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 日本人不随手扔垃圾的深层次原因 正是我们缺少的东西?!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3 为了省垃圾费,我也是蛮拼的

  大约到了1994年初,东京各区开始对生活垃圾收费,要求使用专门垃圾袋。

  原来扔垃圾,就是把垃圾装在塑料购物袋里,按照收集时间扔到收集点。刚开始收费时,总觉得要到便利店花钱购买专用垃圾袋不划算,就直接用购物袋装垃圾。结果有一天,过了垃圾收集时间,我家的垃圾还原封不动留在收集点。我只好灰溜溜又拎回家。

  原来,生活垃圾收费的过渡期结束了,不装在专用垃圾袋的垃圾,一律不收。

  

  ▲每个地区都有指定的各类垃圾专用袋。

  垃圾袋其实不贵,最贵也就两百日元(相当于十二三块人民币)。但对于那时候像我一样的留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愿意花的开销。我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去留学,知道每一个日元上面,凝结的血汗有多少。

  于是,能不往家里带垃圾就不带,成了我的铁律。比如在商店买了双鞋子,我会只把鞋子带回来,盒子啥的统统留给商店。白天在外边上学打工产生的垃圾,就扔在外边的垃圾箱。

  经济学最基本的假定就是理性人假定,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按照利益最大化行事——尽量扩大收益,尽量缩减成本。我在扔垃圾这种事上,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5年,奥姆真理教的毒气事件发生后,东京出于安保考虑,撤走了街上所有垃圾箱。在节省垃圾费这件事上,我不得不找其他出路。没办法了,哪里买的饮料,站在店铺(或者自动贩卖机)前喝完,罐瓶留下。偶尔还可以把书包里的垃圾,扔到24小时便利店门前的垃圾箱里。

  

  ▲公共垃圾箱撤走后,便利店门前的垃圾箱就成了我处理垃圾的好去处。

  便利店分布在东京的大街小巷,这点利用还是可以的。不过,在扔之前还是要把垃圾放在背包里,这总不是件好受的事。

  于是就挖空心思,减少垃圾产生。

  此乃终极之计。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从思维到行动。

  4 大件垃圾收费后,就没法捡宝了

  90年代初期,东京的垃圾收集点,常见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以及书桌椅子等家具。我和许多这个时期留学日本的人一样,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买”家具家电。缺什么,只要在垃圾收集点转悠两次,必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1994年4月,马来西亚的亲戚来日留学。初来乍到,他抱怨,日本的家电太贵,想要一台电视一台冰箱,买不起。我说好办,等两周,我送给你。果然,第二周,我就从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捡到了电视冰箱各一。他看到高兴坏了。

  再后来,这等好事就再也没有了。

  大件垃圾也开始收费了,不同种类的垃圾收费也不一样,再也没有人把大件垃圾放到垃圾收集点。扔大件垃圾,需要先到“7-11”或者“Lawson”等便利店购买大件垃圾票,贴好后自己打电话给垃圾收集中心,约好时间收集。

  这些原来“免费”的东西,后来只能在报纸上的二手市场版买了。

  5 日本人对公共空间的责任心

  有一次打工,我跟着一个叫中西的老板和另一个日本人,去东京都足立区搞清洁。工作内容是,弄掉他们前天傍晚不小心倾倒在马路上的白色油漆。

  足立区在东京都的东北部,属于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那里最出名的也许就是一个监狱。我们搞清洁的地方,就离那监狱不远。

  油漆面积有半平方米大,外加断续的一条尾巴。我们三个人,用铲子铲、铁刷刷,还倒了香蕉水,在烈日下干了一个多小时,都于事无补。

  我心里吐槽,这么偏僻的一个地方,这么大条马路,倒点油漆怎么了?于是建议老板放弃算了。谁知道老板连声说道“dame!dame!(不行不行)”。

  没办法,我心里一边骂老板“死脑筋”,一边继续干活,铁刷刷在沥青路上,都是对老板的怨气。烈日暴晒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两个日本工友衣服上全是一圈圈的浅白盐迹。

  后来,还是我脑子转得快——想起安装热水器时,连接铜管所使用的小型燃气喷火器。我们买了几瓶燃气,很快就把那些油漆烧得干干净净。

  干活的时候,我对中西老板充满了怨气。后来,这件事反而成了我对日本人的印象标记——他们对于公共空间责任的那份执着,让我永生不忘。

  6 有公德心与廉耻心,就离干净不远了

  东京都几乎每一条街道,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这样的地方,不管你有没有经过训练,你都不会、不敢乱扔垃圾。因为就算别人不说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就像进了一个五星级宾馆里面,你绝对不会在里面乱吐痰一样。

  东京是一个干净的城市,稍带文艺气质。京都奈良,就更加干净而端庄典雅。京都的人均每日垃圾产生量,甚至已经少于500克,已经是世界级的榜样。

  东京以及日本其他城市的干净,来自于政府政策的成功。他们实施多排多付的垃圾收费政策,能有效减少垃圾的产生。最近几年,国内部分城市也试点了垃圾收费制度,绝大部分都是随着水费一起征收。

  这种方式,最多只能减轻一点政府处理垃圾的负担,其他结果就不用指望了。如果每多扔一袋垃圾所支付的边际成本等于零,人们该扔多少还是扔多少,一点都不用担心多付钱的问题。

  城市的干净,更主要源于公德心与廉耻心的有无及强烈。这两者却又依赖于教育与教养。而日本的教育教养原点,就在于儒家忠孝公德文化。想想,这些东西,我们才是本家。日本人拿去了,创造出一个令人更有尊严的环境,真是令人唏嘘。

上一篇:对违规使用红领巾等少先队标志标识的行为说不!
下一篇:把游乐场搬进旗舰店 moodytiger全新概念店登陆上海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