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重量级”教授意外去世,年仅69岁,死因只有两个字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文|微评教育,专注教育事业,欢迎一起讨论

  导读: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我们都希望在世间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亲戚朋友,即使我们都很避讳这个词汇,但每天仍然会有很多人死亡。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达官显贵,最后的归途都是一样。

  古人经常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使我们的生命终点都一致,但是在世间所做的事情以及贡献不同,大家的认可度自然不同。那些造福百姓或者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人,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随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患病的人都逐渐得到救治,生命得到延续。但是各种疾病都有突发性,很多患者的病情都是突然恶化,依靠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都难以真正实现全面治疗,最终过早地离开人世。

  高校的教授最近成为被关注的重点群体,原因是最近半年以来有大量教授,因各种突发疾病而离世。比如前段时间天津大学顶级教授王东坡在飞机上突发脑出血,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根据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发布的讣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铮先生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离世,享年69岁。此前王铮教授的病情稳定,没有想到在最近几天突然恶化。

  

  王铮教授治学严谨,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二级研究,拥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以及较高的科研水平。其在科学技术的管理方法以及效率提升方面都有诸多成就。曾获得教育部高等院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

  在中科院工作的30多年里面,王铮教授科研成果丰富并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并且为很多政府部门的政策出台提供理论依据。王铮还担任过河南大学教授,由于其出色的研究成果,王铮教授还被邀请成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

  

  王铮教授的本硕博都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于1990年拿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当时国内毕业的博士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王铮教授选择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并成为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治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相关方向研究。

  即使已经达到普通人60岁的退休年龄,王铮教授却依然在忙着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前还带着博士研究生。只是最近突发疾病才停止手头的工作,可是没有想到在接受治疗的过程当中,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最终意外离世。

  

  关于王铮教授的死因,中科院的讣告里面并没有过多提及,只是提到“因病”两个字。笔者发现基本所有70岁以下大学教授的离世,都是用这两个字来说明原因,或许这就是对家属的尊重。最近透露过多的消息,也很容易引起网络的非议,也会给家属带来困扰。

  毕竟家属都是处于极度的悲伤当中,我们也没有必要刨根问底。王铮教授是一位有师德师德,而且有严谨治学态度的学者,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评价非常高,国家也给予他很多的荣誉。这样一位低调的学者,忙碌30多年,却没能好好地享受晚年,确实让人感到很可惜。

  

  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使得我们的中老年人依然需要奋斗在工作的岗位。无论是高校的教授,还是我们普通的体力劳动者,50岁以后都会受到生理的制约,简单来说就是人的精力变得很有限,不宜从事高强度的工作,否则很容易出现身体问题。

  特别是大学里面的教授,拥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在60岁以后应该按时退休。而很多高校都看重教授的威望以及研究能力,都以返聘的方式继续聘用这些老教授。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的60岁左右的老教授倒在岗位上。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否则生命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王铮教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值得我们怀念,希望他能一路走好。也希望我们每位普通人都能珍惜自己的身体,避免过度劳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举报/反馈

上一篇:23上半年杭州教师资格证面试开启报名通道,报名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一篇:教育部下达新规定,中小学生将新增两门课程,5月10日起全面实行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