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科技人文类、人类命运共同体:名言名句+素材+范文,建议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01

  高考热点话题——科技人文类

  1.科技强国是我们国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重视区块链技术,5G商用加速,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AI及语音技术、移动支付,“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眼”探空,“墨子”传信,珠峰测高;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抗击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科技创新正一步步激励中国心、筑牢强国梦。

  科技创新是时代主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科技创新与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相联。正如领导人所言:“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特别是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科技创新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2.科技话题是高考作文热点。

  近年来,科技话题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之一:

  2012年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

  2014年广东卷: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的思辨;

  2014年辽宁卷:祖孙俩关于“假设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的讨论;2014年天津卷:“智慧芯片”的利与弊的思考;

  2016年浙江卷:对“虚拟世界”的看法;

  2016年天津卷:“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思考;

  2017年全国1卷:“中国关键词,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移动支付、共享单车);

  2019年全国1卷:批驳科技时代劳动全部交给人工智能。

  2020年北京卷: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对“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联想和思考;

  2020年天津卷:“中国面孔”材料作文中,有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出现;

  2020年江苏卷:智能互联网时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话题思考。

  二、典型考题分析

  【典型考题1:科技与人文关系】

  【典型考题2:智能化时代的挑战】

  【典型考题2-1:正确看待人工智能】

  【典型考题2-2:科技神器】

  【典型考题2-3: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典型考题3:以科学家为偶像】

  【典型考题4:践行科学精神】

  【典型考题5:“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

  【典型考题6:创新报国,我之责任】

  【典型考题7:科技引领进步】

  【典型考题1:科技与人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

  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本周要开一个主题为“科技与人文”的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作一个主题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现代科技发展始终怀有人类古老的梦想,连接过去,走向未来;

  2.对未知的探索,对梦想的追求,科技带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3.中国的科技发展显现出中国元素,传承着中国文化,彰显出中国特色;

  4.科技发展应该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实现古老的梦想,又能运用于现代生活;

  5.科技发展要传播人文精神,要带着人文精神走向美好的未来。

  【典型考题2:智能化时代的挑战】

  【典型考题2-1:人工智能利与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手上和身上的智能穿戴正越来越多;生活中,无人驾驶、智能车间、机器人医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也正在被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赋能”。但在这些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下面,也有一些现象正悄然发生: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变得无精打采,只因刷抖音等玩意儿刷到凌晨五点;网上的大V公开声称不再需要“费力”学习外语,只因“搞一支专业翻译团队就搞定了”;公路上的司机们会眼睁睁把车开进河里,只因GPS说继续保持直行……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甚至用“人工愚蠢”来形容当代社会。

  弘德中学准备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一切,一味依赖则是“人工愚蠢”;

  2.客观看待“人工智能”,享受科技便利,但也要合理灵活运用;

  3.驾驭“人工智能”,人类需要自己的大脑智能,人脑胜于“人工”;

  4.不能因“人工智能”的便利而不求进取,甚至“娱乐至死”;

