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文化素質教育怎樣突破短板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原標題:高職文化素質教育怎樣突破短板

  經過20多年的實踐探索,普通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已相對成熟,進入常態化運行和創新發展階段。相對於普通高校,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在1999年高校擴招后才快速發展,所以也就暴露出忽視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及綜合文化素質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視了綜合素養的培養,忽視受教育者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其中的文化素質教育也因為理論缺失、實踐不足、設計缺位而發展緩慢,成為制約高職教育轉型發展的短板。

  2015年,教育部出台《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有力推動了高職院校對文化素質教育的有益探索。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就充分利用藝術類職業院校的優勢,探索著一條系統推進高職特色文化素質教育的路徑,展示出高職院校提升文化素質教育的一種努力。

  文化素質教育與其他基本素質教育協同推進。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專業素質,共同構成高職學生基本素質體系,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高職院校要發展、高職學子要發展,就必須協同推進各項基本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向同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專業素質教育相融合,牢記“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辦學宗旨,專業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相互滲透,致力於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同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與身心素質教育相協調。堅持提升高職學子身體心理素質和培養健康、樂觀、積極的態度,並主動服務於提升廣大學生未來職業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身心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與高職教育綜合改革協同推進。將文化素質教育工作與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緊密結合,通過教育思想的創新、觀念的轉變,使文化素質教育成為牽動高職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切入點,這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也啟發高職院校著力實現系統突破。

  其一,改革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院校必須構建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其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充分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中共建“大師+名師”工作室,在企業共建“教授工作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職業文化、地方文化、企業文化等文化內容嵌入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此彰顯高職文化素質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和地方性。

  其三,改革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方式。高職教育有其特殊性,而推進項目化、體驗式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行動實現知識、技能與素質協調發展是一大趨勢。這就需要院校改革考核評價方式,構建綜合素質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學習過程評價,鼓勵、引導團隊合作學習,並最終通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不斷提升高職學子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交流能力。

  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教師文化素質提升協同推進。教師在全面推進文化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基礎和關鍵。高職院校必須培養能說、能寫、能做的“三能型”管理干部隊伍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依托“三全”育人平台,將文化素質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

  高職院校隻有推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等軟件和硬件建設,營造“人人育人、處處育人、時時育人”的良好氛圍,才能著力打造全體教師員工潛心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文化生態,推進文化素質教育在高職落到實處、創新發展。

  文化素質教育在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協同推進。文化素質教育工作要見成效,高職院校就必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而依托承接項目、工作室創作、科技文化節、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技能競賽等載體,高職院校能夠貫通第一、二、三課堂教學內容,使包括文化素質在內的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相互融合,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作者:張阿芬,系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楊睿、韓婷)

上一篇:周国平: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下一篇:疫情警醒人们,生态文明素养应成为公众基本素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