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基教整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聚焦教育2020收官系列发布会

“‘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坚持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崇高使命,以推进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发展呈现格局性变化,整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部今天在北京举办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这样总结道。

历史性解决了“有学上”问题,向“上好学”迈进

“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吕玉刚说,“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全面部署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基础教育已经踏上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征程。

吕玉刚介绍,“十三五”期间,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跃上新台阶。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重大政治任务。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

截至2019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名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实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历史性地彻底解决辍学问题。”吕玉刚说。

这一成就是各地党委、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四川是教育部反馈疑似失辍学学生较多的省份。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崔昌宏在会上介绍,四川坚持高位推动,协调联动,严格控保并重。

“就拿依法控辍来说,我们坚决打击非法用工,凉山州在春节关键节点累计设置检查点400个,劝返外出务工适龄学生近3000人;对多次劝返仍拒不履行送学义务的20余起案件进行审理。”崔昌宏说,截至目前,全省99.9%的失辍学学生完成劝返核减,凉山州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义务教育有保障取得决定性胜利。

“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强化了公益普惠属性。吕玉刚介绍,国家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推动各地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经各地测算,今年全国学前教育总体上能够实现85%的普及目标和80%的普惠目标。”吕玉刚说。

“十三五”期间,普通高中即将实现基本普及。截至2019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5%,比201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全国已有28个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0%,其余3个省份今年也将实现90%的普及目标,由此今年全国及各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能够实现90%的普及目标。

在特殊教育方面,残疾儿童得到更多关爱。监测显示,今年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5%以上。

“经过5年努力,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和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园)生2.26亿人,即将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普及收官交账任务,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吕玉刚说。

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基础教育进入提质新阶段

吕玉刚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呈现出新面貌。

“十三五”以来,以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学校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实现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

截至2019年底,全国30.9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8%;全国95.3%的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吕玉刚说,“十三五”期间,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指导各地“一县一案”科学制订专项规划,有序扩大城镇教育资源。截至2019年底,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分别降至3.98%和0.24%,比2015年下降了10.1、4.8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伴随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有学上”的问题正在被“上好学”的需求所取代,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吕玉刚介绍,在德育方面,制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系统构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明确了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目标任务,德育工作主体框架更加明确,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德育骨干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

5年来,课程教学改革得到全面深化。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召开,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加强教学改革工作部署与指导。认真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统编教材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已在20个省份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整体良好,在国际上有较高声誉。”吕玉刚说。

“信息技术实现了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吕玉刚说,“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教育+互联网”,积极推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说,河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仅2019年,省市县三级筹措41亿元发放“一补两贴”,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4643套,教师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综合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热点难点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长期困扰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正在得到破解。”张志勇说。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管得太多、动力不足、保障不够、管理不善”等突出问题,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为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为全面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创设了良好制度环境。

在创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方面,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步推进,推动14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探索形成了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省为单位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引导育人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此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研制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系统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基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十三五”以来,围绕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出台减负三十条规定,着力构建系统化减负体系,推进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制度,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规范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由105项减至35项,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得到有效缓解。

“招生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吕玉刚介绍,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98.6%。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全国85.3%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大力推进“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视同仁、互不享有特权的招生入学机制,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和家长焦虑,推动了民办学校从“抢好生源”向“教好学生”转变。

吕玉刚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11日第1版?版名:要闻

上一篇: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召开
下一篇:教育部:基础教育全面提质进入新阶段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