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十佳毕业生采访(三)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创新的风采

  ——记2014届十佳毕业生庞美俊

  学生记者 王嘉绮 张紫依 艾楷棋

  

  庞美俊

  庞美俊,女,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创新实验学院2010级生命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即将奔赴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2011、2012、2013专业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均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曾担任创新学院团工委副书记、学习部部长、班级团支部书记、学生事务导师助理等职务。

  采访过程中,庞美俊一直都带着自信的笑容。招生宣传时她开始了解到西农,创新学院的优厚政策吸引了她的目光,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创新学院学习。“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大学四年的生活已接近了尾声。刚上大学时的欢乐心情和莫名兴奋还历历在目,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庞美俊感慨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庞美俊坚持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在大学阶段,庞美俊与许多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

  成功源于自信,而自信源于自律。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自律性显得尤为重要。她坦言学校里的学习到以后并不一定有用,但作为学生,任务就是学习,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就好,不要去管是否有用处,最终成绩如何,“这也算是强迫症吧。”庞美俊开玩笑道。虽然班级事务和社团活动占用了不少时间,但她要求自己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就是这样她在忙碌中学会了统筹兼顾。

  庞美俊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次评选十佳毕业生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她的同学,剪辑VCR,广泛宣传,甚至她不在学校的时候,这些任务都由同学们分担,回想起这些,她充满了幸福和感激,她很骄傲能在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体中成长。

  西农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在她心中已然成了家,她更喜欢这里的慢节奏生活,西农的天,西农的人,西农的景,让她恋恋不舍:“西农,等我,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梦在远方 路在脚下

  ——记2014届十佳毕业生马庆超

  学生记者 张紫依 王嘉琦 艾楷琪

  

  马庆超

  马庆超,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章丘人,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前三年学分成绩92.05,为人文社科大类最高。获得校级学习能力特等奖、校级学习能力二等奖,连续三年综合测评和学习成绩专业第一,获3次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现已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著名农业经济专家孔祥智教授。

  “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很多时候只是比别人更勤奋一点,多坚持一些。”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0级学生、十佳毕业生获得者马庆超这样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

  谈到学习经验,马庆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寓学于兴趣。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并深化对课程的兴趣,将主动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他还特别提到,人文社科课程学习一定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主要途径就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他强调,科创项目最重要的两环就是选题和指导老师。新颖独到的选题能够增加获批国家级项目的机会,而负责的指导老师是项目顺利结题和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

  马庆超开展的国家级重点科创项目《西北地区创意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结题评审为良好,研究成果获得经管学院第六届本科生论坛三等奖,另外,大二农经专业教学实习,他撰写的调查报告《杨凌示范区农村环境卫生制约因素分析》获专业最高分。

  大二下学期备战雅思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课程学习,马庆超将雅思学习部分任务安排到教学楼熄灯后的时间,路灯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从那天晚开始,只要没有雨,他一直坚持站在路灯下捧着厚厚的雅思口语书默读,每晚都要等到12点路灯熄灭为止。这个习惯让他在保持课程成绩专业第一的情况下取得自学雅思7.5分的成绩。

  马庆超笑着说,其实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学术青年”,热爱自己的专业、醉心无尽的钻研,学术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知识的魅力却让他每一天的生活充满阳光的色彩。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马庆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说,大学生活远远不止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正是学习辛苦的甜味剂。大一时,他多次参加春蕾计划活动,为贫困女童送去一份爱心,大三参加“小熊DIY”环保公益活动,1个月的课余时间与组员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手工艺品200余件,为福利院筹得善款500余元。

  马庆超坚信,坚守梦想,执着远方,路就在脚下。

  永远的领跑者

  ——记2014届优秀毕业生、植物病理学专业冯浩博士

  学生记者 李飒 王潇寒

  

  冯浩

  冯 浩,1985年4月出生,河北秦皇岛人,中共党员。2004年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08年,保送为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康振生教授。曾获全国“三好学生”、陕西省“青年突击手”、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还先后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教育奖学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奖学金”等。已公开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影响因子达26以上。

  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做领跑者很累,但我愿意一直领跑下去”。冯浩就是这样的一位领跑者。

  韶光易逝 望紧握

  “年轻人就是要有活力,要干事情。”冯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朴实的真理。从本科起,他就尽力作到“重攻主干,轻击旁枝”,真正实现“打深基础,放宽专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获得专业特等及一等奖学金,进入研究生阶段,理论课程成绩居专业第一名。