  5.不能忽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负面社会现象,要取其利,避其弊。

  【典型考题2-2:科技神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科技神器”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翻译神器”让沟通没有了语言障碍;“支付神器”让我们无需携带现金便可轻松消费,方便快捷……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各种“神器”也使我们变得没有规矩。例如,“作业神器”使很多学生轻松完成作业,不肯再动脑思考;“抢票神器”让人可以秒抢车票,有违公平……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科技神器”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面对层出不穷的“科技神器”,是任其茁壮成长,还是给它立规矩,让它守规矩呢?我以为科技要让生活更美好,就如5G之于新基建,北斗之于抗洪救灾一样,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为其立规矩,让它守规矩。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首先要建立在公序良知的基础之上。作业神器,对于使用这一利器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加快了写作业的速度,省下了时间,但实际上却削弱了你思考的深度,不利于你巩固、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另外,也给没有使用作业利器的学生传达了“学习很轻松”的错误信号,损害了公平积极的学习环境。最终的受益者只有发明者自己,利用神器广泛占有用户,扩大影响力,增加市场占有率,轻易变现。还记得阿里巴巴那4位被解约的技术员吗?本来是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几位程序员却因一己之私,使用神器去抢月饼。虽然他们都主动退还,但他们的这种做法有违公司初衷,也与企业文化不符,最后被阿里巴巴开除了。阿里的做法值得借鉴,任何有违公平的事情,都要坚决说不。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还要建立在利己利民的规矩之上。翻译神器,可以把普通话翻译成多种外语,甚至把多种方言翻译成外语,这大大降低了人与人交流的成本,提升了沟通的效率;支付宝、微信等支付神器,让我们轻装出行,一个手机买遍天下,也减少了人们买东西时凑钱、找零的烦恼。然而,如果翻译神器不守规矩,私自窃取用户的翻译文稿、交易信息;如果支付神器失去了第三方平台的客观、公正,没有了信誉保障……这些神器都将成为泡沫,迅速消失在互联网的大海中。科技神器要想畅行天下,必须要遵守利己利民的规矩。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抢票神器,不仅有违公平,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沦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而且严重损害了平台的信誉。因此,平台要主动屏蔽这些神器。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神器,几家平台难以抵制,国家也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监管部门不妨像阿里巴巴那样雷厉风行,当断则断,不留后患。

  当今社会,科技早已包围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已建成的5G基站超过25万个,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全球组网,人们也过上了一机在手、共享所有的智慧生活。为科技立法,让科技神器有规矩可守,有部门去监督,有法律可依循,已迫在眉睫。这不仅利于当下,也利于科技的不断升级迭代。让科技神器带着镜铐跳舞,那样的舞姿有约束,有美感,才能惠及更多的人。

  【典型考题2-3: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老年人通过“触网”来开启晚年幸福生活,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日常生活到文体娱乐,许多“银发族”通过一块小小屏幕发现新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

  但同时,还有更多的老人,因为不熟练网络技术而遇到生活烦恼。比如,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老人,有时买菜、坐公交、预约挂号都无所适从;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不经意间就可能迷失在劣质内容甚至诈骗陷阱中。

  2020年8月,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对此,有人认为,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更多障碍,社会必须要管;也有人认为,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拥有一颗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过“数字鸿沟”;还有人认为,信息时代,需要跨过“数字鸿沟”的又岂止是老人……老年人如何融入智慧生活?“帮一帮”显得十分重要。有人建议,各单位为不会刷码乘车的老人保留一个人工购票窗口,开发者为老年人开发大字版、简易版APP,子女给自己的父母多几句上网提醒……这些建议,都体现着对老人的关心关爱。

  班级计划举行班会,请围绕“帮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展开讨论。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在这个“数字”潮生的时代,数字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与多彩。可令我们感慨的是一些老人并未享受到数字科技带来的福祉。他们不知健康码为何物,出门四处受阻心茫然;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面对线上政务办理心畏难……在我看来,“数字鸿沟”面前,老人更应被温柔以待,让我们以“数字反哺”彰显文明的温度。

  【典型考题3:以科学家为偶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布。获得一等奖的短视频是《邓稼先》。其余视频的主人公,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人,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有的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有的调侃自己的工作苦中作乐,有的为了求索真理一生耕耘……这一活动引发网友热议,观看、投票、评论已超过35亿次。

  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践行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向公众传递着他们的精神力量,称之为“偶像”当之无愧。

  也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固然可贵,但他们并不像流量明星一样广为人知,和“偶像”距离甚远。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1)请你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给众网友写一封信,回应网友的看法。

  (2)请你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身份,给振华中学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弘扬科学家精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 弘扬科学精神,致敬科学偶像,展现青春该有的有模样;

  2. 明确偶像的真正含义,树立新的偶像观,引领青春向阳成长;

  3. 践行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为偶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 立德树人,以科学家精神为精神标杆,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5. 科技强国,需要青年一代践行科学家精神,而不是迷恋于流量明星。

  【典型考题4:践行科学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归科学、尊重科学,才能拨开病毒起源与来源的迷雾;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人类方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赢得未来。在抗疫攻坚战中,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力量,明确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攻坚时期所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第五部分节选)

