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升初到中考戾气越来越重,问题出在哪儿?北京高考出路在哪?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1-31
手机版

  

  又一次

  风托起头发

  像托起旗帜迎风招展

  引自北岛《岛》

  

  “导读: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的投影,家长与其和自己新生孩子较劲,不如退后一步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昨天,初中家长叁群吵得很厉害。

  因为要不要中考体测的事情在家长之间闹得非常不愉快。

  有的家长主张因疫情影响而取消中考体测,实际上这一派家长们早已经纷纷打电话12345。

  有很多家庭投入了非常大精力在体测上,自然是反对取消,也纷纷打12345。

  两派都为一件事情打电话,诉求目的又是截然相反。

  12345是接诉即办,相应的一系列单位工作量就增加很多。

  初三、初二家长群体性打12345是从去年夭折的新新新中考试图取消小中考开始的,夭折的原因是大批西城区2021年初一家长也打电话要求取消小中考,结果便是完全有可能取消的都没取消.....

  

  小中考不得家长心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最无动于衷的海淀拼娃层家长们也不感冒。

  她们无动于衷的理论是,

  无论你们怎么考也考不过我们拼娃层的孩子,

  我们不怕考就怕不考,考题难了更好,考题容易了稍微有点麻烦,

  所以之前有过类似情况,这类家长的反应就非常奇怪:

  当2022年我发布延迟小中考传闻的时候,很多海淀生物、地理培训机构及其死忠家长们对我喷出的乌贼汁一下子暴增。

  这种商业因素引发的戾气我肯定能理解只是没法原谅。

  不管谁家孩子,孩子健康总是第一位,另外,事实终归是事实,并不掺杂我个人的好恶。体育测试没有生物、地理课外培训的影响大,但也有很多家长是花钱花时间给孩子体测培训的。

  我感谢5分,是因为5分在体育锻炼上做得非常好,不需要报课外班,均分也在39分左右。

  这几年因为小升初生源下滑,5分中考体测平均分大概又在下滑,但也还好。

  学校抓得紧就省了家长们的额外投入。没投入的家长非常愿意中考体测给满分,而有大投入的家长则必然愤怒:又是鞭打老实人。

  鞭打老实人现象放大到一个星期为时间轴,并不常见,放大到5年一个周期便司空见惯了,

  导读指南:为什么是5年?

  典型案例:张艺谋是2013年的罪人,2023年的英雄......

  间隔正好是2个5年。

  也有第三方家长总结:

  这事怪那谁,体测实际上加大了家长负担,很多家长为了体测也要报班,而且培训费并不便宜。

  谁都知道怪谁也没用,所以跑来我的群里出污言秽语来发泄并不是真要达成什么目的,而是为发泄而发泄。

  前面所提到的不愉快是指有的家长出言很难听,我婉转称为:

  有话不好好说,戾气太重。

  从建立到维护一个社区群实现线上云社区并不容易,

  我从2015年开始在线上建立无言家长社区,迄今为止,QQ及微信社区已经有100多个,真正社区化的还不到10个群,

  当然,这其中社区经营也遇到了一些风波,经营理念、商业利益都有冲突的时候。

  想做事情总是需要不断试错蹒跚前行,只不过试错的成本是时间+金钱。

  时间流逝意味着人生及生命的损耗。

  尤其最没意义的是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无聊的人身上。

  这就是社群守望相助=抱团取暖培养孩子的意义所在。

  商业因素虽然有但不强烈,至少从目前看支撑不起资本的流量。

  这个趋势现在及将来很流行。

  只不过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需自行消化弊端。

  壹

  老北京人世代居于北京安土重迁,有移民倾向的远低于上海。

  谈到双城文化差异,北上广大都市孩子都是自动寻找舒适区的能力非常强,

  只不过上海孩子天性对炒股、换汇这类金融事物比较熟悉,挣钱也是一个舒适区,并不单纯的吃喝玩乐

  而北京孩子尤其男孩多数的舒适区是吃好玩好,

  与商埠城市相比,北京男孩对穿着打扮的在意程度非常低。

  这往往意味着容易满足,奋斗精神不足。

  老北京家长不愿意自己孩子出北京念大学,

  实际上,即便是新移民家庭里的北京孩子很多也不想自己出北京去读书,你再看上海和广州的孩子,其实也是愿意在市内和省内。

  而且他们并没有在本地大学有利本地就业的因素上思考停留到3秒。

  好逸恶劳,人之天性。所以,大都市再移民往往需要有更强一些的驱动力,

  教育即是其一,而且是拿得出来能放到台面上的移民理由之一。

  其实,现在的匈牙利移民并非单纯的移,因为并不需要去做移民监,

  这个项目是承诺或已购16.5万欧以上购房置地即可申请5年长期居留签证,大约2个月就可拿到。

  拿到长期居留证以后,住满3年可申请永久居住证(匈牙利是欧盟国家,所以此身份对欧盟同样有效)。

  有长期居留权的孩子就有参加华侨生考试的资格,符合教育部对境外居住年限的规定就可以参考华侨生联考,另外,也可以参加各大高校对华侨生的自主招生。

  这个项目推出到今天并没有多长时间,上海已经有超过百位家庭在参与,大大超过朋友们的预期。

  在可讨论的范围讨论这个话题大意是冯谖之计,为自家孩子多备一条高考逃生通道。

  则有些孩子不爱学习真的会被卷死,尤其是强势妈妈硬逼孩子去学的。

  很多名校初中阶段,每个班有一个同学状态不好,并不是新鲜事情。

  听别人家的事情觉得不痛不痒没关系,厌学之类的事情千万别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防微杜渐最是家长必须做的,尤其是不好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存在有万分之一的发生几率,像某学校初一生做丑事还拍视频那样的在过去就是直接送工读学校,社会对这些家长也没啥可说的=社死。

  生命最重要,成绩没有健康重要。

  我还在寻找逃避高考的不卷通道,当然也在找高考热卷之中相对不卷的通道。

  这种通道卷与不卷的热度也是动态的,

  比如港校申请随着雷卡丘新政及内地就业大形势而变得越来越卷。

  周六晚讲座的时候我用了一个最新的网传信息:

  香港理工大学截止到上周五已经收到18.8万份申请,每份申请费是450港币,仅申请费就高达8460万港币。

  香港理工大学对于非常关心时政的北京家长们来说是值得重视的新热点,尤其是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EMBA学位又添新亮色。当然,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香港本科留学的意义并不只是与境外同步留学而且省钱,更多的也要考虑卷研申港硕、英硕、美硕的便捷性,甚至于未来无裙带前提下的就业难易程度。

  可能有些家长看不懂想不懂的道理,但在我眼里结合我自身打拼的经历,我认为那是非常浅显的,私下简单沟通就可以了,没必要在讲座上专门去讨论。

  各花入各眼,任何升学通道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甚至最浅显的道理便是:

  性价比最高的升学路线一定不是大众最熟知的。

  很多家长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式,当然也真有相当数量的处于信息茧房之中,我们没有义务更没必要去唤醒他们增加自己孩子的竞争难度及升学压力......

  我们只需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好!!!

  贰

  如何激发自驱力

  早起步缓给油的意义便是

  趁孩子自主意识尚未觉醒的时候,家长尽量用学习知识来充填孩子的头脑。

  越大越不好弄,主要是应试道路确实违反孩子成长的天性甚至人性,

  靠孩子人性化的自我萌发显然不必期望他/她的高考波段可以达到多高的上限。

  所以在这里,家长就要有取舍,是否牺牲一些分数保留孩子的个性?尺度又在哪里?高考成绩底线是多少?

  这都是这类家庭需要解决的实战问题。

  也值得在这些问题抱团取暖,毕竟流量体的舆论导向太坑人。

  今天群里传了一个全国奥数名师谈今年浙江省高联数学竞赛第11名来自宁波一所文艺更有名的省重点中学。

  而这位同学一直也是文艺范成长路线,并且被中国棋院招收过。

  其实最后提及的经历才是旁人无法复制的重点:

  被中国棋院招收进来的孩子智商正常也应该是150或更高的。

  这位同学天赋异禀。

  类似的,尽管北京有极少数同学天赋不高但凭自己或父母陪读的努力+超人运气考入北大、清华,但毕竟是极少数,

  在北京,北清娃就是北清娃,他们首先是有强烈自驱力及高度自律性,并且和同学一样甚至更有效率地努力,其次便是天赋更好。

  天赋不够好的上限但非常勤奋的上限目前在北京高考来看比较明确的是两财一贸。

  天赋非常好但完全不努力的上限必须考虑非个人因素,意思是这类同学在中考就没考进好高中,受校际因素制约现象非常严重。

  在赋分制的残酷环境之下,普通重点中学天赋好但不努力孩子的上限也就是620分,

  而中考并不需要太多天赋,勤奋但不是那么特别聪明的孩子能够考入北京四中,而北京四中在赋分制的这几年的均分正好是两财一贸分数线。

  两财一贸指的是: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贸易大学

  除了做好保/食/洁的本职工作以外,高中家长还要及时把握孩子的定位。

  这说的是优秀生,普娃的妈妈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给孩子留白。

  要相信:

  只要孩子自己有想法,就如李白老先生所说的那样:

  天生我材必有用

  再有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叫普通高等院校?难道还有不普通的?
下一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什么,有哪些院校推荐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