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天一大联考语文试卷、详细答案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原标题:20220517天一大联考语文试卷、详细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方面,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工具的增加,使人们发现不同现象的能力比以往更强。另一方面,伴随着全世界人口大量增长,不同种族、习俗的人在互相交流后,他们的观点和学问得到融会费通,从而迸发出新的火花。

  两千多年前,孔子谈论自己的学问时曾说:“吾道一以贯之。”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学科,今天的学者还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吗?在建构一门新的学问,或是引导某一门学问走向新的方向时,学者的原创力从何而来?为什么有些人看得特别远,找得到前人没有发现的观点?这是一种本能的理性选择,还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

  在文学史上,屈原作《楚辞》,太史公作《史记》,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然后,我们又看到李白、杜甫,一直到纳兰性德、曹雪芹。他们的诗词文章,激情澎洋。这些作者并未刻意为之,却是情不自禁。何以故?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实,中国文人在文艺以外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感情也极为丰满。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出生入死。宋朝,文天祥被蒙古人囚禁,作正气歌。其实,他们的“气”正是孟子说的浩然之气,也是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享有的。

  至于数理方面,也讲究相似的气质。自希腊的科学家到现代科学家,文笔优美雅洁的大有人在。他们并没有刻意为文,然而文既载道,自然可观。数理之与人文,实有错综交流的共通点。

  无论在西方或是中国,科学的革命都以深刻的哲学思想为背景。中国人提出五行学说,希腊人企图用五种基本元素来解释自然现象,柏拉图甚至用当时发现的五个最对称的多面体来跟这些元素一一对应。中国人提出阴阳的观点,西方人也讲究对偶。文艺复兴时的画家则研究投影几何,对偶的观念,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理文并重,他们也将科学应用到绘画和音乐上去。从伽利略到牛顿,这些大科学家们在研究科学时,都讲究哲学思想。以后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外尔等都寻求数学和物理的哲学思想。至于爱因斯坦在创造广义相对论时,更是大量采用哲学家恩斯特?马赫的想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将无数有意义的现象抽象和总结而成为定律时,中间的过程总是富有情感。在解决大问题的关键时刻,科学家的主观感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感情是科学发现的原动力!

  当科学家发现的定律或定理是如此的简洁,既不失普遍性,又无比有力地解释各种现象时,我们不能不赞叹自然结构的美妙,也为这个定律或定理的完成而满意。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科学家投入毕生的精力!苟真理之可知,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遇见过很多大科学家,对文艺都有涉猎。他们的文笔流畅。其实,除了文艺能够陶冶性情以外,文艺创作与科学创作的方法也有共通的地方。

  诗人墨客,诗词歌赋,最能表现高尚的情怀。现代的杰出科学工作者,肉体上未必经得起上述诸贤的艰苦经验,但他们做研究时的毅力却可以跟上述诸贤媲美。科学家与文学家有很多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

  数学家也可以用和古代文学家赋比兴类似的手法,做出一流的创作。苏东坡在七岁时,见到眉山的一个老尼,年约九十。她告诉苏轼,自己曾经去过蜀主孟昶的宫廷中。有一日,天气炎热,蜀主和他的妃子花芯夫人深夜纳凉于摩诃池上。孟昶作了一首词。这个尼姑还能记得这首词,并把它告诉了苏轼。四十年后,苏轼只能够记得词中头两句。苏轼有天得暇,寻找词曲,猜测这词应该为洞仙歌令。因此循着这两句的意境猜测蜀主的想法,将词续完,成为《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我们想想,不同的文人面对残缺的词句,一定会有不同的反应。假如是清代的乾嘉学者,就可能得出一个结论:这词不可考!有一些文人,虽然找到词牌名,但文艺功力太差,续出来没有趣味的词。但是,苏轼却兴致勃勃地去推敲,写了一篇传世杰作!

