评价很直观:学校特色鲜明,有城区没有的教育品牌。
该校校长徐韶良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现有的品牌凝练成办学内核,走一条适合村校发展的特色路。2021年机会来了,嘉兴市遴选“新优质学校”培育试点,徐韶良第一时间报了名。
据了解,“新优质学校”培育以标准化办学为基础,确定“规范办学”“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等8个A级指标、34个B级指标。重点遴选有办学思想、干事能力和提升主动性的校长所在学校。试点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校长们可以大开脑洞提出个人的设想,有申请研究劳动教育的,有对乡村美育感兴趣的,还有想尝试科技创新的。
徐韶良的方案是主打“梅里文化”牌,对乡贤朱彝尊、棹歌文化、清廉文化、浙西诗派等特色课程进行整合。一年多下来,校内的朱彝尊纪念馆日趋完善,棹歌研究院里精品频出,“梅里文化”在课程架构、教学开展和评价跟进多个端口形成闭环。“从原先的零敲碎打到现在整体推进,特色发展的步子更稳了。”徐韶良说。
为了守住质量底线,新优质学校的培育不采取“放羊式”管理。嘉兴市给予一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比如梅里小学就配备了一名嘉兴市音乐教研员。虽说学校的发展目标可独立制定,但对其完成度会有系统考核。市教育局会派出专家团队随机调研、推门听课,在3年的培育期内有一次中期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查漏补缺。
嘉兴计划用5年时间培育100所“新优质学校”,绝大多数是村校。“这套培育系统让农村学校找到了方向,也有了抓手。”秀洲区教体局副局长李园兴说,该区借鉴嘉兴市的做法,推出了区级新优质学校培育行动,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十四五”期间预计覆盖一半以上村校。
村校到了新的发展赛道,要实现最终的愿景,师资必不可少。目前,嘉兴正在完成两个目标:优质和稳定。
在优化乡村师资上,嘉兴成立了城乡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联盟,28个共同体直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痛难点。特级教师工作室专项服务镇村校,将专业引领、教研磨课送到教学第一线。嘉兴教育学院试水“实验乡镇”合作项目,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分别参与新塍镇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3个学校的教研、培训和科研指导。“十四五”期间,嘉兴每年举办“守望杯”教师素养展评活动,由10年以上教龄的乡村教师参加,旨在培养200名乡村教学骨干。
在稳定乡村师资上,嘉兴对有志于到偏远村校从教的高校毕业生,根据学年学费标准和学习年限给予到岗学费补偿。乡村在职教师提升到本科学历,学费实报实销,部分地区试点开展农村教育硕士培养项目。高级教师评聘全面向村校倾斜,在地理位置特别偏远、条件特别艰苦的学校任教满30年且仍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可单列评聘高级职称。同时,乡村名优教师的奖励标准为城市的2倍。
综合评价改革:为村校向优开一扇窗
如果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城乡学校,村校始终会被压一头。秀洲区印通小学校长郑锦明在辗转了几所农村学校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来到秀洲区印通小学时,正赶上嘉兴市试点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郑锦明仿佛触摸到了埋在自己心底的乡村教育理想。
改革最大的亮点是不“死盯”考试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起点和综合素养发展,变百分制为分项等级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郑锦明十分认可分项等级制的科学性,因为对农村孩子而言,简单地与城里学生比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情和需求。教师不妨从真实的学习出发,量身定制分项标准,发现村娃身上的“不一般”。例如,科学课设置了一项“崇尚真知”评价,要求学生善于提出质疑,并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孩子们对“空气能否压缩”给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科学课变成了辩论赛。课堂外,孩子们好奇“鱼刺卡住喉咙能喝醋吗”,一场家庭小实验就此展开。平时考试分数一般的学生,只要保有对科学探索的好奇,这项就能拿满分。
此外,语文课的审美创造、数学课的综合应用、英语课的国际视野,所有课程的71个分项指标让评价变得生动起来。学校将一部分评价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成长手册上记录自己的过程性表现,并给出自评。这套指标同时发给每一位家长,在学校自研的数据平台上登记孩子的积分,并给出一定的校外评价。
外来务工人员老李惊喜地发现,孩子的成长就像每天的积分一样不断向上。原先吵着闹着不肯做作业,现在的行为更加自觉,还会帮忙做家务。“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特别喜欢去上学,我们心里挺踏实的。”
据了解,嘉兴共有57所农村小学参与此次改革。内容与实践路径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和科学等课程开展分项等级评价,音乐、体育和美术等课程探索实践性评价,教师还要给出学生表现性评价。最终,每个学生都会得出一个成长画像,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将成为区域评价各校的核心指标。再加上嘉兴早几年就在探索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衡量农村教育质量的标准正日趋多元。
“熨平‘非教育’因素带来的冲击,把村校办出特点和水准,是嘉兴教育‘十四五’期间的重头戏。我们要在改革上持续发力,走出一条乡村教育的发展新路。”武曜云说。
上一篇:B站举办第一届纪录片发布会,发布《人生一串》《但是还有书籍》等 21 部新作
下一篇:喜报 | 我校在2022年市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比赛中取得佳绩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