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泰伯高考703分成状元,却被美国11所名校拒绝,结果怎样了?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原标题:李泰伯高考703分成状元,却被美国11所名校拒绝,结果怎样了?

  从小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能获得一份好工作。”

  每当自家的孩子调皮捣蛋,或者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总会提起“别人家的谁谁谁”。

  似乎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处处都比自己家的孩子优秀不知道多少倍。

  像李泰伯这样,高考拿到703分优异成绩的学生,应该是“别人家孩子”里最优秀的代表了。

  不少家长都感慨,要是自己也能培养出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该有多好!

  然而让大家大失所望的是,这个高考703分的有一学生竟然被美国十一所拒绝!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十年后的李泰伯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李泰伯

  独立人格的培养

  李泰伯一家三口住在丰台区某个军队家属院里,因为父母都专注于对学术的研究,家里也没有什么豪华的装饰和家具,他的父母也不似其他父母般那样只会逼着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

  相对于成绩来说,李泰伯的父母亲更加注意对他的性格培养,他们把李泰伯当成一个小大人来平等对待,平等交流。

  从来不会因为他是个小孩子就替他拿主意,也不会忽视他的一些需求,让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做选择。

  小学升初中时,李泰伯的父母亲希望他能够选择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但是李泰伯却有自己的想法,选择了人大附中,成为住校生。

  李泰伯

  虽然父母很舍不得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到学校住宿,他们很不理解孩子的坚持,却选择尊重他的选择。

  李泰伯在父母的培养之下,成为了一个喜欢自己思考,并且独立承担选择后果的男孩子。

  放手让他去闯荡

  李泰伯小学时候在音乐课上选修了电子琴,从简单的音阶学起,后来能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虽然不算特别出色,但是他是真的喜欢。

  为了满足他的兴趣爱好,父母悄无声息就买回来一架钢琴,让他可以在家里培养兴趣爱好。

  但是和其他家长不一样,他们没有强制性要求李泰伯一定要好好弹奏钢琴,否则就对不起这个钢琴的价格。

  李泰伯

  原本孩子只是一时兴趣爱好,如今却变成了被父母逼着学习,性质变了,他的想法也会随之改变,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李泰伯父母亲支持他学钢琴,不是为了让他考取什么证书,而是让他多一些人生体验,陶冶情操。

  除了让李泰伯广泛涉猎美术、科技发明等领域,还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乐趣。

  这位开明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到外面增加见识,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一次的路途费用就要花费掉两个人小半年的工资也不介意。

  正是父母这样开明的教育,让李泰伯得以在初一时就获得学校交换生的资格,到英国去学习交流。

  这一次在英国的所见所闻,都让李泰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他以后留学美国奠定了基础。

  李泰伯

  全方面人才

  父母还一直教导他,在学校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自我锻炼也不要落下。

  在这样开明父母的教导之下,李泰伯在高一时成绩就很突出,还在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时获得了北京赛区的一等奖。

  在这次的获奖者中,李泰伯的年纪是最小的,正是因为小小年纪就有这样聪明的头脑,北大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愿意直接录取他。

  对于中国的莘莘学子来说,北京大学可是梦寐以求的学府,能够在这里上大学,那可是无上的荣耀。

  李泰伯竟然年纪轻轻就能获得保送北大数学系的资格,如何让人不羡慕?

  这样一个成绩优异,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尖子生,却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男孩子。

  李泰伯文集

  高二时就是班上的班长,负责班里的大小事务,还成为了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席,还是鲁迅纪念馆的讲解员。

  这些职务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锻炼,让他成为学校的领导人物,是学校里人气最高的领导者。

  经常组织和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虽然他不像别的学生一样,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但是他的成绩却从未下降过。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是怎么样做到的,李泰伯却说提高学习效率,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延伸,从更高的角度来把握一门学科。

  北京理科的高考状元

  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又有组织才能的李泰伯也用他高考成绩回报了养育自己的父母。

  李泰伯

  当成绩出来那一刻,他父母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脸,703分!北京2010年的理科状元!

  在高考前夕,他的父母曾经劝过李泰伯,既然已经获得了北大的保送资格,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才对。

  可是李泰伯却不想到北大去上学,因为初一到英国做交换生的经历,让他一直都想要到外面去闯一闯,看看世界的大好风景,所以从高二下学期,他就开始申请国外的著名大学,也陆陆续续参加了十几所知名大学的比试、面试,但都没有通过录取。

  这样的结果是许多人都没想到的,毕竟李泰伯可是一个理科状元,而且在学校期间,两次获得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等奖,两次深入到北极去参加考试,高中参加作文竞赛,还获得了二等奖,这样的学生竟然会没有通过录取,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李泰伯

  还有一些媒体记者怀疑李泰伯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不被录取也是理所应当。

  所谓的“高分低能”是指在学习成绩上异常优秀,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在生活上却是一个完全不能照顾好自己的人。这种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巨婴”。

  在中国,因为家长都特别关心自己家孩子的成绩,所以除了学习以外,其他的事情都大包大揽,替孩子承担,让他们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面。

  也是这种心理,才导致很多学生在考上大学后没多久,就被学校开除,因为离开父母的他们根本没办法生活。

  李泰伯

  被拒绝的真相?

