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本科生考研,却考入双非,二者落差较大,学生有上的必要吗?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为了能够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学可上,因此把不同层次的大学进行了具体的划分。

  那些学习足够努力的、成绩较高的,自然可以优先选择985、211、双一流等高校;而那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只得进入双非开启自己的学习生涯。

  可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除了考公考编、有一大批人选择考研继续深造。

  一些985的学生在冲击名校考研时遭遇失败,只能“不情愿”的进入双非院校读研。本以为凭借硕士学历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很多时候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顺利。

  

  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学校不够知名、学校资源有限等等一系列客观条件被贴上“含金量不足”的标签。

  也正因此,他们在社会就业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公平的对待。今天有两个真实的小故事带给大家。

  思琪曾是一所985院校心理学就读的学生,但她一直对于影视非常感兴趣。由于疫情影响,她的大学生涯仅仅持续了三年。

  面对就业的困境,她决定跨专业考研来完成内心对于影视的热爱和向往。可是天不遂人意,在众多的竞争者面前、再加上自己考前一个月的胃痛折磨,和985、211院校的失之交臂。

  

  但她考虑到当前考研的压力,想到自己这一年备战考研也不容易,只好选择调剂到家乡内蒙古的一所双非院校。

  三年的读研时光中,她用不短的时间来消磨“落榜”的事实,她也发现了考研院校与自己本科学校有多么不同。

  首先,学校并不像自己本科那样自由。如果想要出去学习,必须要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审批程序方可离校;学校学术活动比较少,想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就要自己安排好上下课的时间、多读书、多做活动。

  很快,她便适应了自己的环境,但也读了专业该读的书,提交了一份分数不低的毕业论文。虽然是双非院校,但这三年对于学术的钻研也许是她最大的收获。说心里没有落差感,那是不可能的。

  

  净初是河南省某高校的研三学生。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就业的严峻考验。2017年,她在家乡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读,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她和大多数人一样,想要通过考研完成逆袭。

  虽然四年之中老师一直鼓动大家考研,但却提示了一点:双非院校最好不要考。

  通过查阅资料,她了解到江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在这个专业的排名是最好的,并且同属985高校。

  刚开始确定了院校的时候,净初为了通过两所院校的化学自主命题,还跑去化学学院听课。但由于四年的时间几乎没有接触过化学,她想从头再来实在是太难了。

  

  为了能够成功成为一名研究生,她向现实妥协了——考进本校。虽然整个研究生生涯学习过程中并不尽人意,但净初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寻找资源做试剂实验。但很快,就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考验。

  前不久,她到一家知名的国际食品企业参与面试。本来她以为凭借自己的硕士学位有很大成功。但最后发现候选人是上海大学、江南大学等等名校生。果然,她最终并没有被录取。所以想就业,还是要继续寻找合适的单位。

  

  以上两个小故事,都是比较消极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发。以前常听到有人说,“研究生的学历要比清华的本科学历值钱”诸如此类的话,现在证实似乎并不是很成立。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当前本科生数量很多,考研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不那么功利的去想,三年研究生经历至少丰富了学识、增长了经历、扩展了人脉,这是很难得到的。

  

  985本科进入双非院校读研,听起来有些可惜,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当前形势下,考研压力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个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进入双非院校无法避免。

  据相关数据统计,985、211院校硕士所占比例不到50%,主要还是以双非研究生为主流。

  也希望用人单位不要携带着有色眼镜去衡量各位双非高才生,毕竟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无论是在哪一学历、进入哪类院校,请同学们一定要在纷杂的社会中。做最真实的自己。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37个新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
下一篇:「矿总“攻略”」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互联网医院新增“发热咨询”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