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9月全面推行!“幼小衔接”究竟该怎么衔接?课堂上应注意什么?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2022年秋季学期起,“幼小衔接”工作将全面展开。《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昨日(16日),一场关于北京市幼小衔接课堂教学的研讨会,探究了“幼小衔接”的有效打开方式。

  据了解,这场研讨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召开,很多专家、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会上都说了些什么?

  重视孩子的心理建设以及家校配合

  北京市万泉小学副校长金毅表示,教学准备必须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建设、家校配合。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孩子的幼小衔接是三方合力的产物,家长和教师要从6大方面予以关注——新的心理状态、新的家校课题、新的养育目标、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家校关系、新的生活规律。

  在环境适应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同时加以个性化陪伴与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家长也要积极传递正面信息并信任孩子。

  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听课、写字等方面的困难与不适应,从而产生一些障碍,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零起点”教学就是要系统而全面地为一年级新生建立一个能够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学习原点,通过营造“倾听、质疑、表达、反思”的课堂文化,实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目的。

  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知识不是一学就能学会的,要学会放慢脚步,通过不断总结、归纳、巩固的过程,才能把碎片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框架,融会贯通,做到真正的“学会”。

  《民生周刊》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很多学校都展开了相应工作,

  保证幼小顺利衔接

  两个班主任教多学科

  清华附小开发了“启程课程第一周”等实践探索,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探究性学习,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同时还开展了关于在一年级包班制的教育教学方式,即两个班主任教多学科,两个班主任如同一个家庭的“爸爸”和“妈妈”,既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又能在班级管理上向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主班、配班两位老师的模式靠拢。

  为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双向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顺利过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儿童拥有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提供了有益参考。

  唱跳说画,用“宝宝”能懂的方式学知识

  在“北京市幼小衔接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万泉小学的3名学科教师分别带来了《大小多少》《古人计数》《Happy Sharing》语数英课程。

  语文课上,以边唱边跳看字卡的方式认识汉字;数学课上, 用动手摆弄的方式了解计数方式;英语课上,以交流游戏的方式用英语说出数字。老师们针对小一新生们的认知规律,将授课方式“低龄化”,让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收获趣味,更吸收知识。

  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互助学习,其中不仅会用到英语词汇,同时也会将数学知识穿插其中。在互动趣味中,打消孩子们对课程的陌生感。

  通过游戏让“小豆包们”感受到小学的一些生活

  山东青岛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孙文月表示,“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孙文月说:“我们现在就会和小学进行相互教研,通过游戏感受到小学的一些生活,我们更多还是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作息。”

  值得一提的是,

  在趣味学习过程中,

  要谨防形式快乐内容肤浅!

  不可否认,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趣味学习情景,有助于实现“小豆包们”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身心协调发展,最大程度消除孩子们对学校的陌生感。可以说,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小朋友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性方面的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趣味学习的“游戏”过程中,是需要教师指导、启发与支持的,毕竟课堂上的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儿童的教育产生作用力,因此,我们要避免在授课过程中,仅注重形式上的快乐而忽略了内容上的肤浅。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举报/反馈

上一篇:教师暑期研修(44)| 甘肃省环县环城小学梁丽:诵国学经典 育国之栋梁
下一篇:教育培训机构双十一怎样快速招生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