  如今,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对“科学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请以“践行科学精神”为主题,向全校师生发出相关倡议,展现你的认识与思考,提出你的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主题明确,逻辑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在漫长而悲壮的缠斗中,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多少文明因此毁灭。“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送葬的钟声几乎没有停止过哀鸣”……不同时空中,人类的悲伤与呐喊从未停息。学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典型考题5:“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

  【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25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航天技术科学家们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从无到有,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

  2022年前后,中国首个自建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建成,而且中国将成为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文字类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概括地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历程,侧重点落在结果(建成自己的世界唯一的空间站)及原因(美国等西方的打压封锁/发愤图强自主研发)上。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启示意义,即我们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中能得到哪些感悟和思考?应该从材料的因果关联中思考和感悟,西方封锁技术,打压中国发展,而中国航天事业却取得非凡成就,这是为什么,其中蕴含什么哲理?通过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可有不同角度的立意,选择其一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1)国家层面:中国在封锁中崛起。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中国崛起,震惊世界;中国,伟大的民族。中国精神一一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等。

  (2)哲理层面:置之死地而后生。自身强大了才有尊严。没有人与弱者合作。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其他合于材料内涵的立意亦可)

  【典型考题6:创新报国,我之责任】

  【2021届高三湖北六校十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月美国阻止荷兰向我国出售光刻机。

  2020年8月美国出台新政:但凡利用美国技术开发的外国芯片,向华为出售都必须经过美国同意,否则不允许与华为合作。

  2020年9月美国英伟达公司正式提出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ARM公司创造了一种指令集架构,支撑计算芯片的最基本的IP,是芯片设计的基础。本次收购,意味着我国将被美封锁,无法继续使用该项技术。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企业时说:“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今后我们爬坡过坎必须要做到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创新报国,我之责任”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牢牢把握一个核心。题目材料第一至三段列举了2000年元月以来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封锁事实;第四段是国家领导人就创新和关键技术提出的要求。材料内容可以简言之:美国对我国进行关键核心技术封锁,我们要科技创新,不受制于人。材料提出的话题“创新”,就语境来讲,当然是科技创新。

  2.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演讲要紧扣主题,处理好“创新报国”与“我之责任” 两者关系。对科技创新重要性固然要进行论述,但还要有一个“我”的身份意识,在科技报国的时代洪流中,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如何履行“我之责任”,是考生要回答的问题。科技创新是当代青年的责任,必须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这一点正是这次作文立德树人的目的所在。

  3.紧密结合当下时事。题目材料很新,科技话题也很热。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猛,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整体科技实力还有悬殊,美国对我国进行高端科技的关键技术封锁,就是很好的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想不受制于人,我们就得不断创新,自力更生。写好这篇演讲稿,一定要立足时代,放眼世界,高瞻远瞩,视田开阔,有鲜活的事例,有理性的思维,还要有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责任。

  【例文展示】

  铸创新精神 献灼灼芳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铸创新精神,献灼灼芳华”。

  当今世界,放眼全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创新新的角逐。不得不承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还有很大差距。今年以来美国对我国进行高端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封锁,其真正用心世人尽知,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短板是不争的实事。中国科技欲不受制于人,我中华少年当挺身而出,铸创新精神,献灼灼芳华——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和光荣责任

  创新报国,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学习前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我国的北斗团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跨越重重障碍,于近三十年的时间,终于用北斗的天罗地网,取代了美国的GPS,成就了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如今,“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铸就闪亮的精神坐标,无不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国青年科技报国的志向。 科技决胜未来,创新关乎国运。同学们,科技强国梦,是中国梦,更是我的梦,我们的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前辈的创新精神,艰苦卓绝,心系祖国,不负芳华,不辱使命。

  其次要传承前辈的创新精神。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更新迭代速度加快,青年人走在科学前沿科技报国梦想的例子比比皆是。去年我国“科学探索奖”的50位获奖者,年龄都不超过45岁;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中,科研创新团队占10个;而“北斗”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平均年龄才只有31岁,比国外相关团队年轻了十几岁!看吧,后浪在奔涌!越来越多青年人传承科学创新精神,挑起科研大梁,成为国之股肱。同学们,践行前辈的创新精神,薪火相传,追求卓越,我们当不负青春时光,奉献灼灼芳华。