  科研创作也有类似的情形。1905 年,物理学家知道两个重要的理论,就是牛顿的“引力场论”和“狭义相对论”。它们都与引力有关,同时都基本正确,却互相矛盾。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有无比的兴趣,他知道这两个理论是一个更完美的引力理论的一部分,最终完成了旷世大作。

  来做一个不大合适的比拟,苏轼记得蜀主的两句词,一句可比拟为“牛顿力学”,另一句可比拟为狭义相对论里面的“洛伦兹变换”。爱因斯坦花了十年工夫来研究引力场,就是从这两件事情作为出发点,用他深入的洞察力和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果。

  (摘编自丘成桐《数学与文学的共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不断丰富,以及不同种族、习俗的人的观点、学问间的融会贯通,促进了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发展。

  B.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是有其特定历史环境的,今天在建构一门新学问时还想“一以贯之”,己是很难了。

  C.受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影响,希腊学者选用了五种基本元素来解释自然现象,同时西方讲究的对偶与我国的阴阳观也有相似之处。

  D.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作为一名科学家,为了从中抽象和总结出某种定理或定律,他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并为此投入毕生精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创建新的学问后,要使其进一步发展,学问的建构者不仅应具有远大眼光,而且还需从书本中获得理性判断能力,从而具备原创力。

  B.哲学思想对科学探索、发展产生了影响,无论是伽利略、牛顿,还是高斯、爱因斯坦,他们都讲究哲学思想,促进学科发展

  C.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杰出科学工作者虽然难以经受佳古代许多诗人墨客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但他们研究学问的坚定毅力并不比古人差。

  D.苏轼凭借眉山老尼留下的两句词就复原了多年前蜀主的词作,而一些文人即便有了现成词牌名也难以写出来,由此可见苏轼才华之高超。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作为材料论据使用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顾毓秀一生酷爱诗歌创作和戏剧艺术,曾获“国际桂冠诗人”称号。

  B. 东汉时的张衡曾以《二京赋》名冠京城,而他发明的用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监测地震的地动仪也具有世界影响力。

  C.钱学森是蜚声海外的伟大科学家,但他在科技以外的研究也造诣很深,以一名大科学家的创造力建构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艺观。

  D.吴小如一生研究广博,不仅精通先秦到近代的历史,而且在诗、词、散文、戏曲等方面都有研究,真正是跨学科的典型代表。

  4. 这篇文章在论证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5. 数学(科学)与文学(文艺)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 朵

  叶 梅

  一

  在雾霾的天气里想念三朵。

  三朵是一座雪山的名宇。在三朵的目光周围,天总是蓝的,阳光明亮热烈,他可以看得很远,美丽的山坡上生长着云杉和翠柏,庄稼长得十分卖力,拔节的声响细听起来,就像是放着小小的鞭炮。

  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节日,这往往是在它心情舒畅的时候。

  可在这个北方的冬天,大自然显然是一副恼怒的面孔,它一次次发动雾霾,铺天盖地而来。人们都躲在家里,万不得已上街,也都小心翼翼地戴了口罩。

  前些天,我在写另外一些文字时也情不自禁说到雾霾,是因为当时它们就在我的窗外,挤压着我。好在文章写完之后,天空突然放晴。二日清晨,久违的阳光竟然是那般明亮,让人忍不住眯住了眼睛,再次碰面的人们彼此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三朵,多么亲切的名宇。

  二

  三朵是天与地高大的儿子。他是整个北半球最南端的雪山。

  每次来丽江,最大的心愿就是远远地看上他一眼。

  很早以前,三朵和哈巴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金沙江畔耕田度日。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要把生活在此的人们统统赶走。三朵和哈巴不甘忍受,挥动宝剑与魔王拼杀,哈巴弟弟力气不支,不幸被恶魔砍断了头,三朵则与魔王大战三天两夜,一连砍断了十三把宝剑,终于把魔王赶走。哈巴化作了无头的哈巴雪山,三采也化作了玉龙雪山,并将自已手中的十三把宝剑化作了十三座雪峰,永远保护着善良的人们。

  他得到过许多封号,历史上唐朝南诏国时期,国王异牟寻曾封岳拜山,尊封玉龙雪山——也就是三朵为北岳;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来到丽江,剽悍的蒙古人也立刻被他震撼,不禁下马叩拜,并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但让纳西人更为尊重的名字还是三朵。

  三朵的双眸始终凝视着山下的人们,他将从天而降的雪花凝固成冰,又化为清澈甘甜的黑水、白水,终年不断地汩汩流向无边的土地,养育了纳西族、藏族等好些个民族。他给了人们勇气,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我一次次来到丽江,也不觉为三朵倾倒。他静默着,昂首对着寂寥的天空,是最让人心疼的样子。云雾像一位妩媚多情又有些狂放的女郎,挑逗着他,在他的身边飘来飘去,一会儿紧紧缠绕,一会又呼地跑开,三朵的身姿配合着她的舞蹈,却是以一种从未放弃的守望。

  在丽江每次会遇见一些相熟的朋友,有时什么也不用多说,只是相逢一笑,就有许多默契全在里面。而三朵——玉龙雪山也仿佛是那样一位熟识的,令人尊敬的朋友,他默默地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就是为了等你来,面对雪山的峻峭仙姿,心里会莫名地感动,为他做了什么呢?值得他如此坚定,如此长久地等待?

