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看高中名校如何玩转“智慧课堂”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1-26
手机版

  传统教育领域正在逐渐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现在,自主使用信息化平台的学校越来越多,很多名校已经在探讨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智慧课堂”,正是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5分钟时间快到了,第六小组的组员还没有提交实验报告,稍微抓紧点。”北京十二中生物课老师王博文提醒现场的学生。

  11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体育馆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这场名为“智慧共生”的课堂,吸引了全国多所高中学校的老师们前来观摩。

  现场屏幕投射的内容,是北京十二中高一年级学生正在使用的“智慧课堂”终端画面。学生与老师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接入“智慧课堂”平台系统后,老师上传的课件及辅助教学的图片、视频等,会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随堂实验报告、测验等,也可通过拍照随即上传到平台,供老师审阅。

  这类“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曾经信息技术较难介入的传统教育领域,也在逐渐与技术融合。现在,自主使用信息化平台的学校越来越多,很多名校已经在探讨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

  “智慧课堂”怎么上

  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今年秋季开学两周后,由学校提供平板电脑,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开始使用“智慧课堂”平台上课。有学生评价,这个系统“挺神奇”。

  “智慧课堂”到底神奇在哪?

  回到前文提及的公开课上,这是上午8点开始的高一生物课堂。课堂前端屏幕顶端倒计时在进行,倒计时下方列出了6个实验小组的名单。每组约六七个学生,他们的名字依次列在屏幕上,提交了实验报告的学生,名字会被“标黄”。

  “你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想要验证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学生提交完报告,王文博老师在平板电脑上比划一下,进入点评阶段,屏幕左侧出现一个学生的名字,屏幕正中就是该学生的实验报告,屏幕上端还记录着全班提交的总报告数。

  每个学生什么时候提交实验报告,内容是什么,有可能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更为透明,是否会给学生造成压力?

  一名女学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老师告诉过大家,每个人都有优势劣势,更加了解彼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互帮互助。同学间学习表现更加透明,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另一名女学生说,老师不会公布每个人的实验报告,只会挑选个别进行点评,不会有太大压力。

  8点55分,第二堂物理课准点开始。这次实现了跨空间互动,大屏幕显示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合肥八中的课堂现场。这节课由北京十二中的孙德峰老师和合肥八中的吴丽菊老师共同授课,即“双师课堂”。

  课堂上,吴丽菊老师引入一个问题,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随机抽取了一名学生作答。之后,北京十二中的物理老师孙德峰接过话题,抛出第二个问题,系统开启了“抢答”功能,有一名学生抢答,完成了互动。

  这堂物理课,两边学生均为六七人围坐一桌的模式,分成6个不同小组。各小组桌面上,摆着测力器等实验工具。老师讲解了十几分钟后,课堂小测验被抛出。全班学生的名字依次列在大屏幕上,屏幕上端的秒表开始跳动。3分48秒之后,屏幕显示北京十二中的学生中已有一人提交了测验报告。

  在老师的点评环节,大屏幕上正中央同时显示了两名学生的测验报告,报告旁边列出了该报告主人的名字。

  “我很喜欢这样的‘双师课堂’,虽然跟对方同学没有什么互动,但能知道其他学校的状况,有点彼此PK的感觉。”一名女学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信息技术如何再造课堂

  与“智慧共生课堂”并行的,还有另外6个分会场,分会场里都是北京十二中老师的公开课。

  “我刚刚走了好几个地方,这边生物课结束之后,我去旁边听了一节地理课,还有半节政治课,整体感觉都很不错。老师应用‘智慧课堂’比较普遍,学生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符合我们引入‘智慧课堂’的本意。”广东广雅中学副校长龙国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目前,北京十二中使用的“智慧课堂”平台由科大讯飞开发。广雅中学使用“智慧课堂”有四个年头,除了科大讯飞的产品,还在使用另一个产品,即两个系统同时在使用。

  龙国华认为,“智慧课堂”的引入实现了课堂的再造,依靠信息平台的连接,不仅仅是课堂的40分钟,整个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在延伸。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学习兴趣更浓厚、自主性更强,师生间不分时间空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这类“智慧课堂”,是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

  宁波二中在2016年12月底开始接触“智慧课堂”,目前已经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铺开。

  “我们之前曾经试过‘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实际上都失败了。”宁波二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杨继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时觉得眼前一亮,老师能很方便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情况能很快让老师知道。但是,当时信息传输技术不够发达,这些工具更多就是用于偶尔的课堂表演,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行为中。

  “现在时机逐渐成熟,就像微信的普遍应用,‘智慧课堂’就是类似教学领域的‘微信’。”杨继林说。

  曾经信息技术较难介入的传统教育领域,也在逐渐与技术融合。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前的教育信息化,很多学校比较被动,主要是政府在推动,学界在做一些引导。从去年到今年出现新的趋势,学校自主使用信息化平台的越来越多,很多名校已经在探讨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

  “教育信息化产品市场前景很大,目前实际应用的只是‘冰山一角’。”吴晓如表示。

  信息化虽好也需扬长避短

  11月24日上午,由人大附中、北京十二中、合肥八中联合发起成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首批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深圳中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雅中学等共计12所中学。

  这个联盟旨在通过发起校校、校企间的课堂观摩、合作交流等,实现联盟学校间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丰富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我国课程改革和智慧校园建设。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平台产品的交互性越来越好,平台把老师和学生连起来,响应几乎是一瞬间的。以前作业的完成基本是以文字的形式,现在要看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让他们录一段微课,既节省了纸张,还节省了老师判作业的时间。”北京十二中老师孙德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些名校显然已经品尝到信息化带来的甜头。

  信息平台可以为课堂输入海量课件和资源,现有相对成熟的阅卷系统,能在后台帮助老师评阅客观题,节省老师大量重复劳动。

  24小时即时的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大大提高了彼此间可互动的时间,学生得到更多关照。

  信息平台记录每个学生的成绩、测评表现,还能利用大数据工具帮忙分析某个班级、某个学生的知识难点,让老师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照顾学生个性需求。

  不过,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有利也有弊,如何用好工具提升教育水平?

  “有时候我们为了给学生更多知识,就像喂小孩一样,把什么东西都加工好,一些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没有了。”杨继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些技术看起来很好,但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考究。技术应用是个必然趋势,技术作为一种工具,需要老师发挥主动性,如何应用工具其中大有艺术。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houxx@21jingji.com,libo@21jingji.com)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报名入口
下一篇:江苏2022年专转本报名官网入口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