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对不起!养孩子不是在驯兽!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现在的孩子啊,都是惯的!”

  这样的话,经常从一些家长的口中听到。但其实,我看到的打自己孩子的其实很少,只是好像只对别人的孩子这样说。

  《圆桌派》中,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出了一个“脱敏”教育的概念。

  她说: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进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防止他后来出现什么事,你必须前边要做到什么事情。

  

  比如我们有一个概念叫“脱敏”。对某一类不好的东西慢慢去适应,而不是一下就接触。

  也就是说,孩子小时候,不能对他百依百顺,要从小培养他“抗挫折”能力。在家里多受打击,将来在社会上就能承受打击。

  

  为什么很多人推崇李玫瑾的脱敏教育理念?

  因为太有效了!

  孩子不听话,骂一顿就好了,骂一顿不行,那再打一顿总可以了。

  “打他是为了他好,省的以后让社会去教育他”。

  我们承认,每个家庭都有他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否认,诚如朗朗、周杰伦这种“棍棒”下也有能够成才的孩子。

  只不过,在中国的打击教育、语言暴力的大背景环境下,懂得鼓励孩子的家长都已经是珍贵的了。

  

  再去推崇给孩子带“紧箍咒”式的教育,会给多少家庭、多少孩子带来一生的伤痛?

  曾经看过一篇很火的文章:“如何科学打孩子?”后来作者删除了,原因是收到一位读者的求救。这个求救信号是孩子发出来的,她说:“妈妈看了之后经常打她,很疼!”

  李玫瑾教授,养儿不是驯兽。对不起,我不能同意你的理论。

  一个人有了轻生的念头,一定是因为心里没有爱了。

  蒋方舟提到过自己小时候被妈妈逼到想跳楼的经历,但是最后她没有跳。原因是——她觉得妈妈心里还是向着她的。

  

  真正摧毁一个孩子的,是心里没有爱了。真正拯救一个孩子,是他知道还有人爱着他。

  如果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是不值得被爱的,那么他们将来又如何去爱这个生活艰难的世界?

  有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可却有一个问题,就是见不得孩子开心。

  美其名曰“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尝试到足够的不开心,才能去尝试社会的不开心。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综艺节目:黄圣依正儿八经地告诉大家:“我那是提供挫折教育。”

  教安迪游泳,必须“狠得下心”。

  安迪一碰到困难,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督促孩子坚持下去。

  可怕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模式偏离“挫折教育”有多远,而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样在这种挫折教育中变得孤独敏感的。

  安迪用身体语言最直白的抗拒,就是这段亲子关系最明显的证据。

  

  在节目中,安迪因为想要证明给妈妈看,做事情会尽力而为;但是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倾诉的人不是妈妈,常常把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内心,防备的身影看得真让人心疼。

  不喜欢妈妈准备的食物,但不表达。

  被妈妈弄痛了不开心,产生了抵触情绪。

  年纪小小,便已经如此敏感地包裹自己,不得不让人心疼。

  

  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成长,这个描述更像是我们常说的“正确的废话”。它听起来没错,说的人也越说越高兴,“你看,我做那么多是为了你好吧,你要从中学到经验教训”,但是这样的话说得越多,效果就越差。

  如果孩子总是经历一次次的失败,而又得不到足够的情绪支持,他们便会在持续的挫败感中自我怀疑,慢慢地,甚至会开始相信自己是无能的,只要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助”(Learned?Helplessness),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

  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

  让孩子反复经历孤立无援的时刻;

  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故意冷眼旁观,让他一个人去面对;

  甚至有的时候,还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

  就这样,我们最终,把孩子推向了孤单又脆弱地长大路径。

  万家灯火,却举目荒凉,没有一盏灯是为自己点亮。

  伪挫折教育不会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只会让他们变成一个内心住着“伤痛小孩”的成年人。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因为父亲坐牢而被小伙伴轻视、欺负。大家都觉得他的父亲是罪人,害的整个院里的人没有奖金拿。

  从幼儿园开始,他的老师说他:“缺根弦”,他的母亲也认为他“笨”。教导主任更是屡次强调:“煤球再怎么洗,也成不了钻石。”

  

  因此,马飞也认定自己是个笨孩子。

  唯有马皓文很坚定地告诉他:“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蠢货,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不是!”

  这句话就像一束光,照进了马飞长期被否定与打击下的黑暗生活中。他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光,学习的动力与内心的力量开始恢复。

  就像马皓文在马飞考了63分的情况下,兴奋地说:“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从全班倒数第一名到了倒数第五名,我就说了,你是天才!”

  他看向马飞的眼神,也是闪闪发光的崇拜感,让马飞怀疑自己就是少年霍金。

  

  马皓文说,他带马飞上的,是最好的“银河补习班”,让孩子感觉自己独一无二,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鼓励。

  后来,

  马皓文他教会马飞:“永远不认输”,所以后来的马飞真的是年级前十;

  他教会马飞:“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后来的马飞做了航天员;

  他教会马飞:“要一直想”,所以后来的马飞成功的修好了飞船,成功回到地球。

  

  健康的鼓励,会建立孩子的内在评价系统,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泉!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在孩子的“幼苗期”打击他们,而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面对挫折,笑看人生。

  而那些伪挫折教育,拼命的打击“幼苗”,让他们带着创伤长大,成为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创伤。

  我们身边有太多孩子,就是毁在父母以及教育者不负责任的语言暴力中,他们被贴上各种不好的标签。久而久之,这些标签就内化到心里,让他们相信,自己真的就如别人说的那样不好。

  

  一个越不可爱的孩子,往往是一个越需要爱的孩子。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像武则天驯服烈马一样,让他们对“主人”又敬又畏。

  而是在挫折面前,拉着孩子的手,笑着带他们走过坎坷。情感支持,才能给予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上一篇:小学校长5年不上课 忙生意私扣教师工资
下一篇:学习强国四人赛试题15道(24)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