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古村,不只是一幅绝色的中国山水画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这次我们来到的黟县屏山村,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反正之前我是不知道,但后来导游跟我说,屏山村目前是不太出名,但是屏山村有一个人曾经是出了名的。我问谁啊?她说:知名电影表演艺术舒绣文。听到这还真是有些意外,于是我满腹狐疑的又问了她一句:“舒绣文的老家真是屏山村的?”

  屏山名人辈出,离我们最近的就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舒绣文

  年纪小的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年纪稍微大点儿的一定是知道舒绣文的,因为舒绣文可是与秦怡、白杨、张端芳一起,被话剧界誉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舒绣文的电影我看过很多,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女司机》、《一场风波》、《李时珍》、《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野火春风》、《恋爱之道》等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除了现代的舒绣文,历史上屏山村更是人才辈出,学子们除部分科举入仕外,其他于诗词书画各有成就的数不胜数,这都是与屏山村素来秉承宗祠重视教育因而文风保持极盛有关。

  如诗如画的千年屏山古村

  从地理位置上看,屏山村就当是“夹”在黟县西递和宏村之间,自黟县县城到屏山村只有四公里 555电影网 远,非常的近。我们因为住在西递,过县城到屏山虽然稍微远点儿,但感觉也就是不到三十分钟的车程。

  屏山,这是个有些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因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而得名。就这个村子的名字,我和伙伴们还热烈的讨论了半天。放眼望去,一大片徽派古建筑,一大片油菜花,在屏风山的映衬下,自然是“美图”一张,清朝诗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时写下诗句:“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初到屏山村,感觉这个村子还是很安静的。游客不多,但来此画画写生的学生们却特别多。

  村中有一条小溪,叫“吉阳溪”,清澈见底,穿村而过。吉阳溪流过村中,两岸白墙黛瓦,古老斑驳,岸边石板路曲折沧桑,溪上多座古桥静卧,承载千年来往。吉阳溪流至村南,筑坝掘渠,引水灌溉田亩。村南有一池塘,水面约五十余亩,塘边岸上有松柏桃柳各树,池塘波光粼粼,屏山古村徽派建筑倒影在池中,风光实在秀丽怡人。

  屏山古村宗祠文化悠远流长

  这是宗祠“光裕堂”的门脸,建于清代,因祠内有彩塑砖雕菩萨罗汉三百余尊,所以俗称为“菩萨厅”,祠堂门楼及内部雕饰,十分精美。光裕堂门前广场很大,估计是宗祠举行活动时众人候场的地方。

  据屏山村《舒姓宗源实务》和《舒氏宗谱序》等记载,屏山舒氏为伏羲九世孙叔子后裔,于唐末自庐江迁居屏山,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屏山古村一直延续宗法秩序,宗族仍以血缘为纽带紧紧联系在一起,整个宗族仍以信神、忠君、尊祖为信条。村中建有总祠、支祠等宗族活动场所,在每年的元旦、清明、小年、除夕各节日时,分别祀神、奉君、祭祖,长幼行礼有序,千年未曾改变。

  我十分仰慕宗祠文化传统,屏山村的宗祠在总体思想上,完全表达了尊圣求仁崇道的理想及求学知用,为官爱民,克家忠心的修身之道,古有宗祠诗云:“立朝遵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崇功道,梦怀希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以教育后辈警示后人。

  这是“咸宜堂”,俗称二房厅,取诸事皆宜、百无禁忌之意,始建于明末清初,历代为供奉祖先牌位和春秋两季祭祀祖先兼有宗族议事训导子孙晚辈以及喜庆集会的公共场所。

  千百年来,屏山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宗祠文化影响深远,但“尊祖重人伦”绝对是宗祠文化最灵魂的东西,这是非常值得后人尊崇的。当然宗族文化也存在着落后的封建等级观念,比如为明确族规,里屋舒志道遗训中就有“不许衙门当役,不许行赌作状,不许败坏社会(指祭祖的祀会),不许因利屠宰,不许作倡优贱”等,这几条里面显然有的可以提倡,有的不可足取。

  今天,屏山的宗祠文化依然在某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宗祠文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追求丰衣足食,家庭幸福,平安健康,吉祥快乐已经成了新时代的主题。

  写不完道不尽的徽派古建筑,每一个转身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很喜欢屏山古徽派建筑的这种味道,觉得比其他一些地方的古村落要好,商业味不那么浓,村民基本都很朴实,毕竟这里是一个礼仪之乡,又出了那么多优秀人才。尤其让人欣慰的是,屏山村80%都是明清古建筑,而且保存相对完好。比如在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中,舒庆余堂是中国皖南极为少见的明代宗族祠堂。另外还有明清民居200余幢,有“三女食桃、化鲤成仙”的三姑庙、“沉湖殉情,化为鸳鸯”的长宁湖、御前侍卫贴墙牌坊、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实在是不可多得。

  这是皇上恩赐的大牌楼,当然还有相当之多保存完好非常气派的高墙大院,从中我们不难窥见曾经的屏山古村是何等的辉煌与富足。

  值得一提的是,屏山村人,为了保护好祖上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可谓想尽了办法。比如文革时期,很多大户人家,冒着风险用黄泥糊在“雕梁画栋”上,使得很多古徽派建筑上那些精美的雕刻躲过一劫,要不然我们今天怎能领略到这些雕刻精湛且又栩栩如生的徽派工艺呢!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古代文人雅士富贵之人,他们相当的会生活也懂生活,追求高雅追求生活品位,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活着”,以及怎样活着才能更好,这里面的文化内涵相当深厚,实在令人敬佩仰慕。

  【作者简介】

  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达人、旅行达人、专栏作家、旅游博主、新浪头条作者、秒拍签约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旅游纵览》杂志签约摄影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新浪看点、百家号、网易号、企鹅号、凤凰号、百度旅游、QQ公众平台等自媒体。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操作性讲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秦皇岛某矿业公司总经理、董事。

上一篇:山西这些地方 冬天美成了童话世界!
下一篇:人到中年,该装就装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