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纵论成昆渝高质量一体化绿色发展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近日,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主办的“成昆渝高质量一体化绿色发展论坛暨2022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在线上举行,与会者就推动成昆渝高质量一体化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他们表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实现高质量一体化绿色发展,关键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上游“铁三角”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就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一是实施效率主导、兼顾均衡的一体化政策;二是分层梯次推进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模式;三是按点轴—网络开发模式谋划西部高质量一体化联动新格局;四是把建立区际利益协调机制作为破解一体化发展难题的关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成渝地区要带动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发展;同时,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区域辐射,以国内区域合作为基础,促进国际区域合作。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就做实做强南向开放新高原,建议协同构建南向开放铁路大通道、协同畅通南向开放高速公路、构建南向空中丝绸之路等。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大华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个角度对共建成渝贵一体化大市场、构建内陆开放共同体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强调要以推动构建成渝贵一体化 “西三角”经济圈为核心,推动打造西南地区一体化大市场核心区。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认为,“川滇黔”地缘相连、文脉相似、经济相辅,发展水平相近,成渝昆应该形成长江经济带上游整体发展中稳定的铁三角。

  重庆工商大学原副校长、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廖元和认为,推动成昆渝一体化绿色发展包括交通通讯建设一体化、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体化和生产要素流通一体化。

  成昆渝一体化绿色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梁双陆表示,大西南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一体化具有新的内涵和时代要求。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名勇提出了成昆渝走向一体化的举措,包括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一体化区域大市场、营商环境一体化、跨区域一体化治理等;提出了以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走向经济一体化、从生产绿色化走向社会绿色化等路径来实现成昆渝的绿色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廖茂林指出,生态产业化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直接模式,绿色信贷、生态基金、生态银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间接模式。针对成都市公园城市生态现状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问题,她提出相关建议。

  成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提出推进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一是战略跃升:提升成都都市圈在国家战略中的显示度;二是创新引领:打造西部科技创新策源地;三是产业驱动:打造链式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四是服务保障:打造公共服务发展共同体。五是公园城市建设塑造特色:构建都市圈新格局等。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指出,交通是现代化的先行军,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作用。

  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彭志远指出,陆海新通道是在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由我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

  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大勇提出长江上游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策略:一是营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环境,二是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三是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四是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云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段钢提出,以中老铁路为先导,开展文旅先行先试,探索“一票通澜湄”的中老机制,推动物流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云南文旅品牌和模式向澜湄输出,培育澜湄“语言+技能”双优文旅人才等方面构建澜湄国际文旅黄金经济圈。

  云南省政协办公厅信息宣传处处长孙时映表示,为加强成昆渝三地之间的合作,要加强经济要素和人力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南向开放。

  着力解决一体化进程中的卡点堵点问题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针对当前存在区域经济实力亟待提升、产业协同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和市场体系,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等建议。

  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针对成昆渝都市圈的人口吸纳能力的差异,建议一是练好内功健体,抓住实体经济牛鼻子,持续增强三大都市圈人口人才综合承载力。二是加强协同合作,持续提升三大都市圈人口人才整体吸引力。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提升人才流动便利性。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就如何推进西南地区能源一体化发展提出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建议。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子红针对成昆渝高水平开放路径选择,建议加强通道沿线省域合作,塑造区域价值链,提高对内开放水平;统筹推进陆海联动,创新经贸合作模式,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虚实有机结合,提升跨境金融创新支持高水平开放。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任晓红发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与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要构建经济与交通交互增强的内在机制,加速一体化进程。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文传浩表示,针对成昆渝一体化绿色发展,要提升昆明中心城市功能和发展地位;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筑牢西南地区生态屏障,同时,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会议由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财经学院、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工作站、(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绿色消费经济专业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联合承办。

  (周贤能、范娅梅、袁丹晶供稿)

  来源: 光明网

上一篇:2014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周日开战 首轮交锋激烈
下一篇:2025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为非脱产“跟全日制”、非全日制有何区别?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