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教育新政频出,相关逻辑你弄懂了吗?
如果全国各省、市有教育朋友圈,年终回望必然是:劳动教育红了广州、综合素质评价火了深圳;大家共同发愁的是,中考取消考试大纲怎样引导学生复习?各自发挥的是,花式减负“负重”前行……
也许家长、学子迷惑,教育政策的变化为何层出不穷?其实,只要理解贯穿其中的逻辑线,就能明白朝什么样的方向培养孩子。
PART 1
新政的逻辑背景
综评和劳动教育刷爆屏
岁末年终,深圳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当深圳家长有多难,吼作业之外还要帮娃抢义工名额。之后峰回路转,深圳市教育局按下综评“暂停”键,体现了政府对民意的倾听,获高度点赞。
而在今年上半年,广州要求学生会煲汤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刷爆网络“喜提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并“跪求”全国普及。劳动教育要求学校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部署推进STEM、创客教育有关工作,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年头年尾,两个城市,两个政策,看似无关,其实有共同的内在逻辑:顺应新高考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们必须明白,未来无论课业内容、课外活动还是考试评价方式,都会朝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向调整,这是时代的车轮、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大势所趋。
新高考方案变成选择题
“3+1+2=?”这不是一道算术题,而是广东新高考方案的答题。今年4月,广东出台新高考改革方案,9月伊始全省所有高中开始选科走班。新高考让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未来的人才比拼,更侧重于“规划+策略+选择+实力”的比拼。
探讨所有的教育新政,不能脱离高考,更离不开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大背景。新高考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有深刻的社会与现实发展原因。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大幅扩大高校招生,为后来二十多年中国工业化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健全的上下游配套、海量的工程师是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
走到今天,情况有所变化。国家经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用高端制造、创新打开下一个二十年的发展空间。而新的局面对人才结构有了新的要求,未来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和现代管理型人才。
高考改革不仅仅是高考方式的转变,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才是根本。在这样的形势下,为适应新高考人才培养选拔标准,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学习理念和方法向提质增效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必然贯穿中小学教育。
政策逻辑:综合素质培养
综上,一切教育新政放在新高考背景下都不难理解: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考取消考试大纲、中考自主招生改革……都源于高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取消考试大纲、高考自主招生……其目的源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及随之而来的人才评价机制改变:综合考查学生,不再“唯分数论”。中学需要建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单独追求考试分数的道路有所改变,需要针对不同大学的需要提供不同特点的学生。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即为佐证:试题命制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
PART 2
减负“负重前行”
关键词:花式减负政策背后是科学减负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必须减负。
晚上9时之后可以不完成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公、民同招”、“电脑摇号”……今年,“减负”成为教育政策高频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要针对当前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同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修课程、弹性作业和帮扶辅导,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保障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虽然政策制定者的初心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但各种花式减负政策,的确引发家长们新一轮焦虑,把孩子推入教辅机构,实际效果可能是增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指出,减负之后,减少了孩子们在学校逗留的时间,结果下午三四点之后孩子们都去了培训机构。
中山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王捷表示,只要基于文凭社会的考试制度还存在,我们就很难苛责孩子、家长延长学习时间是不合理、不必要。因为,文凭的供给是有限的,需要筛选,需要竞争。这里的合理、必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同时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但是,作为政策制定者,需要对学习时间进行控制。因为这教育涉及儿童的身心健康。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或者说做出真正理性选择是困难的。
教育政策就是要防止家长、学生过分看重短期利益,要保障孩子全面发展时间,“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尽量要通过学校来保证,而不是把时间交给家长自行处理。”王捷强调。
11月1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态,给学生“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刀切”减负。
教育部强调,学校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解决好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
根本: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公校办学差距
在减负政策当中,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必然会对教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8月,广东中小学生“减负”21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目标,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明确区域内外招生计划以及录取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广州市还没有出台落地政策,具体实施细则尚不可知,但民办学校招生政策、生源结构将大变是肯定的。新政策将考验各所学校的加工能力,生源结构变化之后根据学生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将是学校选择的对策。
对于一心想读民办初中的家长来说,首先必须明确:就近入读、教育资源均衡化、生源均衡化将是政策倡导的大势所趋。
其次,民办学校生源结构改变之后,谁是不靠生源掐尖、真的加工能力强、教育质量佳将水落石出,民校排位可能面临洗牌。
第三,位于中心区、特别是传统教育强区的民校,生源结构可能更有保障;位处广州外围城区的民校,也许面临更大的生源结构和质量的挑战。
本来,“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满足基本的需求,有差异化需求,则选择民办学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国民办学校择校热,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是公办学校办学质量不均衡,二是我国升学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选拔学生。因此,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生源成为影响办学质量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提前招生、可以选生源的民办学校就快速超过公办学校,家长趋之如鹜。
“但问题是,成为‘尖子’的需求依旧存在,在民办学校这条路堵死后,需求会找到其他出口。”他认为,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招生,能否取得给学生减负,缓解择校热、培训热的实效,取决于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公办校办学质量差距,消除薄弱校,以及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并推动中小学进行多元办学、个性化办学。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