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

  总第286期 2022年3月20日出版

  双月刊 1955年创刊

  目 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全球化理念与实践

  李 丹

  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路线图”的哲学意蕴

  袁 航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的文明演变思想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淑梅

  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道路

  董伟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问题探赜

  ——价值指向、基本原则和理论成果

  赵华飞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耦合

  ——历史、理论与实践

  秦 龙 刘禹杉

  公益与社会治理

  技术化与专业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路径

  陈友华 邵文君

  治理吸纳慈善

  ——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总体特征

  朱健刚 邓红丽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

  [特邀主持人:乔以钢 教授]

  新型主流媒体与性别平等文化传播

  陈 宁

  《词学季刊》与20世纪30年代女性词传播

  徐燕婷

  美国文学地理研究

  行走诗学

  ——20 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巴黎都市漫游与都市景观

  刘 英 石雨晨

  哈德逊河:如画风景与美国民族身份建构

  李 莉

  中国古代史研究

  明代江南的役田、义田与宗族

  常建华

  崇神祭物与求吉辟邪

  ——基于考古资料的汉代相关社会风俗探讨

  刘尊志

  美洲史研究

  北美早期非正统行医者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诉求

  丁见民 李泽源

  16世纪欧洲人视野中巴西印第安人形象的转变

  潘 芳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高质量进口

  李 磊 马 欢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沿线省市产业结构优化

  陈瑞华 王 飞

  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制度化探索

  薛有志 西贝天雨

  论文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全球化理念与实践

  李 丹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路线图”的哲学意蕴

  袁 航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消除绝对贫困、为共同富裕创造前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运用系统论整体论方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历史观、价值论、方法论上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哲学逻辑,系统回答了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不竭动力、实现路径三方面的问题。阔步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当全面总结共同富裕“路线图”深刻的哲学意蕴,准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系统性整体性的方法论内容,多渠道拓宽共同富裕之路。

  马克思的文明演变思想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淑梅

  摘要: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使社会有了大量自由时间;资本以殖民侵略和掠夺方式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资本的统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都扭曲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促使其走向解体,被社会主义的高级文明形态所代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道路

  董伟伟

  摘要: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指出它具有不彻底性和虚假性。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人民民主是人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民主,是人民充分参与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并付诸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先进和最管用的民主,代表着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方向。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问题探赜

  ——价值指向、基本原则和理论成果

  赵华飞

  摘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进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一是满足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二是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三是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话语来宣传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坚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统一;三是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相统一。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新成果,主要包括群众路线思想、中国革命道路思想、革命战争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耦合

  ——历史、理论与实践

  秦 龙 刘禹杉

  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观察视角,科学预测了世界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空前加深的联系与交往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逻辑贯通、实践关联,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髓要义的当代承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图景的现实布局。

  技术化与专业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路径

  陈友华 邵文君

  摘要:当前,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了治理场景中的重要议题,然而,技术化与专业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尚未被充分阐释。基于此,通过对社会治理现状与需求的分析与探究发现,一方面,社会治理专业化能够实现对社会变迁的回应,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技术化能够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公共服务的高效与精准,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服务效能。进一步而言,借由技术化与专业化之间的对话与互构,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发展趋向多元化、精准化、高水平与高效能,亦可有益于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治理吸纳慈善

  ——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总体特征

  朱健刚 邓红丽

  摘要:新时代下,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生了新的转型,呈现出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治理吸纳慈善的核心是国家汲取能力,国家汲取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中,公益慈善组织正从以往分类控制体系下发挥拾遗补阙作用的角色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为国家治理战略目标服务,国家汲取能力也通过治理吸纳慈善得以体现和深化。汲取资源的范畴突破了传统资源观的局限,逐渐向意识形态、行政管控及战略资源领域延伸。在治理吸纳慈善下,国家与社会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与嵌入关系:国家通过意识形态的吸附、行政监管及战略资源的运用有效地汲取了社会资源,而社会组织的合法性与战略位置也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促使那些相对独立的草根组织发生了新的转向:回归社区、回归志愿者的自组织、回归传统慈善以及让商业和企业家担负起自己的公益使命成为民间公益转向的重要形式。

  新型主流媒体与性别平等文化传播

  陈 宁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深刻变革为性别平等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崭新契机。新型主流媒体是我国弘扬性别平等价值观的重镇。使用联合国“媒介性别敏感指标”对《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性别状况评估,辅之以对青年网民和主流媒体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新型主流媒体能多角度展现当代女性的社会风采,为女性媒介形象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能有意识使用新闻事实和科学数据破除性别角色定型。同时,一部分主流媒体的受众具备良好的媒介性别素养,对性别歧视和性别定型现象积极发声。但是,女性在新型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可见度和话语位阶仍明显偏低;单方面强化女性的观赏性和家务职责仍是新闻传播中的常态。这些问题都亟待从法规政策、媒体管理、新闻实务等角度推进变革。

  《词学季刊》与20 世纪30 年代女性词传播

  徐燕婷

  摘要:《词学季刊》是20 世纪30 年代影响最大的词学研究专刊,其专辟女子词录专栏,先后发表23位民国女词人的作品。该专栏有效推进女性词从私人化领域向公共空间传播。专栏作者通过师承关系、他人推荐或书信请益、寄送作品等方式与当时词坛的词家产生广泛联系,彼此互动助益其作品在专栏发表。《词学季刊》的词坛消息栏目也成为女词人词集介绍或发行的有效传播窗口。《词学季刊》以女子词录专栏为主,词坛消息专栏为辅,成为20 世纪30 年代民国女性词向社会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平台。

