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治理,看这4位教育名家的“治”慧对话【2020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论坛】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11月7日,“第五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在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其中“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治理”研讨在分论坛一举行。本论坛由方略研究院院长王刚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华中师大一附中党委书记、校长周鹏程共同分享并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治理策略和可行性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张志勇院长作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重构学校未来的三个路径三个思考》的演讲。

未来学校教育的价值重构

一是德性成长,包括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政治认同、公民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建设与实践能力,它是价值培养的核心目标。二是情感能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机器与人类自身争夺情感的时代,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建设,如同理心、交往力、合作性等。三是创造能力,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数据能力,包括数学建模能力、编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责任。这些构成了未来时代学校教育价值体系重构的核心内容。

未来学校课程重构走向

第一,从内容来讲,不再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而是基于现实生活问题解决情景需要的主题来建构课程,这是课程建构逻辑的重大变化。第二,从主体来讲,从教师个体生产方式转变为团队集体的课程生产方式,课程建设将进入集智时代。第三,从场域来讲,从学校课程到校外社会化场域的课程实施成为常态。第四,从供给方式讲,课程的供给将从单一的学校公共服务课程向校外市场供给的课程开放,学校会拿出公共服务的资金购买校外培训、网络教育、家庭教育等课程进入学校体系。

未来学校教育治理重构的关键词

首先是自组织。基于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内在规则约束下的契约管理,会成为未来学校治理最重要的趋势。其次是技术治理,人机协同。机器是为人服务的,机器是人人学习的工具,教师教学的工具、管理的工具,机器要解放人,而不能奴隶学生与教师。第三是合作治理。治理参与力量不再是学校科层化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治理方式,而是教师团队、家长团队、学生团队多元协同治理的格局。最后是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已经没有边界,人类将进入全域教育时代。在全域教育时代,学校教育要担负起教育领导者的角色,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发表了分享了《“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建》。

后疫情时代是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

后疫情时代是双师融合教学的新时代。李所长提出的“双师”一个是人师,一个是机师,机器做老师,人工智能做老师。未来的教育教学将进入人师与机师融合教学、协同教学、协同育人的时代。后疫情时代将进入到五育融合的新时代。要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治理体系一个重要的支点、撬动点就是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融”意味着教育行动,更意味着教育实践。第四,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育人思维、责任能力。

如何通过“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建

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重建,切入点就是五育融合。通过五育融合撬动、推动未来治理体系的重建:

一、突出“整体”。围绕五育融合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实施和整体评价。打破传统的加法思维,避免叠加。在整体的框架内,在五育关联意义上全面思考顶层设计各育的具体实施。

二、突出“融合”。这个融合是为了推动基于五育融合基础教育治理新体系构建所需要的融合。包括发展目标的融合、公平与质量的融合、社会不同教育主体的融合等。

三、突出“过程”。达成公平而有质量的目标,融合过程的高质量是重中之重。

四、突出“机制”。建立基于五育融合的工作系统,促成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联和相互作用,建立育人评价新机制。

五、突出“主体”。它的实现三类主体作用至关重要。第一个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未来局长领导的培训、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将全面转向五育融合。

六、突出“实验”。五育融合很难通过单纯的思辨、单纯的推理想象而来,只有通过持续的、大量的、艰苦的实验来摸索。我们要以五育融合为对象,展开实验研究,改变传统的局限于思辨研究的痼疾,探索自然科学实验、文科实验与教育实验的实验路径。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首先高度评价了张志勇院长和李政涛所长提出的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并发表了题为《从信息化到现代化》的讲话。

“对技术热,我一直有点担心,怕应试教育在技术支持下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极端。”王殿军称,有一些技术分析了1万、10万、80万个知识点,让孩子们记录、背诵,但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培养成百科知识的词典。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人不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奴隶。”

清华附中的信息化实践,包括后勤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德育信息化,自主开发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北京大部分中学都在使用这个系统,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带来良好的引导作用。

清华附中牵头成立了MOOC大学先修课联盟,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孩子处理问题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对考试解题能力也有正面的辅助作用。所以智慧教育一定要分阶段,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过程,吸收所学知识,深入理解,以辩论性思维进行批判性评价最后坚持个人立场。王校长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来表明观点,当你把所学的所有知识都忘记之后,留在你身上的东西,就是教育的价值。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周鹏程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分享了《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的时代来临》

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重置数字时代的教育。他提到,近期欧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明确提出数字时代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的任务,数字技能是所有人当前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数字教学方法和数字教育创新应该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数字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我们要重新考虑如何有目的性有战略性的将数字技术嵌入教育实践,以满足迅速变化的数字化教育需求,将以应急为重点的临时远程教育发展的更为有效、可持续和公平的数字教育,使教育系统更高质量、更易获得,更有包容性。二是推动协同育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使家庭教育从感性走向科学理性;学校教育从概念走向行动,从“育分”回归“育人”;社会教育从功利主义走向人本主义;教育国际化从向内扩张走向向内要强,为不确定性的未来培养身心强健、具备卓越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引领者”。

主持人王刚院长为论坛做了高度总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支撑,也是实现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制度保障。

为什么高等教育谈治理,基础教育谈管理,因为高校讲究松散的组织成效,基础教育管理更垂直。今天基础教育的边界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从真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强调多方治理、全面发展、相互融合,不同教育阶段的治理有着很多反差。我们当审慎思考,努力为国家教育决策服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希望大家一起与时代同行,为改革奉献。

撰稿丨程彦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创文章,编辑后增加的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原创文章及原创图片版权归属本公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转载请公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并在转载文中注明作者及简介、来源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文链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闵行区副区长刘艳赴上海交通大学调研基础教育工作
下一篇:湘潭市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