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颤”到“战”,在这件事上,我们见识了海门人的志气!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10月26日夜,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一周以来笼罩在海门人身边的疫气,被雨水一扫而空。家住城北新村的居民们欣喜地发现“苏康码”慢慢变回了绿色,离恢复正常生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0新增,全员核酸检测连续阴性,高风险区逐渐转为中风险区”,连日来,海门与疫情相关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10月24日核酸检测开始前的合影)

  抗疫的每个成果,都离不开无数逆行者的日夜坚守。而作为最早发现核酸检测异常人员的城北新村,曾经的“疫情之眼”,在抗疫这场人民战争中,志愿者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0月18日,城北新村1804幢一出租车驾驶员核酸检测结果异常,1804幢作为高风险区马上进行了封控,部分居民被转移隔离,剩余的楼栋也被列为管控区。

  

  夜幕降临,城北新村各出入口的围挡紧急搭建起来,居民们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一股焦虑惶恐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连夜进行的核酸检测工作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两点才结束。

  

  突如其来的封控、管控生活让许多人措不及防。“最初几天,电话不断,一天要接上三五百个。”回忆起疫情发生之处的情况,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栋名印象深刻。面对手足无措的居民,社区干部、志愿者们尽力安抚大家,安排生活物资。

  10月20日夜里的流调之后,小区不少居民的苏康码被赋黄码,紧接着,隔离点陆续新增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其中就有小区居民,城北新村1904幢、1903幢先后被列为高风险区。因前期疫情防控工作中和这些居民有过接触,部分社区干部和首批站上一线的志愿者很多被转移隔离。

  这一连串消息仿佛炸弹,居民们刚刚稳定下来的情绪又紧张了起来。

  “苏康码变黄码了,大家怎样下楼做核酸?”,“居民楼的消杀有没有赶紧安排了?”……面对焦急的居民,已经被转移到隔离点的社区干部许玉萍,网格员仇婷婷一刻不停地在线上工作,并动员热心居民出来当志愿者。

  

  疫情反反复复,很多人抱有畏惧情绪,一开始响应的志愿者人数有限,虽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但对于当志愿者直面风险,很多居民还是有自己的担忧和疑虑。

  

  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海门街道派驻专人支援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消笼罩在居民心头的阴霾。

  

  “这是明天核酸检测的人员安排”、“卡口的喇叭晚上充满电,明天开始喊楼”,“上门做核酸的人,帮居家隔离对象的垃圾带下来”,“马上收医疗废物的人就要过来了,给他们指一下路”……许玉萍在群里调度工作事无巨细。“明天8点半准时做核酸”,“现在楼下做核酸的人不多,居民朋友赶紧下来”……每一条重要通知,仇婷婷要在群里说上三遍。陆健章、叶维良等第一批被隔离的志愿者也给“新人”很多贴心的提醒。

  

  在疫情吃紧的关键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袁贞贞是海门街道双桥村社区干部,又是小区居民,她就地转为志愿者,当起了小区的临时管家。“反正又不能出去上班,我就在这里帮忙吧。”

  

  (右一为袁贞贞)

  在她的带动下,跟袁贞贞一样就地转为志愿者的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党员等陆续加入了进来,他们中有来自城管局、烟草局、住建局、教育局、市监局、自来水公司、农业农村局等各行各业的人员。退居二线的社区干部沈伯平也重新返回一线。

  对接医务人员、现场安排核酸检测、护送居民外出就医,甚至是上门给独自在家的宠物喂食等等,大家一样一样干的有条不紊。王栋名、许玉萍、仇婷婷等人在被隔离后,通过手机,在线上派出任务,志愿者们线上线下齐心接力,小区的各项管理又渐渐重回正轨。

  

  

  耳闻目睹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的全身心付出,很多居民深受触动,从最初的感到害怕,到转变思想,最终勇敢地挺身而出。这其中,一批老同志发挥余热,令人感动。

