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全国卷123卷都适用)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猜题一

  01.摒弃欲念,战胜诱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则寓言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首先要把握住材料的主要内容,猴子经过了多年学习棋艺,最终学成下山,技艺超群无人能及,但是最终败给了一个大臣。其次要分析猴子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手在旁边摆上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水蜜桃是猴子最爱吃的事物,所以猴子始终盯着桃子,最终输掉了比赛。最后进行准确的立意:水蜜桃是猴子最爱的食物,所以可以从美好事物的诱惑导致失败的角度立意。从猴子失败的根源上看,可以从猴子的分心角度立意为专心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因此,可以从做事要专注,三心二意导致失败等角度进行立意。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诱惑,所以我们要抵制诱惑,方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扣住材料,同时要结合现实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更适合考场作文。

  本则作文,根据材料,关键句是: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根据对句子的把握,从猴子失败的原因角度进行立意,从做事三心二意、专注使人成功、抵制诱惑方能成功等角度立意写作即可。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

  【佳作赏析】:

  摒弃欲念,战胜诱惑

  世界何其大,无处不诱惑。清风明月可以诱人;名誉权位可以诱人;酒色财气可以诱人,只有战胜诱惑,不沉迷于旖旎之中,才能走向成熟,获得成功。纵览古今圣贤,当他们端正了自己,战胜了心中那一点的欲念,那一点的诱惑,就守住了心灵的净土,守住了高洁的操守。

  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不为所动,用忠贞战胜诱惑,为大汉树立气节的丰碑。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副手谋杀番王,阴谋泄漏,苏武并不知情,无辜遭连坐,流放北海。然而面对匈奴三番五次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果断拒绝。纵使因此而耗费了十九年的光阴,在北海孤寂地守护大汉的气节;纵使无限青春被蹉跎,白发银丝才能回归故土。但是苏武所作的决定决不是一时的冲动,他经过了反复思考,在穷生明志与高官厚禄之间,苏武选择了前者,为了国家尊严,为了民族大义,他用忠诚战胜了诱惑,坚守节操,纵使历尽艰辛,却终不辱使命。像苏武这样的英雄就算是逝去了,但也永远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面对名誉权位的诱惑,文天祥义正言辞,用热血战胜诱惑,为南宋坚守最后的阵地。

  爱国的文天祥,在敌人各种极刑下没有屈服。敌人知道,也许来“硬”的不行, 那就上“软”的。一般说来,人性的弱点往往比身体的弱点更容易让人屈服,他们以高官厚禄、权力、地位,一切一切来诱惑文天祥,可惜,他始终不为所动。在文天祥的心里,有一个叫做忠心的坚实壁垒在牢牢地抵御着各种诱惑,死前他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他选择死亡对抗诱惑,践行了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热血实现了他对南宋君主的最后承诺。

  面对美色的诱惑,唐玄宗彻底沦陷,由天下的主宰变成人人唾弃的昏君。杨家有女初长成,自打杨玉环进了唐玄宗的眼,他就再也还不了魂。曼妙妩媚的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种纸醉金迷的快乐,一种乐不思蜀的享受, 一朝选在君王侧,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整天纵情在声色犬马之中, 明皇被酒色诱惑,最终引来安史之乱,泱泱大国轰然倒塌,盛唐气象也一去不返。悲哉,恨哉。

  诸葛亮曾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矣!面对诱惑,你能否做到志存高远?面对诱惑,你能否做到心如止水呢?年轻人,这就是我们最严峻的考验,只有当我们摒弃欲念、战胜诱惑时,我们才能坦荡、洒脱地直奔我们的目的,百炼而成钢。

  猜题二

  02.莫让“中国式陪读”成为绊脚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陪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有的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全程参与;有的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者家长请的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目前陪读的主要原因有照顾生活、监督学习、互相攀比以及跟风盲从等。

  有的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下功夫陪读,值得;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工作,做出榜样,而孩子靠培育,不是靠陪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是一篇结合现实的时事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扣住材料的中心进行审题立意。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不难发现材料中心是在说“中国式陪读”的现象,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引导语进行立意:有的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下功夫陪读,值得;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工作,做出榜样,而孩子靠培育,不是靠陪读。围绕以上的引导语,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认可陪读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反对陪读的家长:放手孩子、孩子需要自立自强、自立与成长。以上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在写作中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中国式陪读”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深刻。