  最后,创新报国,更要铸造自己的创新精神。“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国家领导人多次谆谆告诫“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华为作为国产企业的巨头,其企业的创新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国人致敬。十几年前未雨绸缪,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去制造自己的芯片,始终在做“最坏的打算”;十几年后的今天一切都派上用场,华为的创新精神成为中国创新史上又一个辉煌。在贸易战焦灼的今天,中国经济必会受阻。纵使前方险象丛生,道阻且长,我们也要勇踏变化之浪,勇担创新之责!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雨果如是说。科技强国,永恒追求;创新报国,我之责任。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铸造自己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吾辈少年定是国之栋梁。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一位中国青年都要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胸怀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让我们手握创新的利刃,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劈荆斩棘,奔向强国复兴的星辰大海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总评】本文符合演讲稿稿的格式,内容很有说服力与鼓动性。全篇紧扣材料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详略得当,略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详论青年的职责,将“创新乃青年报国之责任”这一观点阐述得较为深刻入理。正文三段分三个论点,句式整齐,逐层深入,内容紧凑,思路清晰,结构分明,语言有文采也合演讲要求,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不足之处,演讲开场白过长,演讲要尽快切入主题。

  【典型考题7:科技引领进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工程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让明天充满希望、让未来更加辉煌。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本题属于多材料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整个题目由材料和任务要求两部分构成,材料部分给出了五则名言,立意空间较大,角度较灵活。题目旨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并引导考生认识科学和科技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科学素养。

  参考立意:+科技利国,工程利民;+科技兴则国兴/科学,为国家发展护航;+握科技利器,写辉煌未来;+造宽松氛围,促科技发展

  三、【素材积累】

  【名句积累】

  1、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郭沫若

  2、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钱三强

  3、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员既要有严肃、严密和严格的学风,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闯的精神。——朱兆良

  4、我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达尔文

  5、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

  6、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

  7、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习近平

  8、我认为科技让世界变得紧密很多,而且会继续让世界变得更紧密。——乔布斯

  9、“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2020年9月10日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面对5天后即将到来的芯片“断供”,悲壮而又自信地发出了此种“华为声音”。

  【片段积累】

  1.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如何战而胜之?要靠科学,要靠合作。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各国在合力抗疫中促进了现代医学发展,也深刻认识到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天花根除规划”,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各国都参与其中,最终使天花在全世界范围内根除。在世界高度互联互通的今天,我们更要“用全球化的方法抗击全球性的疫情”。正如《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言,“历史表明,真正的保护来自于可靠的科学信息共享和全球团结一致”。针对当前的全球疫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反复强调,“这是一个讲科学、求团结的时刻。”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员:科研携手践行命运与共》

  2.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说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促进航天科技发展的成功之路。在追逐航天梦想的路上,中国还是追赶者,载人航天“三步走”的规划立足自身条件,不超前、不浮躁,照顾国情,考量当时科技实力,也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前瞻。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每个阶段水到渠成,写满了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每一步扎扎实实,背后是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这既让人感叹远见者的眼光,也感佩创新者的精神。

  ——摘自《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中国空间站彰显创新精神(作者:余建斌)》

  3.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首降,让世界对中国赞誉有加。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克服重重阻碍,在“科技树”上又升了一级,更因为中国人没有把大门在身后关上,而是向世界张开双臂,立志推动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

  坚定打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是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中国创新的不变宗旨。

  中国科技一路走来,如果不走开放的道路,绝不会达到今天的高度。改革开放后,国际交流合作让我国科学家迅速跟上前沿,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则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从“上九天”到“下五洋”,从高铁、大飞机到通信、互联网,正是在开放学习、海纳百川的基础上,中国科技实现了全方位跨越。

