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为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为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清镇市实施“大数据+”教育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笔

  清镇市太平小学学生跟着“互加计划”网上老师上美术课。

  在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下,“大数据+”教育应运而生。“一块黑板、两支粉笔、三尺讲台”不再是学校课堂的标配,越来越普及的网络、电脑、平板变成智慧教育“三件套”,传道授业打破了时空限制。

  在探索实施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工程中,清镇市健全“一个网络”,用好“两个平台”,完善云、网、端“三级架构”,突出“四种角色”,涵盖“教、学、考、评、管”五大内容的应用体系,总体规划、统筹建设、分步实施,全力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环境,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一体化发展,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模式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

  夯实基础:搭建智慧教育起飞平台

  使用智慧课堂三年了,清镇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老师翟艳深刻体会到了智慧教育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智慧课堂里可以运用网上评卷,不仅效率大大提升,还可以通过学情分析,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对于提升学生成绩大有好处。”翟艳老师说,同时,智慧课堂还能通过课前预推电子导学案与预习资源,课中构建多维度课堂互动情景、课后及时开展检测与评价,师生互动和沟通都比原来顺畅多了,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实,“大数据+”教育的魅力绝非仅此。早在2016年,清镇市就以大数据为引领,制定了《清镇市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2017年启动实施“清镇市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工程”,按照“12345”的建设思路进行探索实施。

  “12345”建设思路即健全“一个网络”,建设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教育城域网;用好“两个平台”,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平台和接入国家教育管理平台;完善云、网、端“三级架构”,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三级应用管理;突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四种角色”;涵盖“教、学、考、评、管”五大内容的应用体系。

  清镇市教育局教培中心副主任徐刚举介绍,为确保“大数据+”教育工程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应用,清镇市不遗余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各校宽带出口不低于100M;清镇市教育城域网基本建成,86所公办中小学(90个校区)实现电信光纤网络全覆盖,1625个信息点开通互联网。

  在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中,全市公办中小学所有教学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十三五”以来累计补充班班通设备1710套。

  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中,建成可服务全市10万师生的教育云平台,平台现有教学教材资源12万件,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校120所,“实名注册、实名认证”教师和学生数达到49115人。

  在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清镇市率先在清镇市第一中学、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智慧教育试点。实践证明,“大数据+”教育可有效推进学校课堂改革实践、大幅提升教师专业技术素养、全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今年,清镇市第一中学搬进了新校区。学校分管教育信息化的副校长郑鼎表示,学校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示范引领、活动促进、竞赛强化等方式,持续推动“大数据+”教育工程在学校的推广与应用,确保新学校有新气象、新时代有新作为。

  注重推广:培养勇于创新师资队伍

  11月份,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又接到六枝特区教育局第一教研协作区的邀请,准备赴六枝特区第九中学开展“智慧课堂”与信息化教育的观摩研讨交流活动。“随着智慧课堂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学校和单位到学校来参观学习,学校也受邀参加各类交流活动,相信随着智慧课堂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智慧教育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党德念说。

  时间回溯到2016年9月,清镇二中紧跟时间潮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与科大讯飞公司进行前期合作试验,开通智学网评卷系统,在学校七年级一班和三班进行智慧课堂试点,后在全校推广开来。

  在推广过程中,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采取边培训、边学习、边实践、边推广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信息化理论培训、推广示范课的方式,选择敢于创新、技术熟练的教师带头实践,带动广大教师学习系统应用。同时,利用每月的家长开放日、每学期的家长开放周活动,让家长也参与进来。

  作为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八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娄丹在智慧课堂推广之初还有些许抵触情绪,但真正使用后发现其有诸多好处。“我教的是英语,智慧课堂的利用,对于提升口语朗读、限时阅读都很有帮助。同时,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将课前的预习、课中的互动、课后的提升融会贯通,学生接受得很快,学习成绩提升也很明显。”如今,娄丹已是应用智慧课堂的个中能手,到很多学校进行英语示范课展示。

  为推动“大数据+”教育工程取得实效,清镇市通过组织“优质课”评比、教育资源评比、平台应用交流等活动,充分挖掘本地名师资源,带动全市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和教育云平台深度应用,在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清镇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及专项培训相结合,实现全市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全覆盖。其中,智慧课堂应用培训师生400余次,累计达3.2万余人次;云平台资源应用分乡镇到校培训50场次、培训教师4200余人。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为线上教育夯实了基础。

  今年疫情期间,清镇市运用可服务全市10万师生的教育云平台,推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同时,运用“空中黔课”资源,推动家庭宽带的普及,实现99%以上学生能够在线学习。对于网络覆盖不到或者存在其他特别困难的学生,清镇市各学校则采取送课上门的方式,保障所有的学生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补强短板:推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每周,站街镇太平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吴鑫都要跟着网络上“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老师上美术课。“上周学的是诗插画,这周学的是画唐三彩,网上的老师讲得细,我们一步步跟着画下来,都能画得很好。”吴鑫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学校里没有美术老师,只能自己画着玩,如今她在网上美术老师的指点下,画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学校也想让孩子全面发展,可是没专业老师上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太平小学校长张勇道出了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困扰。张勇介绍,太平小学共有17个教学班,34位老师,而30多个老师基本都是语文和数学老师,几乎没有美术和音乐等科目老师,上艺术科目时,只能由语数老师兼任。

  变化发生在2019年。太平小学参加了“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选择以美术科目为试点,每周在“互加计划”上找到美术课程,用多媒体在教室投放,学生跟着网络老师学习绘画技巧。现在,上美术课变成孩子们最喜欢的课。

  “互加计划”旨在通过互联网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实现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让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也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让学习更简单、公平、快乐。

  在农村,还有不少乡村学校跟太平小学一样,学校条件艰苦,缺少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能够开足课程,很难开好课程。

  为推动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清镇市于2019年加入“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项目,并专门成立助教团队,培训助学老师,搭建交流平台,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缓解学校学科教师的紧缺,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助学老师与孩子共同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一根网线补师资不足短板,一次课题实验改变一方教育。截至目前,清镇市参加“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项目的共有76所学校,871个班级,694位教师,惠及2万余名小学生。

  “大数据+”教育工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水平,更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了教育均衡。下一步,清镇市将不断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机制,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全面应用,向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阔步前进。

  来源:贵阳日报

  编辑:杨秀攀

  审签:魏成华

  举报/反馈

上一篇:成都营养师培训学校(最新政策、消息、报考攻略)
下一篇:手工制作小金鱼发饰,这个新年年年有余,吉祥又漂亮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