  但实际上,无论你来与不来,他都在那里。

  人有的时候,常常放大了自己的多愁善感。那天在雪山下的一处地方,见识一场颇为浩大的歌舞,人们高声呐喊着:“玉龙雪山,我来了!”我抬头见那雪山绝顶,果然是已经离得很近,就连雪峰岩石的皱褶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些细致的刀刻一般的纹路,是三朵年轮的沧桑,他本是不愿示人的。那么你来了,又该怎样呢?

  显然,三朵并不喜欢被过度地打扰,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人能登上他的主峰。三杂的主峰叫扇子陡,可以想见一把立起的玉扇,支棱的扇骨就是那些陡峭的绝壁,海拔最高处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虽然与珠穆朗玛相比,他只是一个小兄弟,但已有无数登山队攀上了珠穆朗玛峰,三朵却执拗地一次也不肯接纳。

  那些无功而返的登山队,领教了三朵的无比冷峻和严酷,他们终于意识到,三朵是不可冒犯的。他是雪山中最有性格的男子。

  三

  如果我是一个诗人,我一定要为三朵写一首诗。

  那些生活在雪山脚下,日夜陪伴着三朵的人是幸福的人,而我从远方来,只能远远地看上他一眼。这是我的选择,不想登上雪山,不想惊扰三朵。

  如果想着三朵,最好的去处是古城流淌的小河旁,那冰冷的雪水透着刚直的气息,那都是三朵带来的。早先,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小河,人们才择河而居,才有了木府风云,有了四方街上的锅庄。这古城早已是闻名天下,来开酒吧茶座的,大多是外地游子,他们欢喜地过活在丽江,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满街风情如此,何处的浪漫可以与之相比呢?

  这两天的夜晚,在北京我所住的小区一片安静,没有了往日赶集似的散步。我大胆下楼走了一遭,雾霾笼罩着的小区一片昏暗。刚才收听新闻,说明天中午天气会有好转。但愿如此。

  可是以后呢?雾霾怎么会说来就来?它不来的时候躲在哪里?突然消失之后又去了何方?在我的三峡,屈子有过《天问》,如今我想问屈子和三朵,可知否?

  因为三朵,我是明明感觉到你是心存忧虑的; 你逐年消瘦的面容将你的忧虑流露出来。

  敬畏和爱惜三朵,是对我们自己的拯救。三朵,请你一直注视着,不要闭上你的眼睛。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日雾霾“挤压着我”,当它离去后,碰面的人们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这样写表现了雾霾持续的时间长,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B.玉龙雪山曾有过显赫的封号,但无论哪一次的尊封代表的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个人喜好,因此在当地百姓心中远比不上“三朵”亲切。

  C.三朵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虽然没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那样的高度,但至今还没有人登上过三朵的主峰,说明三朵在北半球最为陡峭。

  D.“我”多次来到丽江古城看三朵,为他的峻峭仙姿倾倒,又感叹古城浪漫、自由的生活方式让外地人可望而不可即。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在雾霾的天气里想念三朵”将两种看似亳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设置了悬念,引人思索,同时又和下文有关内容形成照应。

  B.文章写到有关玉龙雪山来历的神话故事,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艺术效果。

  C.大自然心情舒畅时与恼怒时的情态形成鲜明对比,一面是玉龙雪山周围阳光明媚,万物莲勃生长,一面是雾霾铺天盖地,万物失去光彩。

  D.文章在叙述、描写、抒情中融入议论,如“人有的时候,常常放大了自己的多愁善感”为文章添上了理性色彩,有画龙点睛、深化主旨之效。

  8.文中画线句子“你逐年消瘦的面容将你的忧虑流露出来〞有何深刻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 作者笔下的三朵——玉龙雪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三朵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五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纵有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镳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维,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 ① ,宁劳文仲之 牲!至如苏泰、 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秦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克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敦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故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客之意祛,贪夫可以康,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亦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 太华,远求柱史 ② ,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

