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指南”害了“单相思”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06
手机版

  昨天,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电影蜜蜂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10月16日《京华时报》)

  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看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幼儿成长标准”害了单相思。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教育部印发《指南》的背景和意义。不可否认,教育部的初衷和目的都是好的,但用到生活实践中,操作性就很难评估了。

  君不见,影片《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讲的绝不是3岁儿童的事情,要让3岁孩子就能辨别熟人和生人谈何容易,要让孩子3岁就学会不跟陌生人走犹如痴人说梦;君不见,当今的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和大学毕业生,都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甘当“啃老族”的年轻人还大有人在,又谈何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君不见,很多成年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尚且没“学会”接受不同意见,更何况6岁儿童呢?

  孩子都有个体差异,100个孩子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纵然是双胞胎,差别也是有的,甚至还比较大,培养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标准呢?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仅仅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并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因此,对对待《指南》不必过多苛求。

  孩子是人,培养教育孩子,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个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这才是培养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这才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文/毛开云)

上一篇:让孩子去打工还是读职高,高中班主任的几句话,点醒了很多家长
下一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书写上蔡思源教育发展新篇章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