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更好日子在后头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5月11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时隔3年再次视察山西。他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移民新村,看产业、访农户、问民生,关注着乡亲们脱贫后持续增收致富和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

  “共产党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还给困难乡亲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搬迁农户的屋舍,坐在农户的炕头上,听取人民群众的愿望。

  “一定会越过越好!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坊城新村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领袖的亲切关怀温暖着每一个人,激励着干部群众在追梦路上接续奋斗、笃定前行。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6月3日上午,碧空如洗,艳阳高照。

  村子西面10排05号住户白高山又开始小心翼翼地侍弄起小菜园里的几株蔬菜。“总书记来我们家时,西葫芦还没有长成,现在是苗壮果肥长势旺盛,有的已经能吃了。党的政策好,咱农民啥好事也能赶上!享受政策就是享福呀!搬新家、住新房、给儿子娶媳妇、顺顺利利抱孙子,样样都得感谢共产党!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总书记能来我们家!”

  带着助听器的白高山,衣着干净、皮鞋乌黑,说起话来干脆利索。他招呼记者进入家中,又是一番讲解,“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卫生间,总书记边看边问,最关心我们的生活了。”他指着一旁正在包饺子的妻子和儿媳妇说:“现在的日子就像天天过年似的,没啥犯愁的事,尽是好事。”

  进入主卧室,炕上依旧摆放着方桌和干果盘。“和总书记来时一模一样,就是多了一张总书记来家时的照片。”“我们老两口现在都是村里的保洁员,儿媳妇也在黄花产品展厅里当起了讲解员,这几天正在培训呢,全家人都能挣钱!”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白高山和妻子焦凤兰、儿媳妇郭芳脸上还挂着激动的笑容,并不时表达着感激之情。

  白高山告诉记者,现在新村全村200户440人,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一个闲人,全都有营生干,有钱赚。他说:“最忙的还是干部了,省里的、市里的、区里的,每天好几拨人都在为我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忙活着。这都得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

  6月4日下午,记者再一次来到白高山家中,见到了刚从大同市里一家建筑企业应聘回来的白高山儿子白利军。“总书记来我家时,看了我们挂在墙上的结婚照。我觉得,没有新房子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总书记。”

  白利军告诉记者,今天回家就是想和家人商量自己去还是不去。“我是个电焊工,原先在旧村子一没技术、二没门路,到哪儿打工也不稀罕咱。搬入新村后,区里对移民村民进行了技能培训,我还拿到了证书。之后又被推荐到附近的企业打工,虽说干一天的活儿挣一天的钱,但日子充实。这次去这家企业应聘,人家是大企业,还说要和我签合同、给我交保险,等干够一定年限也能像长期工一样退休。”

  “现在我还年轻,而且电焊这营生是个技术活,即使打日工也能赚不少钱。在打工不忙的时候,还能在村里干些农活,种黄花也不比上班差。如果干好的话,我想今年就买辆汽车,这样就能跑更多的地方打工了,收入也就更多了。”谈到未来,白利军信心满满。

  富民的产业越做越大

  6月5日将近中午时分,坊城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楼里依旧人来人往。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贵、支部委员张云正同云州区委书记王凤瑞和西坪镇党委书记闫红,以及区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研究在村东建设扶贫产业园的具体推进措施。

  坊城新村是整体搬迁大坊城、西咀两村合并而来,全村200户440人。在搬迁之初,就有在坊城新村设立扶贫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不光本村人盼着早日建成、早日运行,外村人也经常关注,对附近的村民都是好事。”刘世贵如是说。

  对移民新村群众来说,能不能稳定脱贫,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扶贫产业园就是想通过帮扶单位推动、合作社带动、村“两委”发动、农户行动,以实体黄花产业项目为依托,融入农民技能培训、扶贫车间、市场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项目。

  在大坊城旧村,记者见到了已在村里开展6年帮扶工作的第一书记陈巨文。他告诉记者,村里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发展战略,已经发展主导产业黄花种植540亩,由本村世诚专业种植合作社集中经营管理,两个村的搬迁户都有固定的土地租金收益,还吸纳21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同时,该村还退耕还林1200亩,种植经济林660亩,种植小杂粮290亩。他说,“这两天正在对大坊城旧村已完成拆迁的农户旧院落进行有序的整理和拆除房屋的垃圾进行清运,再过10多天就能全部完成腾退和复垦进度。”

  坊城新村东面,原先的西咀村整片的沙土地已经被成片经济林覆盖。记者在一处刚刚平整后的耕地里,见到10多位村民,他们正拿着铁锹、锄头补栽黄花大苗。张云告诉记者,这些地是刚刚从村民手里流转来的。流转一亩地一年给村民500元,已经新流转村民的420亩土地,其中150亩继续发展黄花,170亩准备建设扶贫车间、晾晒场地、冷藏室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目前已经完成规划,施工队伍计划月底前就进驻,马上要开始施工了。

  在补栽黄花苗的人群中,外地的打工人员也不在少数。“人家本地的人年轻一点的都在外面打工了,我们是合作社招的短期日工。一来能赚钱,二来也学习学习这黄花是怎么个种法,怎么个加工法。这种黄花让那么多人都脱贫致富了,现在人家的产业是越做越大,连总书记都夸赞‘小黄花大产业’!我们这些外地人也要沾沾光,发发‘黄花财’,等以后回去也要学着种呢!”来自河北省康保县的42岁农民刘海华一边用手梳理着黄花的根茎,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宏伟的蓝图越描越细

  穿过坊城新村中心广场,海棠树果繁叶绿,花香四溢。在广场北侧是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二层小楼,卫生室、图书室、党建室、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在广场的西侧就是村技能培训服务站,服务站门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大牌子十分醒目。

  6月6日,已经培训上岗成为服务站讲解员的郭芳,与记者初次见到时的形象判若两人,讲解起来落落大方、绘声绘色:“总书记视察时曾在这里察看黄花产业相关产品,我们的黄花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已经开发出黄花干、黄花酱、黄花饼和黄花制作的化妆品等各色产品,这极大地提升了黄花的综合效益,为我们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幸福路。”“总书记在细致察看黄花产品后,见到展厅墙上贴着‘忘忧草、脱贫宝’曾感慨地说:就是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大同黄花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乡亲们富而忘忧。”郭芳在为大家讲解时总会自豪地加上一句:总书记不但来到我们村视察调研,还去过我的家呢!

  “培训农民工的工作正在提档升级,今年合作社的务工人员基本能做到‘人人持证’,而且我们是有针对性组织农民参加,区里通过外请专家内配干部,差异化、因才、因需开展培训,目前正围绕园区所需用工开展摸底,按需进行全程式的培训,通过培训本地农民完全有能力服务好园区的需要。”区人社局局长柴禄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做好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大同市、云州区以更高更科学的标准来谋划新的发展蓝图,把落脚点放在让人民群众增收上。

  王凤瑞告诉记者,下一步全区黄花总面积将突破20万亩,动员更多的群众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加快全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计划明年申报国家级园区。特别是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挖掘利用近郊区位、历史文化、桑干湿地、生态绿化等优势,采取“黄花+文化”“黄花+火山”“黄花+体育”等模式,办好黄花文化旅游月,推进黄花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把大同作为全国黄花科研、生产、集散中心,“买全国、卖全国”,开拓国际市场。(记者赵志成 通讯员刘富宏 魏军)

上一篇:2015高考河南理数评析 稳中有变难度略降
下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汇总,今年最难写的应该是全国甲卷了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