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艺术永不眠》,让你透过镜头直接观察艺术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日前,作家孙琳琳携新书《艺术永不眠》,对话知名雕塑家、中央美院教授姜杰,谈艺术的创作和灵感。
《艺术永不眠》是一份展示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关联的田野调查文本,该书获2019年度中国编辑学会优秀美术图书银奖。艺术史学家吕澎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有现场感。“孙琳琳就是当代艺术的战地记者,这十二年来她一直在艺术前沿穿梭,进行报道也进行分析。与一般的批评家或艺术史研究者最大的不一样是,她善于抓住所记录对象的实质进行表述,并在不同情景之间跳跃,形成现场感”。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亲历者、观察者和记录者,孙琳琳认为,人们常说的艺术家的“灵感”,是后知后觉的总结,“处于创作当中的艺术家,很难说清哪一个触动他的点才是所谓灵感”。
“书中人”雕塑家姜杰则说,灵感之于她是“所有经历的集合”。书中写到的作品《大于一吨半》,是姜杰的节点之作,她形容自己创作时灵感涌动的感觉像是“天开了”。
灵感降临时从不打招呼,但也从不是灵机一动。为迎接它的到来,艺术家必须做好准备。在《艺术永不眠》中,灵感的谈论贯穿始终,是艺术家们不得不面对的命题。徐冰表示:“作品是由这个人的品味和性格决定的,这个没法做假,你想掩盖的动机都会被你的作品暴露无遗。”
姜杰指出,创作包含着很多状态,它是长时间思考的集合,“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什么是对,但能感觉到什么不对。”
任何你所经历的事情都能成为创作的营养。姜杰说起一件往事:“我大学刚毕业时,为一间工厂做娃娃,当时就是想赚点儿钱。工业生产的娃娃,和我在学校里学的雕塑很不一样,我发现,当一个写实雕塑去掉所有手法后,竟然变得和人很近。”姜杰从中找到了一种方式,创作出人生第一个个展中最重要的装置作品。“只要你足够敏锐,每一段经历都不会浪费”。
从艺术家角度来看,姜杰认为故事中存在着“真实”。但是,伟大的创作由许多东西构成,某个特定的事件或人物,也许能给人启发,但一切影响都在漫长的艺术创作中融为一体。毕加索固然有众多缪斯,但他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前提,是“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今天的艺术更全球化、市场化、泛消费化,迎来了更多观众和读者,缪斯的故事就像一个个发光体,将人们引向艺术,引向艺术家的创作现场,引向一种热爱的可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让电子书阅读体验更进一步,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令人惊喜
下一篇:少年骇客异形群体截图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