  ——摘自《新华时评:开放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4.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动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间,10个关键科技趋势进一步加速,分别是:在线购物与机器人配送、数字和无接触支付、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娱乐、供应链4.0、3D打印、机器人和无人机、5G信息通信技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报告,呼吁各国政策制定者抓住技术进步机遇,为未来建立数字策略,支持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交出举世瞩目的创新答卷,展现出中国创新的硬实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量子优越性”,嫦娥五号“揽月归来”……中国科技创新一个又一个亮眼表现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摘自《人民网: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5.科技如果脱离了人类的精神力,就会变成与人对立的异化力量。自古以来,人类的人文和科学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徐霞客游记》用美妙的语言来描绘地理山川、风土人情。沈括的《梦溪笔谈》文采丰富,具有很高的科学和人文价值。《墨经》是中国古代集科学之大成者,同时也有“兼爱,非攻”等人文经典论述。在国外,数学家阿基米德能够说出“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样极端富于人文色彩的话语。塑料垃圾引起的“白色污染”,核能引起的原子弹恐慌,更高、更快、更强的单项技术目标,忽略和遮蔽了人类的个性。科技脱离了受人控制并为人服务的真正本质。现在是创造新事物的最好时代,这个创造,既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人文,科技的人性化,是科技和人文之间追求的平衡,是一种美,一种智慧,一种态度。

  ——摘自《人民网:科技引领创新 人文驱动发展》

  6、“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大会上,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备受瞩目:一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33名科学家。他们始终保持矢志不渝、赶超先进的报国情怀,始终坚守心无旁骛、严谨务实的科研品格,始终砥砺迎难而上、协同攻关的学术信念,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人们心中竖起矢志奉献的灯塔。——摘自《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7、这是巨变涌动的尖峰时刻。在打败李世石的“阿尔法狗”身上,在颇具安慰能力的“微软小冰”那里,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一往无前。如果克隆人技术门槛消失,“超人”是否真的“will be back”?当人类感知框架模糊于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今夕何夕如何区分?真实又该如何确认?科技带来了能力解放、生活便利,有时却让人们陷入隐私泄密和无所适从的纠结。兴奋与焦虑在人们心中同步积蓄,有人开始屏住呼吸,等待科技“奇点”或然降临。在这茫茫的时光之海,再有远见的泳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悲观的人,也不能无视波峰浪谷后的风平浪静。——《南方周末》新年献词(节选)

  【人物素材】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驾驭着中国科技巨轮,破浪而行,驶向伟大复兴的彼岸。他们才是真正的偶像!向国之脊梁和中国科技工作者致敬!

  1、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 "两弹一星"元勋:美国人说他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枪毙也不放回国。软禁五年,他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直到周恩来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说:“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就是最高奖赏!”

  2、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学成归国,他的同窗兼好友林桦留在了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住在高级别墅,而梁思礼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答:“我那位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中国;可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保卫祖国。”

  3、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30年,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数据。奋斗一生,他在两鬓霜白时掷地有声地这样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4、屠呦呦中国首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年过八旬的屠呦呦,凭借"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迎来"迟到的荣誉"。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她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年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5、张弥曼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张弥曼,当今最受推崇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上,她的名字赫然在列。为了寻觅亿万年前鱼类的踪迹,她常独自一人背着30多公斤重的行囊在荒野跋涉,五十年如一日。她寄语年轻人:“遵从内心选择职业,学会坚持。”

  6、吴文俊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数学泰斗”:谈及成绩,吴文俊皱起眉头:“有个吴文俊,那能说明什么?要是在这一个领域,发现有十个、八个研究人员的工作都非常好,无法判定谁是英雄,那才说明我们发展了、进步了。”

  7、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24载,8000多个日夜,心无旁骛,他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刻下新高度。“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常挂在南仁东嘴边的是这句话。

  8、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过去半个多世纪,他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如今年近九旬,仍带领团队研究耐盐碱地水稻品种。他把人比作种子,深信“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9、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84岁的钟南山用一张“无座”车票挤上了开往武汉的“逆行”列车。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冲锋在前,争分夺秒与病魔较量,守护人民生命安全。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谈及武汉,一度红了眼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2

  高考热点话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Ⅰ

  名言名句

  1. 合则强,孤则弱。(《管子》)

  2.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汉·崔骃《达旨》)

  3.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

  4. 在全球紧密相连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全球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

  5. 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施皮特勒)

  6.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全世界各种文明如果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那么人类社会就能和平有序、共同繁荣。

