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鉴赏表达技巧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考情简述】

  “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其实所指的就是表达技巧。这里的“表现手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一些具体技巧。

  本考点综合性较强,有时考题可能同时涉及多种表达技巧,甚至还会与其他考点混合考查。因此,考生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技巧知识库。

  【设问方式】

  (1)(2019天津卷)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2)(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

  (3)(2016北京卷)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4)(2015山东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四堡雕版》)

  【必备知识】

  1.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可以淋漓尽致表现感情,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阅读时“情语优先”,要关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和语句,把握情感的倾向。

  (2)间接抒情。①借人抒情。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③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注意其象征意义。注意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运用,领悟作者寄寓物中的深刻含义。

  2.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开篇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艺术效果: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2)卒章显志。结尾点明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效果: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3)照应题目。文章正文与题目照应。艺术效果: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4)首尾响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艺术效果: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5)前后照应。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6)伏笔。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艺术效果: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7)铺垫。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艺术效果: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8)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艺术效果:①使文章叙述的事情更简洁明了,更容易突出主题,使中心明确。②使读者有更清晰的观感。③使文章有更清晰的逻辑,能够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3.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衬托: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手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渲染: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等做多方面的铺陈,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

  (4)白描:以最经济、最简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联想和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6)先抑后扬: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7)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可以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9)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表现手法使内容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4.常见修辞手法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解题思路】

  1.审题思路

  散文表达特色赏析题的审题同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要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 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 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2.解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手法。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

  第二步,分析内容。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典型例题

  【题目】

  (2022·山东德州·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水弄堂

  彭程

  ①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

  ②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③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④斜倚栏杆,缓缓地转动脖颈,目光收放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露无遗。从此处到南门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这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

  ⑤这副精致工整的对句,并没有丝毫夸张。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夹出一道宽约十几米的水流,缓缓地流淌,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临水的房子多是两层,个别三层,一色白墙黛瓦。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便有了明与暗、真与幻的对比,有了层次和韵律。水边的条石栏杆上,疏朗错落地摆放着盆花绿植,增添了不少生机。栏杆内侧,隔着窄窄的小道,便是古旧的房子,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分明是被岁月烟云熏染而成的。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萝,或是几竿竹子,藤蔓枝叶将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隔段时间就会有一艘游船驶过,古色古香的式样,正和此处悠悠的古意相谐适。

  ⑥一派平和静谧的氛围,笼罩着古运河和两旁的老屋。想起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过往的数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这样的风景。只是时光仿佛逝水,物事犹在,而人事全非。每一所房子旁侧,都有一个水埠头,约七八级石阶,一直通到水里。往昔这里十分热闹,妇女们淘米、洗菜时的说笑声,洗衣服时棒槌击打衣物的声音,以及旁边小船划过时的桨声,都曾经在水面上和深巷间激起回声。而现在,看到的却只有空旷和落寞。

  ⑦端详桥下的流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经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但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行走于它的襟怀之间,这样零距离地观赏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处细节,却是第一次。仿佛一个不惯饮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几口,忽然猛饮下数杯,于是一种醺醺然便油然升起,充溢于胸间脑际。

  ⑧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离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与这一段河道平行,两边各有一条街巷,分别是南下塘和南长街。南下塘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巷子,房屋多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的沧桑。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间或有轻柔的音乐,透露出生活的祥和安逸。继续前行,一阵评弹的声音飘来耳畔,是从右边一所房子里传出的,门楣上方木质标牌上刻着篆体字“书码头”,不由得停下脚步聆听。吴侬软语,舒缓柔婉,似泉水流淌,但骤然间又变得高亢急促,仿佛裂帛之声。尽管听不懂唱词,却依然是十分惬意的听觉享受。

  ⑨不妨说,古运河成就了江南名城无锡。如果说无锡仿佛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古运河就是挂在脖颈上的闪光的项链,映衬得女主人风姿绰约,魅力无穷。

  ⑩岁月像运河水一样不竭地流淌。进入上个世纪时,运载砖瓦的木船桨声,变成了小火轮的机器声。无锡作为这一带的经济中心城市,民族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目光远大的实业家。这样看来,这一道穿城而过、流淌了千百年的古运河,分明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从农耕到工商的社会流变,见证了生活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永不停歇的是时光的足音。到了今天,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变得强烈和迫切。它的前景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蕴涵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无锡这一座江南名城,得到了鲜明生动的印证。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围绕古运河的修复和保护,实施了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的行动,努力展现了它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美,并使这种美能够赓续不断,仿佛古老的运河水一样永远流淌。这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生机勃勃,就像一株枝干盘绕虬曲的老藤,仍然绽放出无数鲜艳的花朵。

  一艘画舫从远处悠然驶来,船舷无声地划过,水面泛着黑沉沉的光亮。船上坐满了游客,专注地欣赏着水上岸边的景致,间或有一阵惬意的笑语。船舱前面位置,背向船头面朝游客,坐着一位身着葱绿色旗袍的年轻女子,怀抱琵琶,轻拢琴弦,先后弹唱了《太湖美》和《蝶恋花》,嗓音宛转圆润,缠绵摇曳,随着船上明暗变幻的光影,渐渐渗入蔼蔼的夜色中……

  华灯初上。江南水弄堂,一场华丽的演出刚刚开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因为机缘所限,与古运河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所以在面对古运河时才能凝神静虑,目接神交,对古运河十分迷恋。

  B.中国大运河能够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起到了决定作用。

  C.“猛饮下数杯”照应开头“短暂零散的接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终于得以零距离细致观赏大运河的陶醉和心满意足。