  【注】①杂县:海鸟名,亦名爰居。②柱史:柱下史的省称,代指老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B.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C.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D.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牲,指我国古代供祭祀及食用的家畜,主要包括牛、羊、豕等。

  B.卫鞅,战国时兵家代表人物,曾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C.唐尧,一般指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传说号陶唐氏,故称唐尧。

  D.太华,即“西岳”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之一,在陕西华阴县南,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的人爱炫耀卖弄自己,这种行为应当受到批判;只有遵循“道”的规范,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使自身平安。

  B.善于歌舞的赵女、各种珍稀的美食、豪华气派的车马等虽能给人带来享乐,但祸福依存,忧患也会随之而来。

  C.对于人们普遍认为陶渊明诗歌每篇都写到酒的观点,萧统认为其不是为酒写酒,而是借此表达避世思想。

  D.扬雄认为赋要有一定的讽谏意义,作者也持此观点,并认为陶渊明的《闲情赋》是其瑕疵,为他感到惋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

  译文:

  (2)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

  译文:

  14. 请简要概括萧统写《陶渊明集序》的原因。(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月下醉题 ①

  陆游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 ② 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 ③ ,死当穿冢近要离 ④ 。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注】①该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诗人五十二岁,六月罢职。②《战国策》记载:冯谖客孟尝君家,不受重视,弹铗而歌“食无鱼”。③李广曾被罢职居蓝田南山中,再起用仍不得封侯,终被迫自杀。④要离:曾为吴王阖闾行刺公子庆忌,后伏剑自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开篇写黄鹄啼鸣、饥饿,实则在说自己罢职后受到饥饿的威胁,处境艰难。

  B.诗人在罢官之后,不知应该到哪里安身,不禁想到还是隐居起来种菜终老为好。

  C.尾联的出句照应诗歌题目,诗人要对月“强醉”,这与传统诗词中借酒消愁相似。

  D. 诗歌跨度极大,由眼前到未来,由生到死,情境可悲而意气犹豪,不失陆诗特色。

  16. 这首诗歌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英雄气概。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收之、费祎、童允等人商量宮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3)芙蓉是荷花的别称。作为古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依托,芙蓉承载着很多情感,在古代就有直接将“芙蓉”二字写入诗中的向子,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 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博,涌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亿万观众激发了冰雪运动的热情,人们也点燃了一起向未来的豪情。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举世瞩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 )的搏击。

  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炼。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 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1) 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正如歌曲《超越》所唱: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世上哪有( )的胜利,唯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努力奋斗者,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令人感佩的传奇故事( ),同时昭示我们:事业的成功,总是( )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奋勇争先 一挥而就 数不胜数 孕育

  B.一马当先 一蹴而就 数不胜数 蕴藏

  C.奋勇争先 一蹴而就 不胜枚举 孕育

  D.一马当先 一挥而就 不胜枚举 蕴藏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亿万观众激发了冰雪运动的热情,人们也点燃了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B.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涌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C.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涌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亿万观众激发了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人们也点燃了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D.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20.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后面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晋江”是福建省晋江市的名字,①________。据说,是南迁的晋人思念故乡,便把这条江取名晋江。到了晋江,海也是不能不看的。晋江的海既有万顷碧波,也有滔滔雪浪。海湾如旋律一样起伏,沙滩如诗意一样柔软,海鸥如云朵一样飞翔。而那千万年生就的古礁,则和海风、涛声一道,讲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有了山和水、江和海,晋江人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成了晋江人自古遵循的生存法则。大自然对每一位耕耘者都是公平的,不会无端厚待或者亏欠谁,想要收获多多,②________。山给了晋江人刚强,③________,海给了晋江人胆识。晋江人的刚强,在于不怕苦、不怕累。据史书记载,在历史上众多晋江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闯天下。晋江人的灵性,在于晋江人兼具干劲和智慧。他们敢干,却不蛮干。晋江人的胆识,就是放眼长远、着眼大势,不安逸于当下,敢于求新、求变。

  21. 下列对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典 比喻 拟人 B.夸张 拟人 排比

  C.比喻 拟人 排比 D.用典 对偶 比喻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 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林黛玉发疯文学”近来走红。在微博,拥有1.3亿阅读量和5.3 万讨论者;在视频平台更是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望。