  参考立意:

  ①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陪伴;②自立与成长;③集体生活与个性独立;④榜样的力量;⑤陪伴的未来;⑥成长需要陪伴。

  【佳作赏析】:

  莫让“中国式陪读”成为绊脚石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这种现象也被不少人称为“中国式陪读”。

  按理说,家长为孩子学习生活创造好一些的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不惜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丢下生意等为代价,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种做法就显得过犹不及了,更与“孟母三迁”的本意相悖。这种有违教育科学理念的“中国式陪读”之所以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仍在作祟外,与家长们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不无关系,也与“独二代”、“独三代”的娇生惯养等密切相关。

  “中国式陪读”是把双刃剑,但明显弊大于利。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就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恐怕也难以实现。一些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包括怯懦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性差、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甚至可能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

  陪读,最后有可能会“陪”成孩子阳光成长的绊脚石,如此严重后果家长们不应小觑。再退一步讲,孩子们总有一天要长大,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家长能一辈子陪着牵着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早些心理“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式陪读”,我们在批评应试教育弊端,呼唤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作为家长首先是要做出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从众。记得鲁迅先生上世纪初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困难的事”。他认为父母对待子女,最重要的心态便是“解放”二字,“教给他们自立的、独立生活能力”。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如何当好父母”这个问题依然值得今天的家长们深思。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想取得好成绩,孩子就必须将大量时间花在学业上。为了确保孩子不为学习之外的事情花费时间,一些家长干脆当起了“陪读族”,把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全都包了下来,让孩子一心学习。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备受宠爱,即使成了中学生,父母依然舍不得让他们做一点点家务。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受累,一些家长就选择了陪读,将本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全部包揽了下来,继续“抱”着孩子向前走。

  猜题三

  03.难忘的瞬间

  人海茫茫,尘世纷繁,总会有一些拐角,总会有一些瞬间,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请寻找人生的一个或几个令你有感触的拐角或瞬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角度,才能胜出。

  1.审题:

  首先明确的是,根据题目要求,必须写作成一篇记叙文。其次,细读题干,可知关键信息在于“拐角”和“瞬间”。那么必须明确,什么是“拐角”,什么是“瞬间”?所谓“拐角”“瞬间”,是比喻性的说法,可能是某一次选择、某一个节点、某一个时刻……即生命中遭遇的转折点,比如曲折、坎坷、挫折、困难、转变等。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写成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或一次所谓的刻骨铭心的经历,而是要明确地描述出自己在面临这次坎坷、困难、转变……时的经历。还要注意的是,所写作的“拐角”“瞬间”,不能是平平无奇的,毫无特点的,而要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还必须是自己“有感触”的。这就进一步要求,那个“拐角”“瞬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回首时能让人有所回味、有所收获;是令人感动的,而且是外在的人或事令你感动,不是你的某一瞬间令别人感动。最后,切忌将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讲到底,没有任何曲折、感动的情感融入其中。

  2.参考立意:

  ①从经历曲折这一角度立意。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曲折折,然后悟出一点人生经验教训,尽量把自己的人生装点得更加精彩。

  ②从战胜坎坷这一角度立意。人们总是渴望能朝着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坎坷往往会像拦路虎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勇敢地战胜坎坷,乃是一种智慧人生。

  ③从遭受挫折这一角度立意。在学习中、工作中,也许你失败过、伤心过、后悔过,都因事情的发展进程一度受挫。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找到新的前进方向,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④从遇到困难这一角度立意。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待苦难的态度。什么样的困难让你刻骨铭心?什么样的困难反而为你的人生增添了亮色?回顾、思索、沉淀,努力赢取一个精彩的人生。

  ⑤从成长阶段这一角度立意。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某些阶段的。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是人生成长过程的一个拐角。如何把握好某一个重要的拐角,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意义重大的。

  ⑥从转变航向这一角度立意。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在哪里?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懂得变通策,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乏是一种智者作为。

  【佳作赏析】:

  难忘的瞬间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无知儿童,成了一名个性十足的高中生,在这期间,我经历了不少事情,也忘却了太多事情,但唯有那一瞬间,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久久不散……

