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16
手机版

  

  激烈的语文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暂告一段落,现在终于可以沉下心来梳理这段时间以来的心路历程。这段时间最深的感受就是“累”,但仔细一想我是抓住了一个机会,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真是受益匪浅,收获怕颇多。

  一、不打无准备之战

  本次评选的竞赛项目有教学设计、朗读、三笔字、评课稿和教学随笔。这些项目不是随便就可以蒙混过关的。每一个项目都能体现教师平时技能的锻炼与积累,更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比赛前,我尽自己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1.认真研读《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本次比赛是针对小学中年级学段,为此,我不仅研读中年级学段的要求,而且关注了与低年级学段、高年级学段的关系,才比较准确的把握了小学中年级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

  2.苦练技能分秒必争

  ①准备朗诵和三笔字。平时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忽视了书法与朗诵的训练,为了参加这次比赛,我抓紧补一补自己的短板与不足。一下班回家就开始练硬笔和毛笔,经常练到凌晨,早上起床必读几遍朗诵篇目,白天在学校,利用课间训练一板粉笔字。一有困惑我就向学校的专业老师请教。这过程中,我努力克服了自己在朗读方面错读、漏读、回读的毛病。读着读着突然悟到了,原来是因为自己在读书时,大脑容易分心,想到其他方面的事而打乱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间的克服训练,终于有了改进,三笔字也有所提高。

  ②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我们上课前的第一要务,没有教学设计就如同走夜路的人没有了指明灯。想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就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用好《教师教学用书》,研读教材。完成当天教学工作后,不仅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课,而且还要抓紧挤时间准备本次竞赛的教学设计项目,经过了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准备好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③准备评课稿。评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理论支撑的观点,是无法让人信服的,有理有据才有说服力。评课在赛前,进入到老师的课堂,通过网络观课,不断锻炼自己评课的方向与能力,力求所听的每一堂课都能把课堂的亮点与不足找出来,以新课标理论、事实作为依据,形成可实施的建议。

  二、展现最好的自己

  本竞赛中,教学设计部分,我抽到的是口语交际部分:自我介绍。口语表达,是社会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能让人快速地认识自己,自己也能快速地融入特定的环境,针对这个竞赛项目,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方面进行,较为详实的设计,力求预设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正式诵读前一分钟,我都还在努力的准备,读得口干舌燥,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台上,虽然有些紧张,但我努力控制自己的语调,关注对话部分的人物着急的心情变化而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三笔字部分,不如名家之作,也可能不如部分选手的好,但却是我内心最好的作品,因为“吸日月之精华,笔墨之灵气”,才形成相对自己来说,有进步的最好的作品。下午的观课评课中,我力求将评课稿写得有理有据,当然从这节课中,我也真的学到不少东西:这位东北的女老师,和蔼可亲,执教的是一年级下的《动物儿歌》,她在教学评一致性方面,做可真是天衣无缝,设计了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趣味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井然有序,学生学习的热情一次又一次的唤醒。德国哲学家雅贝尔斯有这样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体现,面对一个学生因为怕错而不敢表达时,老师鼓励他大胆的表达,唤醒了一个会思考的灵魂,将自己的想法利流的表达出来。

  三、笔墨铸魂,继续前行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孤独之旅,每个人都是孤身前来,又孑然离去。那么教学之路就是一段黑夜不断摸索之行。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不断摸索适合新时代背景下孩子们学习的规律和适合自己教学方法。唯有不断地学习与摸索,才能站稳这三尺讲台,继续育人。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能帮助我们把握课堂教学,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细细研读,今后这两本书一定是我的必修课,笔墨相伴,继续前行。

  举报/反馈

上一篇:A妹突然暴瘦被身材羞辱,网友吵翻,她本人亲自下场回应!
下一篇:《宇宙探索编辑部》:一首浪漫的哲学散文诗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