  D.文章以大量篇幅写运河无锡段的沿河美景、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有文化底蕴工程的开发,意在表明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从一般人的普遍感受入题,借助人称的变换,引出自己看到大运河时的强烈体验,疑问句的使用给读者以带入感。

  B.南下塘“书码头”的评弹,曲调时而柔婉,时而高亢,内容曲折高深,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从侧面表现了古运河的魅力。

  C.第段用细腻的笔触和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描写游船表演这一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场景,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D.“江南水弄堂”极形象地表现出了运河无锡段的风貌特点,以之为题,很好地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3.文中说“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请简要分析第⑤段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古运河魅力的。

  4.作者的情感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不断变化,请加以分析。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果关系不恰当,结合原文“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在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欣赏时,“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所以是因为喜爱迷恋才能静下心来欣赏美景。B.“起到决定性作用”错,根据原文“从此处到南门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可知。D.“意在表明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错,“文章以大量篇幅写运河无锡段的沿河美景、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有文化底蕴工程的开发”既写了运河的历史,展现了运河的文化底蕴,也写了运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赓续不断,让历史古城生机勃勃,散发新的魅力。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从侧面表现古运河的魅力”错,根据原文“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离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写南下塘“书码头”的评弹,意在表明它衬托了古运河,让古运河更具有魅力。

  3.①善用修辞。运用比喻,将古运河比作水上的巷弄;②富有层次。俯仰结合,远近结合。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表现古运河的魅力;③工于绘色。多色彩描写青石、白墙黛瓦、蓝天白云等景物;④长于绘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写动态的水流和岸边的静物,写拱形石桥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和水流、古旧的房子等整体性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①善用修辞。“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运用比喻修辞,将古运河比作水上的巷弄,形象生动。

  ②富有层次。看“临水的房子”是仰视,看“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则是俯视;“水边的石条栏杆”“盆花绿植”“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藤萝”“竹子”是近景,“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完美的圆形”是远景描写;文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表现古运河的魅力。

  ③工于绘色。写“青石垒砌的河岸”“一色白墙黛瓦”“蓝天白云”“盆花绿植”“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文段多色彩描写所见的景物,并注意场景明暗和真幻的对比。

  ④长于绘景。动静结合,写动态的水流和岸边的“房子”“栏杆”“拱桥”等静物;点面结合,写拱形石桥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和水流、古旧的房子等整体性的画面,充分展现古运河的魅力。

  4.①作者欣赏大运河的景色,感受桥栏杆的粗糙凉爽,既有看到现实景致的激动,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怀恋;②作者置身现实平静的生活,联想历史的繁华热闹,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落寞;③大运河为无锡发展作出了贡献,见证了无锡由农耕时代到工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④无锡植根传统文化,富有内涵,在新时代生机勃勃,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①首先,作者终于得见古老的大运河,得以欣赏大运河的美景,“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手抚上去”,感受桥栏杆的粗糙凉爽,心境上有看到现实景致的激动;同时,作者不禁又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这里集寺、塔、河……的美誉”,心中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怀恋;②接着写作者置身现实平静的生活,想起了杜荀鹤的诗句,想到“过往的数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这样的风景”,作者联想当时历史的繁华热闹;接着又感慨“只是时光仿佛逝水,物事犹在,而人事全非”“而现在,看到的却只有空旷和落寞”,体现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无奈和落寞;③再写作者身处大运河,想到“无锡作为这一带的经济中心城市,……目光远大的实业家”,大运河为无锡发展作出了贡献;又感慨“这一道穿城而过、流淌了千百年的古运河……见证了生活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大运河见证了无锡由农耕时代到工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④最后,“永不停歇的是时光的足音”,现在的无锡,“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仿佛古老的运河水一样永远流淌”,无锡植根传统文化,富有内涵,在新时代生机勃勃,这让作者感到非常的快乐,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对点练习】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 Spaziergang 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 Hiking,德国人叫作 Spaziergang 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B.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

  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

  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2.文章题为“江南的冬景”,开篇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作者运用一系列对比,描写了江南的冬景,请简要概括。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C.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

  【答案】

  一、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错误,从“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可知,应是“悠闲、自在、洒脱”之感;C.“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错误,不是实写,是虚写;D.“通俗幽默”错误,应为“清新、纯朴”。

  2.本文以写北国的冬天开篇,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括叙述,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作铺垫,以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作者却先描写了北方冬天的生活的特征“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突出了“吃喝”之乐,但缺少赏景之乐,从而开启了人们对室外生活的向往,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作了铺垫;又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述叙述,与江南的冬景“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形成对比,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冬景的赞美和热爱。

  3.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了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作者笔下北国的冬天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江南的冬天“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通过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结合“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可知,作者通过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突出了那种“明朗的情调”。

  二、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错误。根据原文“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可见他并不是暂时不在乎。选项中“可以暂时不必在乎”属于曲解文意,“觉得亲情容易得到”也于文无据。

  2.比喻。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只顾自己的事情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及痛心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题干已经指明是“修辞”角度,故考生应先明确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结合语段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最后结合文段分析效果,分析效果一般要先答出一般效果,再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划线句子是“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这里关键是理解“那一根刺”、“绣花针”“美丽的图案”这几个比喻的意思。根据前文“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再结合文章第三段可知,“刺”是指“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作者将其比作“绣花针”,“美丽的图画”指“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再结合前文语境“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只顾自己的事情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及痛心之情。

  举报/反馈

上一篇:“改个省名”这么难?吵吵闹闹半个多世纪,此国一省才敲定名称!
下一篇:“我的教育我的梦”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