  假期永远都过得很快,仍记得,当时的我还沉浸在假期的愉悦之中,不知不觉间,开学之日向我悄然走来,它一天天地靠近,终于,到了我的面前。妈妈正在为我收拾行李,嘴里仍不停地对我说着一些老掉牙的、却自认为合理的话,像是“天冷要加衣服”“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千万别饿着自己”等等,对于她的唠叨,我早习以为常,也从未放在心上,这个假期里,她的管束,我早已厌倦,她的唠叨,我特别心烦,即使假期结束令我难过,但一想到即将脱离她的管教,心中不由得一阵阵窃喜。

  车子已经驶到门口,爸爸拖着行李走在我的后面,我径直走向车子,拉开车门,头也不回便坐了进去,司机打趣道:“你舍得走么?小姑娘!”“当然了,不用再被我妈管了!”我欢快地答道。司机扭动钥匙,车子启动,后面尾气一片,我望向后视镜,看见了疾速而来的她:身材矮小,站在风中,脆弱,无助,眼中闪着泪花,不住地抽泣,嘴里还是念叨着:“天冷……加衣服……千万……别、别饿着自己……”看到这一幕,也就是那么一瞬间,我的心突然很疼,像被万把刀子戳中般,开始是一紧一紧,后来,就莫名痛着,眼泪居然不争气地肆意横流,如大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唇边,尽是苦涩的味道……从小到大,这是第一次,我离家住校。

  车子似离弦之箭,一路开往学校,我摇下窗子,任清晨的冷风拂过脸庞,朦胧间,昔日的唠叨,仿佛又回荡在耳旁,但我却不再厌烦,曾经的管束,此刻我却怎么也无法厌恶,相反,回望她站立的方向,我满脑子尽是依恋与不舍。

  到了学校,一切场景,一切人与事对于我而言,都是生疏的,在学校门口,向里望去,新的生活正向我招手,而此时的我,又想起了那一瞬间,想起了那个在风中流泪的人——我的母亲,刚止住不久的眼泪又重新回到眼中,顺着眼角,慢慢落下……

  时光依旧过得很快,忙碌一天,已是深夜。回到寝室,躺在床上,我心中五味杂陈,盖上被子的一刹那,想到了今晚不会再有人为我掖被子了,心中又添了丝丝难过。

  闭上眼睛,脑海中又浮现了那个瞬间,那个人,那段话,那些总也流不完的眼泪。那些眼泪,始终流淌在我心间,那段话,我会永远铭记,那个人,我会一生陪伴,那个瞬间,我永世不忘!

  猜题四

  04.君子善假于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寓言材料,由石头和钻石在黑暗中的对话延伸开去。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石头的神情“愤愤不平”和牢骚满腹的话语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再看钻石的回答“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非常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但是折射出的是钻石的低调和清醒地自我认知。

  材料中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由此可作出这样的演绎:如果你是钻石,就不要把自己看成石头。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某种情形下,“石头”和“钻石”两者可能看不出有何区别;但只要你具备“钻石”的潜质,具备一种条件,换一个环境,或者借助某种外力,“钻石”就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也就是本题应着眼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分析,既要提升自我,又要善假于物。

  立意角度:

  1. “借光”;借助外力,成就自我;强者的秘密;善用人者得天下。

  2.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是金子总会发光。

  4. 默默无闻又何妨;宇宙之子的境界;淡定为上。

  【佳作赏析】:

  君子善假于物

  没有自知之明,而一味牢骚满腹的石头,酸溜溜的话语“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让人感觉可笑又可悲。低调而内敛的钻石,淡定地回答,“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读了这则寓言材料,感慨良多。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恰如钻石懂得利用星光让自己的生命绽出光彩,聪明的人懂得利用外物让自己成为芸芸众生中出色的一个。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块黯淡无光。粗糙无彩的石头,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才能最终成为一块通透、温润的玉石。而这些打磨,有些是时间完成的,而有些,则需我们自己去借助外来的力量、外来的事物,将自己的生命境界提高。牛顿曾说:“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诚然,如果不是懂得借助伽利略等人已然探索出来的规律,他也只能苦苦思索着苹果为何落下而不得其解。我们行走在天地间,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十分优秀出色而脱颖而出,这个时候,便需借助他人的力量,让自己原本黯淡的生命折射出如钻石一般耀眼的光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很多事情,单凭个人的能力真的难以做到,而如果借助于其他,便会将那成功的几率提高,大鹏便能一跃而上九万里,在那青云之上翱翔,逍遥至极;因为懂得借助同伴的力量,那滑冰场上身轻如燕的女子便能在空中进行着高难度的动作,留给世人美的震撼;因为懂得借助出色的文臣武将的力量,那不怎么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却也能将国家治理得太平无虞,百姓安居乐业。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便是毫无特色可言的青虫也能蜕变成蝴蝶,成就一场炫目的奇迹。