  但是李泰伯却不是这样的学生,他之所以会被这十几所著名学校拒绝,他事后也曾做过反思,有以下这几点原因:

  申请时间太仓促,他决定出国的时候已经是高二下学期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再来申请这些学校,时间太紧急。若是能够提前个5年,结局或许会不一样。而且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李泰伯申请的还是全额奖学金,被拒绝是理所应当。

  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不算很高,这个测评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到美国名校学习还有能否拿奖学金的重要考核之一。

  对美国的了解不够深刻,对于美式竞赛获得的成绩不够理想,这都是他大意导致的。

  太过全面性地展示自己,想将所有的优点都展现给美国高校的负责人,但是太过全面就导致没有重点,李泰伯应该着重强调一两个闪光点,这样就能被大家所记住,其他的优点可以在以后相处中慢慢了解。

  李泰伯

  美国需要的人才

  “高考状元”在中国是被大家所关注的,但是在美国人眼里却黯然失色。

  他们从来不以成绩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美国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录取学生时,考虑的方面也比较多,像是他们高考的分数、平时的成绩、再加上申请者的综合素质。

  美国大学更倾向于录取这个学生,能够给他们的学校带来什么好处,他们并不需要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要成为他们著名高校的学生,不能只会学习,还要看这个人是否有创新思维,能够具有创造性。

  在申请美国名校,成绩只是最低的门槛,还要看你是否能在申请的时候展现出你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然而外界媒体却从不肯听李泰伯的这些解释,他们只觉得他是眼高手低,就是传说中的“高分低能”,对此加以报道。

  李泰伯

  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污蔑,李泰伯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挫败,昔日的理科状元,如今成为了别人的笑柄。

  大家还通过李泰伯的事情借机来讽刺教育的缺陷,从来没有一个人关心李泰伯的想法。

  很多人都在背地里将他当成饭后余资来讲述,不过内心强大的李泰伯却不在意这些。

  他没有被别人的批评和冷眼自暴自弃,陷入没有意义的彷徨和迷茫,而是静下心来思考。

  他从小到大就被父母灌输要自己承担后果,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努力争取,所以在一开始选择走出国门,他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李泰伯在别人忙着看他笑话的时间里,做好了人生的规划,最终他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的电子系。

  李泰伯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觉得这个选择太过于冒险,若是万一这次再出现什么意外,孩子岂不是就此耽误了?

  不如老老实实到北大去学习,毕竟这条路最稳定,风险也小,而且北大也是知名院校,孩子未来不会差。

  面对父母的反对,李泰伯始终坚持,还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自己虽然喜欢数学,但是对那些电子科技更感兴趣,他猜测电子科技的更新会越来越快;

  他不喜欢自己的人生被别人安排,自己的人生就应该自己抉择,活出更多的可能性。

  父母在这个事情上和李泰伯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辩论,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李泰伯的选择,不是被他的理由所说服,而是觉得他们不应该多加干涉孩子的人生。

  李泰伯

  “这一次,我们真的不赞同你的选择,但是我们依旧会选择支持你,儿子你放手去做吧。”

  在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后,李泰伯也更加发愤图强,最终考出了703分的成绩。

  而他也成功考到了清华大学的电子系,为祖国的电子发展贡献力量。

  在进入清华大学一年的时间内,李泰伯就拿下了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的资格,而这也是实现他梦想的第一步。

  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要到美国名校读书学习的想法,既然不能直线到达,那么多绕一点路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多人觉得上了大学就可以停止学习,每天只需要到课堂上点个到,每学期只要保证不挂科就算好学生了。

  但是李泰伯却不一样,他始终记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在香港学习一段时间后,再一次向美国的麻省理工提出了申请。

  李泰伯

  这一次,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准备了三年的时间,最终被麻省理工大学所录取。

  不管在哪个学校,他都没有停止学习,这才是最可贵,最难得的地方,也是他从父母那里学习的宝贵的精神。

  身教胜于言传

  李泰伯的父亲是一个博士,很多人都觉得既然有一个这么高学问的父亲,对待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加用心,会经常抽时间辅导学习。

  但其实不然,在李泰伯很小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的父母亲很忙,他们总是要忙于自己的“功课”。

  尽管母亲只有高中学历,可是她却从未停止过学习,将近50岁的人了,不知疲惫,从不将学习当做是一个苦差事。

  李泰伯

  在他们家里,李泰伯是看电视时间最多的人,但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也学会拿起书本学习,不再将时间浪费在电视上面。

  正是他父母这样从不停歇,永无止境地追求学习,李泰伯才会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在初三的暑假中,他就通过自学将高中的数学课程全部学习完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在李泰伯身上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麻省理工大学读书期间,他攻读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在毕业后也没有选择到社会上工作,而是继续攻读硕士。

  越是著名的学府,越是学习氛围浓厚,在麻省理工学习期间,李泰伯也有幸到剑桥大学去交换学习,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李泰伯

  他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萌生了想要一直学习下去的想法,既然在这个领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那就换一个领域学习。

  在他的不断努力之下,获得了医学还有理学双学士的证书,还拿到了博士的证书。

  当初那个被美国十一所学校拒绝的李泰伯,如今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到美国大学读书的希望,还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还有奋斗过的汗水。

  如今已经28岁的他,再也不是那个昔日青春热血、不知好歹的莽撞少年,而是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学者,在不少杂志上面都发表过文章。

  他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也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告别了“高分低能”这个称号。

  李泰伯

  当他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被美国十一所高校拒绝时,李泰伯只说了四个字:“感谢拒绝”。

  若不是这一段经历,或许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不会如此坚定地奔着美国著名大学去。

  若是他当时被别人的看法所累,迷失了方向,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李泰伯。

  虽然这个成绩晚了十年,但是只要坚持,只要不忘初心,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就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不要被别人的建议和好意所左右,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对于李泰伯这个选择,你怎么看呢?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复旦事件”后,在美国端了7年盘子的天才,为何屡次被提起?
下一篇:全球一张图,武大造!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