   “浪费的时间是为了激励更大的潜能。”在问及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与学生工作时,冯浩如是说。在本科阶段,他要求自己每天比别人多一个早自习,或是背单词,亦或是预复习。养成随身携带计划本的习惯,把每一分每一秒规划好,坚持“再重要的事情都不能占用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的原则。

  在本科阶段,冯浩养成了每晚反思、回顾一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在采访时,冯浩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时常总结过去、计划未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有限的,但未来总还在。人生最好的状态大抵是坚守自己的梦想,值不值,时间会证明一切。

  科研探索 须浮沉

  “只有沉下去,才能浮上来。”冯浩这样形容自己的科研之路。科研探索遇到难以突破的问题,一直徘徊是常有的事,这种时候难免会想要放弃。那是什么让冯浩坚持下来的呢?是一种“无论做什么事情,做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的态度。冯浩一直牢记导师对他说的话:“搞科研,一天八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勿妄自菲薄,要靠真功夫。” 冯浩以自己的成长经历表明,不要盲目的认为外国一定比我们的强。以植物病理学学科为例,我校实验平台以及研究成果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一流的。我们提倡借助国外优秀的研究技术成果用于本专业的研究,但是要做好人生规划,勿盲目跟风,要用实力说话。甘于沉下去,才可浮上来。

  说学逗唱 享人生

  “双子座的我有着双面性格,做科研时的认真严谨,说相声时风趣幽默。”冯浩在谈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说道。可能更多人认识冯浩是着迷于他在舞台上的演出。作为大学生艺术团曲艺队元老级的人物,在曲艺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冯浩以及各位曲艺队队员的努力下,先后排演了二人转《小拜年》、《双回门》,小品《有钱了》以及相声《学电台》等作品,多次参加学校及各学院文艺演出。

  冯浩坚持把科研给予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带到相声排练中,冯浩与他的搭档往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去细细琢磨每一个包袱。冯浩说:“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小细节,这都是对作品、对观众的负责。”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在生活中创造欢乐,在快乐中享受生活。于欢声笑语中释放天性、展示个性。人生就该如此,有一个热衷的爱好、一份坚守的梦想,一直在路上,幸福相伴一程。

  张慧杰:自信人生不寂寞

  学生记者 吴凯莉

  

  张慧杰

  张慧杰,男,中共党员,1988年3月出生,人文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曾任省高校系统网络评论员,学校研究生通讯社、《军训快报》、《军训简报》编辑,人文学院兼职辅导员、研究生会副主席、团总支书、党支部书记和班长等职务,荣获 “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目前已签约西北工业大学,担任本科生辅导员。

  兴趣与特长:我的核心竞争力

  在学习上,张慧杰严格要求自己,本科期间就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他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和主持了2项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以后的科研和学习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研究生期间,张慧杰平均成绩90.79分,名列专业第二。他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参加了2项学校人文社科专项科研项目,获得了人文学院第七届研究生论文交流会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篇。

  因为从小就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张慧杰大一入学后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学院记者团。从此,他开始了为学院各种活动拍照、写稿,定期编辑、排版学院报纸,组织和积极参加征文比赛的大学生活。宣传工作琐碎复杂,但张慧杰乐在其中。

  在兼顾学业与工作的前提下,张慧杰还积极投入到学校、学院各类学生活动中,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奉献中不断进步。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诸多荣誉。

  责任与奉献:我的人生价值观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一项补偿,就是凡事诚心诚意的帮助他人,最终自己也一定会受益。”在生活中,朋友们对张慧杰最多的评价就是“好心人”、“热心肠”。他乐于助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如果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来总结张慧杰七年的大学生活,“责任”与“奉献”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从2011年9月开始,张慧杰担任兼职辅导员,负责人文学院2009级本科生的日常管理、党团建设、就业指导等工作。在工作中,他以“公心、爱心、恒心、耐心”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倾听学生心声,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期间,针对学生的专业和生源特点,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并富有特色的工作,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求职能力。

  毕业后张慧杰选择签约西北工业大学,担任本科生辅导员。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出于张慧杰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在过去的几年大学生活中,兼职辅导员工作使他认识到责任和贡献的重要性,对辅导员工作多了一份崇敬。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排忧解难,更好的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终审:杨耀荣

上一篇:一句话毁了85年春晚,“崇洋媚外”的陈冲,又让姥姥颜面无存
下一篇:哈弗初恋十大缺点是什么?哈弗初恋为什么不建议买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