  “我原来干过社区工作,社区干部把情况一说,我就来了,帮帮他们。”在城北新村1804幢居民楼被划分为高风险楼后,海门街道退休干部张布克就站了出来,他曾身穿防护服在小区挨家挨户做流调。

  这几天,张布克每天都早早来到卡口,帮年轻人准备好防疫物资,乐观的他还提出来用记号笔给几个“大白”背上写上鼓舞人心的口号,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加油。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第一批的志愿者被隔离了,我们第二批接着干。”根据安排,67岁的社区居民秦建冲担任起了卡口执勤的工作。第二批志愿者组建之初,由于人手不够,原本只要6个小时的执勤被延长到了12小时,秦建冲中午只能和搭档轮流回家吃个午饭,就要匆匆赶回来。

  

  卡口工作琐碎,包括登记来往人员信息、传递物资……不但严守大门,闲不住的秦大爷还利用间隙将卡口周围打扫干净,时不时还要接到许玉萍派来的临时任务,到小区内部做些事情,每次他都是有求必应。当被问及累不累时,秦大爷轻描淡写地说“还可以”。说话间,外孙女打来视频电话询问啥时回家。这时大家才知道,为了家人安全,这几天,秦建冲一直住在楼下车库里。

  

  和秦建冲搭档一起在卡口执勤的是52岁的陶佩娟,这是她第一次站出来当志愿者。阿姨说,儿子在无锡工作,今年上半年无锡发生疫情后,儿子成为隔离点的志愿者,为集中隔离的人员服务。这次,老妈出来当志愿者,儿子非常支持。

  

  每天,卡口上来了很多外卖订单、各种物资,有人不方便出门拿,陶佩娟骑电瓶车送上门。小区有位居家隔离的独居老人近90岁了,书记王栋名叮嘱一定好安排好她的饮食,吃的东西要软烂一点,陶佩娟每天定时定点将馄饨、面条等送上门。

  

  前赴后继的志愿者以自己的行动,感染了更多居民。面对狡黠的病毒,更多的人放下了恐惧,选择了与之奋战到底,期间衍生出很多故事让人动容。

  

  今年67岁的周桂芳阿姨,老伴去年刚做过化疗。最近,老伴的身体还可以。周桂芳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和年轻人曹健永搭档,承担起了夜间卡口执勤。夜里虽然没有白天事多,但是晚上气温低、蚊虫叮咬,困了只能靠在岗亭打个盹。

  

  经营着一家中介所的高正华、王玉夫妇店铺停业,两人主动承担起了拖运垃圾桶、楼栋消毒的工作,每天早上6点钟就开干了,一忙就是整个上午。

  叠石桥商户顾丽华最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核酸检测现场负责维持秩序的她时不时会接到业务电话,原来疫情对家纺人也带来了冲击,即将到来的“双十一”销售旺季可能要受影响了。即便这样,被管控在小区里出不去的她没有烦躁,对于业务上的事,她镇定自若,通过电话遥控指挥。而在网格群里,她像知心大姐一样耐心地抚慰邻居们的心情。

  

  在她的感染下,不少居民纷纷发声,在网格群声援抗疫,给大伙加油打气。

  

  虽然他们没有走到现实中,却一样履行着志愿者的职责。

  

  10月26日下午,刚结束隔离的王栋名顾不上休息,就来到城北新村了解情况。望着小区忙碌的志愿者,他动情地表示:“我们身边这群可爱可敬的志愿者,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有了他们,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一笔一画,皆是人间真情。一情一景,皆是抗疫图景。

  回望被困小区的十天时间,此刻我突然有点庆幸,因为我见证了一帧帧最温暖的画面,一幕幕最真挚的邻里情……得以从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身上,倾听这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战疫之声”,真正见识了海门人的志气、骨气、勇气!

  原标题:《从“颤”到“战”,在这件事上,我们见识了海门人的志气!》

上一篇:2020考研英语(一)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下一篇:2020武漢大學MBA招生簡章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