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研究生大国」,99%研究生背后的焦虑:就业更难了!
【新智元导读】近期,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文件,今年我国在学研究生人数将达300万人,2020年扩招了18.9万人,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也有不少人发出担忧:研究生的含金量是不断缩水了呢?这个「研究生大国」的头衔是好还是坏。
开学季已经有一个月了,今年又有多少新研究生入学呢?
根据最新消息,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2020年扩招了18.9万人,其中不乏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所有数字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然而,这是件好事吗?
虽然有着严格的分数线把控,而每个成功的考研人也都经历过寒窗复习。但很多人都认为,以这种超常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似乎不容乐观。
扩招是把双刃剑
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17年研究生在学人数264万人,到2018年研究生在学人数273.13万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自2017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节节攀登,已经连续4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了。
对于研究生来说,扩招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考上的几率大了,也意味着自己有更大的机会接受研究生教育。况且,很多人稀里糊涂的读了本科,考研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重要性。
「再念个两三年,我变得更充实了,这两三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一位同学说。
的确,现在很多单位都喜欢招聘研究生,「因为他们更成熟,更稳重。」
再者,研究生扩招能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虽是老生常谈,但却仍然奏效。今年的疫情就是个例子,教育部也将研究生招生情况适当做了调整。
然而,扩招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谈,首先,研究生遍地都是,那这学历还值钱吗?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导师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学校资源也有限,如果人多了,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高校资源也会相应变少。可想而知,教育的含金量会下降。
其次,每年都有研究生毕业,就业的压力真的缓解了吗?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本科毕业当年的就业压力缓解了,但三年后,毕业的人更多了,新一轮的毕业压力又会随之而来。
「考了非211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发现比本科强不了多少,只是找低薪工作似乎更容易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生说。
「社会经验和学术经验,我也搞不懂哪个重要了。」
18考研招收硕士生72.2万人;19考研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20考研扩招18.9万人,招收硕士生90多万;21考研也将继续扩招。
「等我多学几年,时代机会变了」,是错觉吗?
为什么读研?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迥异。
但仔细思考,虽然他们的回答形形色色,但也有类似的想法——「是不是读几年研出来,世界就会宽待我一些了呢?」
现实永远没有这么理想,你逃避的社会终究会把你拉回去。
根据数据,有的学校研究生扩招增幅甚至超过50%: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扩招23.21%;沈阳理工大学扩招54.73%;安徽工程大学扩招59.4%;大连民族大学扩招54%;郑州大学扩招1200多人;……
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感叹教育的「普遍」,但普遍的代价,或许是「不再珍贵」。愿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学有所成!
举报/反馈
上一篇:【花开松外·新城·教研】集智激趣 活力生长|花似锦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下一篇:“排名不输985”:在顶级地方高校中,它绝对是最厉害的角色之一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
- 聚焦中心任务 强化精准指导 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 郑州:到2025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郑率将超六成
- 普陀一小区拆除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 官宣!江苏新增5所四星级高中
- 波士顿大学金融硕士排名靠前吗
- 成人自考考试地点是根据什么安排的?
- 彩色“毛衣”扮靓路边梧桐 南外师生发起“我们的梧桐”城市艺术公益活动
- 武向平院士助力首届四川省“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
- 长城热点|河南安阳滑县安罗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非法取土
- 王易副校长赴广西参加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并看望校友
- 四川成考中遇到不会作答的题该怎么做呢?
-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组建
- 长沙市人社局前往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考察
- 百姓看联播丨提速啦!坐着高铁去滑雪丨燃起来!足球小将
- 闵行专家!落户新疆这里→丨一家亲
- 严查遛狗不拴绳!郑州多个小区发布“文明养犬”提醒
- 对话高途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刘文勇:AI数字人是集团三大战略之一,未来或是千亿级市场
- 北京市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示
- 没有大专毕业证可以自考本科吗?
- 奥运冠军自曝:需终身佩戴呼吸机!协和专家提醒,这病危险,得治!
- 这场培训,给崇明这群人送上一份“安全大餐”
- 5∶0零封法国波尔多大学女足 北师大女足挺进决赛
- 托福总成绩是多少分
- 原“暨南大学全球青年领导力研究院院长”被举报“猥亵”?本人回应称系双方自愿行为
- 前三季度五粮液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