  有人说,“林黛玉发疯文学”是将经典踩在脚下秀优越感,是对传统经典的不尊重。而红楼梦研究所编审陶玮认为,黛玉体、林怼怼体、黛玉发疯体的流行,反映了当今读者对黛玉形象中敏感、直爽、语言锋利的个性特点的捕捉和发挥,充分反映了文学经典的当代影响力。

  像《红楼梦》这样的传统经典如何更好地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更好地实现当代传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天一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

  语文(广东专版)答案

  (1~3题,6~7题,10~12题,15 题,18~19题,21 题,每小题3分)

  1.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C项,“受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影响”错误,文中说的是“中国人提出五行学说,希腊人企图用五种基本元素来解释自然现象”。

  2. 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A.“还需从书本中获得理性判断能力,从而具备原创力”说法错误,文中说“这是一种本能的理性选择,还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是选择性推断,并没有肯定作答。C“难以经受住古代许多诗人墨客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曲解文意,文中说“肉体上未必经得起上述诸贤的艰苦经验”。D.应是苏轼先推测出词牌名,然后“循着这两句的意境猜测蜀主的想法”去续写,“复原了多年前蜀主的词作”错误。

  3. 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的能力。

  思路点拨 D项说的是吴小如在文艺方面的成就,是一位文史通才,与材料论述的中心数学与文学(科学与文艺)不同。

  4.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案 ①文章综合使用了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手法,增强了说服力。②在论证中融入苏轼创作的故事,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叙议结合,体现了叙述为议论服务的特点。③古人古事,大量诗词、短句等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章语言生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 ①数学(科学)与文学(文艺)产生、发展的原动力是一致的,这就是研究者都具有相同的气质,即在脚踏实地的创造中、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真挚的情感。②数学(科学)与文学(文艺)在创作、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即抓住机遇,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对研究对象拥有浓厚兴趣,深入研究,最终创造出成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 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B.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无论哪一次的尊封代表的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个人喜好〝于文无据,与文章要表现的情感也不符合。C.文中只说“三朵的主峰叫扇子陡,可以想见一把立起的玉扇,支棱的扇骨就是那些陡峭的绝壁”,不能说它“在北半球最为陡峭”。D.“古城浪漫、自由的生活方式让外地人可望而不可即”错误,原文说“这古城早已是闻名天下,来开酒吧茶座的,大多是外地游子”。

  7. 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 D项,“为文章添上了理性色彩,有画龙点睛、深化主旨之效“言过其实,文中此处只是作者有感而发,从全文看并不具有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答案 ①“逐年消瘦的面容”指玉龙雪山上的雪线逐年下降,积雪越来越少;“忧虑”指雪山消融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②雪山融化背后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了作者对生态问题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中形象的能力。

  答案 ①为了百姓幸福安康,牺牲自己,守卫一方,用雪水滋养人们,默默奉献自己。②高大維伟,昂首挺立,刚毅坚定的个性,带给人们勇气和力量,给人以心灵的慰藉。③神秘冷峻,充满威严,神圣而不可侵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 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B项,“卫鞅,战国时兵家代表人物“错误,商鞅应是法家代表人物。

  12.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恩的能力。

  思路点拨 “人们普遍认为”“避世思想”不准确,原文说“有人怀疑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且从全文可知,“避世思想”于文无据。