  行走诗学

  ——20 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巴黎都市漫游与都市景观

  刘 英 石雨晨

  摘要:行走是体验城市的最基本方式, 经典的城市行走文学形象是19世纪巴黎“都市漫游者”(flaneur)。20世纪早期的巴黎作为引领世界文艺创新的中心,吸引了众多美国作家和艺术家纷纷汇聚塞纳河畔,漫步巴黎街道。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通过回忆录、小说、新闻报道等不同叙事形式诉说巴黎的城市空间体验。20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巴黎都市漫游既承袭了19世纪的传统印记,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代的鲜明特征,概括为以下六点:城市漫游者兼世界主义漫游者的双重身份、法国与美国之间的阈限人、与都市人群的主动融入、日常都市景观的具身体验、对流动性加速的反思、战争创伤后的救赎。

  哈德逊河:如画风景与美国民族身份建构

  李 莉

  摘要:风景是建立民族认同感的最佳方式之一。哈德逊河被誉为“美国之河”,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风景成为早期美国的象征,是美国民族身份构建、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之旅的参与者。从独立战争到美国内战前的19 世纪中叶是美国自我意识觉醒和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众多文学家、画家、历史学家和景观园艺家审时度势,借助哈德逊河的独特风景,从两个方面助力民族身份构建:一是通过描绘哈德逊河流域的如画风景美,激发美国人热爱家乡的情怀,培养民族意识,增强国家凝聚力;二是揭示河流风景背后的深层意义,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层面为构建民族国家做出贡献。

  明代江南的役田、义田与宗族

  常建华

  摘要:明代江南常州、苏州等府苦于赋役征收过程中的重赋“虚粮”,设置役田应对。无锡顾氏、华氏的事例说明,设置义田与役田不仅是为了完役,也是为救济族人。义田与宗法关系的讨论集中于江南地区,唐顺之提出了义田起于大宗之废的观点,王樵特别强调义田统理族人的作用,王世贞认为义田使得社会公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源于儒家宗法观念中余财归宗、不给资宗与“博施济众”仁政思想。明代士大夫设置义田也是效仿范仲淹,正统时杨荣与成化弘治时期徐溥、陈宗鲁、华守吉义庄较早设置,模仿者不少,士大夫对此互相激励。徐溥义田事例,导致明廷给予义田明确的政策,影响深远。明代江南义庄是作为宗族建设一环出现的,成为宗族制度的重要有机部分。

  崇神祭物与求吉辟邪

  ——基于考古资料的汉代相关社会风俗探讨

  刘尊志

  摘要:汉代,在大一统的背景下,社会风俗和观念及其内容、内涵等均获得较大发展,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崇拜神仙、祭祀物品、求吉纳祥、辟邪驱恶等作为汉代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关系较为密切,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考古资料所体现“崇神祭物”与“求吉辟邪”的社会风俗及其观念、内容等十分丰富,对研究汉代社会风俗乃至汉代社会内容均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北美早期非正统行医者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诉求

  丁见民 李泽源

  摘要:北美早期历史上的行医者,既没有因循英国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的三级行医者体系,也很难按照美国学者所谓的常规与非常规医生的二分法来描述。实际上,北美行医者种类繁多,而且各个群体的行医目的和诉求各异。精英专业医生无疑以追求医学专业化为目标,牧师医生则以服务政治与社会为诉求,普通白人医生、白人民间医生、女性行医者以及少数族裔行医者多追求经济利益、依赖行医谋生,更有行医者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则通过行医展现其独立性,维护他们的社会文化权威。

  16 世纪欧洲人视野中巴西印第安人形象的转变

  潘 芳

  摘要:1500 年葡萄牙人首航巴西将当地印第安人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也开启了欧洲人认识当地印第安人的过程。16 世纪,欧洲人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葡萄牙人和法国人的书信、记录及回忆录等。通过这些媒介,欧洲人对巴西印第安人的认识始终徘徊于想象与现实之间,从原始人到野蛮人再到散漫人。本质上,欧洲人视野中印第安人形象的转变是巴西由印第安人社会向殖民地社会转变的结果。

  “一带一路”倡议与高质量进口

  李 磊 马 欢

  摘要:采用2010—2019 年中国与各国开展进口贸易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事件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可以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口规模和进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以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且效果稳健;其进口扩张效应在国内各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更有利于技术含量高、生产工序复杂的工业产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进口。此外,对产品进口质量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产品质量有提升作用,同时能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对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沿线省市产业结构优化

  陈瑞华 王 飞

  摘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三维指标,基于2010—2019 年中国285 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省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主要通过贸易调整供需机制、投资环境优化机制和科技创新改革机制促进了国内沿线省市产业结构优化,相较于“一路”沿线省市,“一带”沿线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更强。

  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制度化探索

  薛有志 西贝天雨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议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更需要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中,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中负责社会责任事务的组织机构,可统一命名为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它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活动在利益相关者纽带作用下相互融合的实践产物,由企业高层设立并领导,触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且具有外部治理职能。通过对《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的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程度越高,相应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层级越高;相较于经理层领导的委员会,董事会介入的委员会制度设计更为成熟。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制度化的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应从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驱动力、制度设计以及影响后果等方面开展研究,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上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下一篇:医学到底有多火?安徽投档线排名前6的大学都是“医学院”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