  7. 汉字“人”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灯火。

  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9. 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寒夜》)

  10. 病毒没有国界,环球同此凉热。(央广网)

  11. 国与国之间,唇齿相依,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央广网)

  12.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人民网)

  13.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坐而论道,不是一纸宣言,而是行胜于言的中国行动,是兼济天下的中国担当,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的时代进程。(人民网)

  14. 在全球抗疫的历史时刻,以共生共荣理念替代“丛林法则”,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世界终将走出黑夜,迎来曙光。(新华社)

  Ⅱ

  事例素材

  1. 雁阵效应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原来,这样飞行,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靠着这种团结协作精神,雁群才能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

  2.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在《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开篇中写道“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意为道义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产生距离。2020年2月,中国紧急筹备一批医疗物资,送往新冠肺炎严重的韩国大邱市。送货车上印着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句话,引起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3. 病毒星球需要人类携手前行

  美国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的书《病毒星球》有一个新颖说法: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病毒星球”。但我们想说的是,这座星球,也是人类的星球,人类不会败给病毒。只要人类站在一起,与子同袍,与子偕行。

  4. 中国自贸区带动全球一体化

  中国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会让智利的车厘子和墨西哥的牛油果更有价格竞争力;疾驰在亚欧大陆上的列车,则让中亚的面粉、波兰的苹果、法国的红酒走上了沿线国家人民的餐桌……对此,一位外国元首直言,“从前,太平洋将我们分开;如今,太平洋将我们相连。”这样一席话,既道出了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心声,也点出了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紧相连的现实。

  5.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

  6. 人类地球的船舱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法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Ⅲ

  范文佳作

  把孤岛连成大陆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又不得不被历史大势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们处于新时代的茫茫九流之中,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划为一个个网格,把人们分成一个个原子。但我始终坚信,生命意志顽强向上生长,人们走出一个个网格,终让吾国斯民,遥相守望,才是当代大道。

  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大堂门口,飘扬着一面蓝旗在风中迎风飞展,便是它改写了欧洲近代史的滑铁卢战场。不朽的伟业、成败的英雄,总是矗立在滑铁卢和其他许多战场上;永久的目光,总是注视着在炮火硝烟间最后升起的那面胜利者的旗帜。然而,欧洲告诉我们,最后升起的旗帜无关胜负,无关国家,无关民族,而是那面联合的旗,与蓝天同色。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伟大的构想,是一种跨疆越界的大善,是一种理性智慧的远见,更是在历史大势所趋。任何一个高贵的民族,都应该低下头共同商讨这个巨大的事关全人类的命题,从而创造一个无比辉煌、无比光明的属于全人类的未来。

  曾经,我们以为人类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历史早已教会人们珍惜和平与发展,但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版图,一直波谲云诡。有的国家将国门打开,有的却关门“退群”;有的经济体高歌猛进,有的增长缺乏后劲;有的可能遍地黄金,有的满目战乱贫病……

  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警报一直在为你我鸣响。气候变化利剑高悬,核爆危机阴魂不散,霸权与恐怖主义的双头怪胎竞相疯长,基因技术与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伦理与法律挑战?

  事实早已证明,而且还将不断证明,很多邪恶行为往往躲在“民族”和“国家”的旗幡后面。我们应该撩开这些旗幡,把那些反人类、反社会、反生命、反秩序、反理智的庞大暗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合力予以战胜。否则,人类将面临一系列共同的灾难。

  大家已然看到,今天的绝大多数灾难,已经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无论是大疫当前抑或自然灾害,这些都不再是文明与文明的矛盾,而是文明与非文明的冲突,我们自然要共同守护人类共同的文明。

  没有一个国家能退回孤岛,自理人类的这些困难。只有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穿过看似冰冷的商业与国家竞争,将一个个漂流的孤岛连成共享繁荣的大陆,我们才可能在“天下为公中牵手大同,这个日夜旋转的星球,才不会在浩渺宇宙中显得寒冷寂寥。

  -文章来源-

  * 编辑:奋斗吧高中生,

  *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如何搭建社区团购小程序?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娃走进一年级 长沙幼小衔接“抢鲜体验”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