  13.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所以说圣人隐藏声名才华,贤人躲避俗世(隐居),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词“韬光”“遁”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被发现招致开采(破坏);兰草生在山谷,即使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关键词“以”“招”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答案 ①出于对陶渊明诗文的赞许和喜欢。②对陶渊明的人格精神的崇拜。③陶洲明的诗文,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炫耀卖弄自己,是没有教养的男女的丑陋行为;不嫉妒不贪求的人,他们的心光明通达。所以说圣人隐藏声名才华,贤人躲避俗世(隐居),这是什么原因呢?怀藏道德的至高境界,是不要超越“道”的规范;爱惜自己,没有比注重自己的身心修养更重要的。所以说“道”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即使有善于歌舞的赵女供怡乐,有各种珍稀的美食,豪华气派的车马,贵重的锦衣玉器,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被发现招致开采(破坏);兰草生在山谷,即使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宁愿在东海边贩卖药草,有人宁愿在江南用鸟兽的落毛织衣服。就像鸳雏那样的瑞鸟,怎么会和鸢鸱争夺腐肉吃;就像那区区海鸟,怎么配获得臧文仲的祭祀呢!至于苏秦、卫鞅这类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犹豫,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岂不令人痛心!又楚庄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被王孙满羞辱;霍光虽是汉武帝亲倍,因为锋芒太露而导致身后灾祸。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不在乎,看待君位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怀揣治国安邦之策拜见皇帝,也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有人在清静的湖上悠闲地搖动船桨,他们放弃钻营的心计去汉水曲深之处。他的本性不在从政,把别人干公事的心寄托在情趣之中了。有人怀疑陶洲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卓尔不群,言辞精彩,跌宕豪迈,超过众多的文章,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比大气的。如宽广的白色的波浪顺流东去,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而又引人深思;论抱负则旷达而率真。加上贞洁的志向从不放弃,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来自耕耘为耻,不因穷困而苦恼。如果不是圣贤拥有坚定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谁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对他的文章爱不释手。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粗略地分类编目。白璧也会有微瑕,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杨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在他的《闲情赋》里却始终没有讽谏的意思,哪里值得写出来呢?可惜啊!我简陋地给他写了传记,收录在这个小集子里。

  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洲明文章的人,追名逐利的欲念就会消除,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去掉,贪梦的人就能清康,懦弱的人就能自立,岂止仁义之道可以遵循,连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也不必远游西岳华山,去像老子一样成仙成道,那么,这个小集子也有助于教化世人。

  15. 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拔 B项,选项理解错误。结合整首诗歌看,诗人以“英雄”自命,现在却被迫“闭门种菜〞,自己不禁想到命运可能要他“老”于这种境遇之中,这是壮志难酬的愤慨。

  16.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答案 ①直抒胸臆。诗歌结尾“感慨长吟恐过悲”直接将自己罢官赋闲后,内心的辛酸、悲愁之感抒发出来。②借典故抒情。颔联使用《战国策》中冯谖的故事,表面是自嘲富贵难求,实际上表现出自己不被重视、难得重用的一腔愤慨之情。(或:颈联使用李广、要离的典故,写活着的时候要随李广居蓝田山中,死后墓地也要与要离为邻,以此表达诗人对两位英雄的同情、仰慕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慨。)(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3)示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18.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奋勇争先: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头或带头。文中是形容运动员比赛时的“搏击”,用“奋勇争先”更合适。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根据成语适用的对象,可知使用“一蹴而就”更恰当。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由前面“居呦呦”“南仁东”可知,这里是在举例,故使用“不胜枚举”更符合语境。

  孕育:比喻既存事物酝酿形成新事物。蕴藏:蓄积深藏未显露。通过分析“成功”与“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知,使用“孕育”更恰当。

  19. 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 原句有三处语病:①搭配不当,改为“展现出……雄风”;②偷换主语,应是“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③成分残缺,“冰雪运动”前应加上“对”。

  20.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答案 示例:(1)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2)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句式2分,内容3分。合理即可)

  21. 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语段中没有使用用典、夸张、对偶。

  22.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

  答案 ①也是一条江的名字 ②就要靠自己去辛勤创造 ③水给了晋江人灵性(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该则作文属于社会热点类时评作文。材料围绕“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这一现象,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材料第一段主要列举“黛玉发疯体”的例子和它在微博等网络媒体上的影响;第二段写到人们对此现象的看法。有反对之声,也有肯定的声音。写作引导语部分则从《红楼梦》等传统经典的当代传播方面做出了界定,即考生要围绕“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与传统经典文学当代传播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确定观点、立意写作。

  参考立意:

  ①传统经典要与时俱进,烦发新的生命;

  ②对文学名著里的人物语言活学活用,有利于促进经典的普及;

  ③黛玉体的走红是传统经典作品当代魅力的展示:

  ④对《红楼梦》等作品的生活化应用,符合当代文学经典大众化传播:

  ⑤黛玉体是-种积极的话语方式,利于《红楼梦》等传统经典的当代传播;

  ⑥经典不能随意改动,应在保持经典庄重性和严肃性基础上去传播经典作品;等等。

  (如有其他立意角度,只要符合材料要求亦可)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 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 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

  责任编辑:

上一篇:【二十大·二十题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征程上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一篇:“一九”冷如“三九”,上海本周全线跌破10℃,最干燥节气何时等来雨水?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