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研究院:两业融合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攻关材料高端应用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巨大,科研成果众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重要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引导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以及科研、咨询、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机构,发挥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优势,积极创业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作为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化工领域从事创新研究、公共服务、工程应用开发的综合性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通过多年不断探索和迭代,上海化工研究院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逐步构建了特有的模式和方法。

  瞄准UHMWPE材料,实现高端产品产业化

  《意见》指出,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要发展共享生产平台冒险片,提供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上海化工研究院围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树脂材料等核心业务和产品,共建业务信息平台、交互研发设计平台等,形成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建龙表示,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科技创新主要围绕新材料、新生物、新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建设了双功能平台,一方面致力于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一方面致力于产业高端技术攻关和保障科技成果产业化。

  谈及上海化工研究院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新布局,李建龙首先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先进聚烯烃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据了解,上海化工研究院是国内唯一拥有从催化剂到树脂聚合、材料加工、表征评价全产业链技术的单位,拥有国内牌号最全、技术链最完整、产业规模居前列的UHMWPE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李建龙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化工研究院材料领域的发展已经在部分领域具有优势特征,比如传统的聚烯烃催化剂和溶液法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体系,通过后发的性价比优势取得。但是,在前沿的催化、聚合、加工技术,特别是催化技术与工艺技术的结合方面,以及高端树脂、产品制备方面,与国外的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国内市场对高端UHMWPE树脂供不应求,且在未来5年将愈发突出。”李建龙表示,上海化工研究院牌号虽齐全,但高端产品缺乏,迫切需求继续加大攻关高端UHMWPE产品核心技术,突破瓶颈,实现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及上下游一体化。

  因此,上海化工研究瞄准高端领域发展,把更多的注意力着眼于发展包括核心催化技术、成套工艺技术、上下游对接技术、先进成型技术、应用场景技术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并举,产品加服务联动,服务先行、产品支撑。

  以先进聚烯烃业务板块为例,根据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上海化工研究院以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全面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为主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开发。

  打通“两个对接”,提供创新服务

  “两业融合是系统工程,既需要精准聚焦制造业,更需要与服务业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合力。”李建龙告诉本刊记者。

  为了进一步加大制造与服务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化工研究院和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合作,积极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建成了涵盖“国家—行业—城市”三个层面、以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主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作为创新服务的主体,上海化工研究院也充分发挥技术研发、测试评价、产业服务等开发服务优势,加强和供应链其他企业,如催化剂制造主体上海立得公司、超高树脂的制造主体上海联乐公司等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协同和全方位联合攻关的开发模式。

  据了解,上海化工研究院助力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应用推广等过程,每年提供技术服务一千余次。李建龙表示,上海化工研究院致力于达到“服务一体化”的成效。比如与联乐公司的合作,通过联乐公司制造基地,上海化工研究院实施并转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实现“小试—中试—产业化”的无缝衔接,也推行了研究院科技人才在制造企业兼职技术专家的“双跨”机制。

  近5年,上海化工研究院在新材料领域,合作产品销售额超过11.2亿元,新增利税超过5亿元,应用于仪征化纤、江苏九九久、中车时代新材、三菱电梯等80余家下游企业,带动产值超过300亿元。

  李建龙认为,上海化工研究院在推动两业融合过程中注重打通了“两个对接”,一方面,上游对接高等院校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下游对接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应用与集成,从而加快实现创新技术转移转化。

  科技+资本,联动发展生态圈

  那么如何保障产学研利益的一致呢?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经验是通过“科技+资本”的结合,利用产业资本助力成果转化,形成技术和股权的双重链条,实现上下游“资本一体化”的绑定机制。

  为此,上海化工研究院牵头组建了“超高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行业中不同应用领域企业的技术、产品、标准进行规范整合,深化企业协同,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提升,通过协同促进技术创新。李建龙介绍,目前联盟产业企业数量已由100家提升为203家,价值链产值从100亿达到200亿元,科研院所、企业良性联动,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

  “我们也注重打造‘标准一体化’的体系。要通过一体化的标准来对材料市场进行规范,也就能够更好地引领产业有序发展。”李建龙认为。为此,上海化工研究院联合超高行业多家制造企业,制订“超高分子量聚乙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国际标准1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模塑板材”国家标准1项,被上下游100余家企业采用,规范了国内超高产品市场。

  李建龙告诉本刊记者,总的说来,上海化工研究院依托“四个结合”“五个一体化”和“两个对接”等模式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动先进聚烯烃材料应用的成果转化。其中实现的“四个结合”,一是通过“政研结合”,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助力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战略规划,以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学研结合”,实现基础研究与原创技术转化为应用型研究成果;三是通过“研用结合”,实现应用性研究转化为工业化产品技术;四是通过“产研结合”,解决持续性的科技开发问题,实现产品迭代和产业升级换代。利用“五个一体化”,则是通过创新、标准、服务、组织以及资本的一体化,以实现行业内百余家企业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提升,形成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李建龙表示,上海化工研究院会继续以UHMWPE材料高端应用导向为引领,推动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综合化、贯通式发展。“我们会以自研技术和联合开发技术为主,结合技术引进和合收并购等辅助手段,完善产品创新链和产业链。”

上一篇:100天跨考汉硕,我可以你也可以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