  借助他人的力量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相反的,一味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清高,只知在那一条人生之路上埋头前行、品尝着不必要的苦楚的人,才是真正的愚昧。那些人自以为多么的清高,殊不知自己浪费了多少大好年华,而这些年华,原本是可以成全一个人等待了多时的梦想啊!学会借助,善于借助,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更是我们在这一个风雨兼程的人生过程中所应该要懂得并切实运用的学问,因为,没有谁可以永远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艰难的事,除非是谁。

  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人,才终会成为那在一丝星光的照耀下绽放绝美华彩的钻石。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一方面要打磨自己的硬核本领,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让自己更加完美,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璀璨。我相信,努力的你,未来一定是文中那枚熠熠生辉的钻石,加油!

  点评:

  这是一则寓言材料,寓意是非常深刻的。通过对石头和钻石的对话,我们分明地感觉到“石头”就象征着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却又牢骚满腹的人。眼睛里只有羡慕和嫉妒,却没有理性的思考和找出自己和别人差距的行为。

  “钻石”是我们生活中,既有真才实学,过硬本领,又善于韬光养晦,低调内敛的人。既注重自己内在的“硬核”材质的提升,又知道适时变通,善假于物。所以这篇文章从文体选择来看,适合写成议论文来阐述自己对寓意的洞见和理解,从而给更多的人一种启示和警醒。

  结构上,采用“引→议→联→结”的方式。从材料中的对话,提炼出中心论点:要像钻石那样,低调、奢华,又高端、大气;既注重内在修为,又能善假于物。主体部分,可以通过举例论证来说明“善假于物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善假于物的积极意义,还可以从反面举例论证,一味牢骚满腹,不思进取,不取长补短的危害性。最后,殷切而郑重地告诉大家要学会善假于物,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像钻石那样熠熠生辉。

  猜题五

  05.人生之道,本在远方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個人都是找寻人生意义路上的行者,有人很早就确定意义所在,而有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能知晓。

  有人说,人生由一次次出发构成,对前方的未知的探寻,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有人认为,人最大的未知是自身,所有的出发都指向回归,回到自己的内心。

  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还是回归,年轻的你又是如何思考的?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本题模仿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命制。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你对“出发”“回归”有着怎样的理解?你能想到哪些与“人生意义”“出发”“回归”相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 >>

  近年来,浙江卷高考作文命题在方向、内涵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新高考改革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就本题而言,材料的核心论题是“人生意义”,意图引导学生能够沿着材料提供的思路深入地思考这一哲学命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

  探求人生意义是人的本能属性,而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因人而异。材料提供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即向外部世界获取意义,这是一种“外向型”的人生;另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即向内部世界获取意义,这是一种“内向型”的人生。这两种人生意义观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映照的,可以代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生意义的不同理解。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顺序错不得。

  显然,材料提供了一个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它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一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出发,一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因此,“人生意义”“出发”“回归”必然成为三个核心概念,写作时需要围绕这三个概念进行阐述与分析,而不能抛开“出发”和“回归”来谈“人生意义”,这算是命题设置的一个陷阱。

  鉴于此,在立意指向上,可以有三个基本的维度:一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出发”,重点阐释“人生意义缘何在于出发”,兼谈“回归”;二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回归”,重点阐释“人生意义缘何在于回归”,兼谈“出发”;三是围绕“人生意义在于出发与回归的融合”,重点阐释两者如何构建起人生的意义。

  【佳作赏析】:

  人生之道,本在远方

  

  2021年状元高考、中考圈题班来啦,特聘请21年教学经验资深专家级名师,把握命题新方向,揭示命题规律,预测中高考趋势,为高考受阻孩子加持!这是多少时间和费用都买不回来的。助力您的孩子临门一脚、单科快速提分10-20分。

  可私信留下您的微信联系方式详细了解。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秋龙游穿越露营之旅
下一篇:2019,还要把淡水河谷铁矿石减产炒作下去?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