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丨看浙师大、宁大、浙理工的创新实践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动员全省高校聚焦山区26县发展所需所盼,充分发挥干部人才专业优势,集成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各高校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干部人才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在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彰显了担当,展现了作为,贡献了力量。现将首批30个创新案例的有关经验做法予以刊登连载。

  “教育之江”推出栏目“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 ?浙江师范大学? ?-

  

  

  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系统谋划“教育共富”。坚持系统思维,通过科学规划、专班推进,加强对山区26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服务山区26县十大行动计划》,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服务浙江山区26县教育发展工作小组,以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研究机构为项目实施单位,为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智力和科技支撑。

  

  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发挥学校学科人才优势,统筹做好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全面助力教育共富。与衢州、天台、龙游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多地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办学和教育科研合作研究。每年承担20余个县(市、区)的“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平均每年送教场次达200余场,与中小学各层次6000名左右的教师互动交流。在全校遴选10名左右优秀博士,赴山区26县挂职教育局副局长,目前项目已纳入省“千名干部互派交流工程”。在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专门面向山区26县定向招生30人,在丽水等地设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学点,筹办山区26县教育局长教育治理能力高级研修班。

  

  搭建平台,促进共赢,打造教育“共同体”。通过“论坛+联盟+研究院”的形式,构建服务山区26县教育共富的常态化、长效化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创办首届浙江省山区26县教育共富发展论坛。成立山区26县教育共富发展联盟,聚焦服务教育局长专业成长、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服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筹建浙江省基础教育共富研究院,设立“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特色的山区教育振兴与均衡发展模式”系列课题,努力形成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样板研究成果。

  -? ?宁波大学? ?-

  

  

  三员协同,中心辐射。早期,学校科技特派员骆其君教授在苍南引进坛紫菜“浙东1号”新品种,开展示范养殖,帮助编制紫菜采收机标准。2021年8月,学校组织部选派海洋学院胡朝阳博士作为苍南沿浦镇云亭村农村指导员并挂职沿浦镇党委副书记。2021年11月,学校设立苍南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并选派海洋学院甲壳类种质资源专家王欢副教授作为常驻工作专员,每年驻点时间3个月以上,逐步形成“三员协同”服务新模式。“三员”分属藻类、甲壳类、植物资源利用等水产学科方向,均属高层次人才。“三员一中心”是学校服务苍南的桥梁,有力推动宁大水产人才全面对接苍南农业。

  

  内引外联,深度对接。骆教授是苍南紫菜协会的高级顾问,他多次协助联系政府及农户到福建、江苏等地进行产业交流。中心和农指员牵线,促成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与苍南共建亚热带海洋滩涂研究院,并组织沿浦镇村领导前往台州三门考察青蟹、缢蛏等养殖产业,联系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团队,开展滩涂生态资源调查评估,助力滩涂贝类养殖。2022年“三员一中心”走访多个沿海镇,收集紫菜包装加工保鲜及产品开发、青蟹养殖技术、稻蟹共作模式等需求,通过以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春琳教授为代表的专家现场指导与培训,稻蟹共作、青蟹养殖等技术需求得到有效解决。

  

  项目运作,品牌效应。骆教授帮助引进海带新品种,在浙江省首次开展优质海带苗培育及产后实验,助推了海带苗新产业。2022年,中心协助沿浦镇实施了紫菜晒场立体养殖利用项目,即在紫菜晒场架子下方养殖青蟹。今年8月,中心牵线从三门订购2万只青蟹一期苗,投放至沿浦镇紫菜晒场,该项目预期收益颇丰。科技特派员赵雪琳与当地公司合作引进栉孔扇贝新品种,在赤溪镇大黄鱼网箱四周进行吊笼养殖,有效取得了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 ?浙江理工大学? ?-

  

  

  在“选”上出实招,选优配强帮扶干部。秉承“用对人是最有效的帮扶”这一理念,在选优配强干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精准选派。小白石村山林资源丰富,结对伊始选派生命医药学院优秀博士作为农村指导员常年在此驻扎,随后增派艺设学院优秀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配强地方研究院团队。选派具有10多年高校中层干部工作经历、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担任研究院的院长,锚定轴承、纺织、新材料等常山支柱产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学校与常山县签署《深化合作战略协议》,共建常山研究院。

  

  在“育”上花心思,智力支撑产业发展。坚持“人才育在产业链,育好人才助发展”,点燃智力支撑产业发展“强引擎”。教授博士下沉,助推企业发展。常山研究院积极构建“人才+科研+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合作建立省级博士创新站,开展“博士进企业”专项结对,12支教师团队以“频繁跑、往下扎”的拼劲,深入浙江辰通、常山亚瑞、康辉纺织等100余家地方企业攻克“卡脖子”问题,实打实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践服务育才,助力文化兴村。科技特派员组织500余人次大学生走进小白石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爱辣胡U”集、“创意工坊”“助农直播”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助力乡村建设中厚植“乡土情怀”。

  

  在“用”上见实效,释放干部人才活力。坚持实干鲜明导向,不断激发干部人才活力。农村指导员甩开膀子扎根当地走村入户,推进“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村低收入农户100%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推动柚香谷火车餐厅旅游产业项目落地,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干出样子,积极组建人才团队,为胡柚、辣椒这些“土字号”特色农产品穿上“品牌新衣”,设计制作辣椒、胡柚IP形象、表情包、文化衫等一系列文创衍生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等途径让老百姓鼓起了“钱袋子”。坚持数字赋能,为白石镇设计了“共富果园”“未来驿站”等数字化线上平台,有力提升了传播宣传效果。

  责任编辑丨顾俊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上一篇:今朝有酒今朝醉,李白
下一篇:一年来,这所“全国唯一”大学频频牵手国内外名校,大动作不断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