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议论文才能得高分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导写示例

  【题目】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

  统编版小学课本识字第一课的内容为“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引导儿童时期的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如今,18岁的我们站在成人的门槛前,应对这六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需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

  请围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导写】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对于站在成人门槛的高三学生而言,“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正是“切身须要急思量”的问题。

  考场作文必须符合题意,准确审题至关重要。作文导语有三句话。第一句说小学课本识字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交代话题的来由。第二句话说站在成人的门槛的高三学生对此应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提示作文要表达“我”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理解与思考。第三句话强调

  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需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这是对作文立意的限制。也就是说,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为话题作文,就不能随意用“善良”“勇敢”“大度”“勤奋”“敢创新”“知进退”等词语替换话题中的“怎样”就立论、行文,而必须

  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明乎此,作文才会切合题意。

  从“你他”维度思考,就是思考自我与他人的关联,可以联想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等古语,可以联想到“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的名言。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是双向的,既要善于借助他人的肩膀站得更高,又要乐于为他人助一臂之力,既要有合群之德,又要有独立思想,既要有甘居人后的谦让态度,又要有敢为天下先而勇做领头雁的精神……不必面面俱到,贵在思想深刻、独到。

  以上两个方面要形成有机关联,统一于“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话题之中,由此提炼出一个能涵盖两方面的中心论点,再展开论证。“天地”“你他”可以在中心论点里出现,也可以不在中心论点出现而在分论点出现。无论写什么,都要文中有“我”,为时而著,体现现实意义。

  要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写作的思想与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张载),“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这些名言都可以引用。课文中焦裕禄、袁隆平、屠呦呦、张秉贵等事例也可以运用,也可以用现实中张桂梅、邓清明等人的事例。当然,除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外,还可以灵活运用类比推理、因果分析、对比论证、事理论证等方法。

  

  【考场一类文】

  躬身入“天地”,有别于“你他”

  北京市十一学校 李佳栩

  我们作为十八岁的“新成年人”,正在对社会进行着自己的试水。“天地人你我他”的初始概念在此时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人既要投入到社会中去,也要在人海中坚守自我的独特和完整。

  一个人头顶天,脚立地,“天地”意味着他周围社会、世界的总和。而“你”、“他”作为横向视角下与“我”互动的个体,是和“我”一样的社会中的一份子。

  躬身入“天地”是一个人得到发展的基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其价值和能力都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彰显。社会中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则是我们发展的源泉动力。路遥深入陕北窑洞,呕心沥血写下反映当代农村风貌的《平凡的世界》;张桂梅创办华坪女中,以亲力亲为的奉献改变了无数大山女孩的命运,使她们拥有越过高山的胸怀和眼界。当人深入社会,才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无数可以发光发热的空间。

  有别于“你他”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在于行动,二是在于思想。行动上,我们要挑战他人不曾涉足的领域,求变求新。当年马云创建中国黄页的互联网事业因超于时代而处处碰壁,但他敢为天下先,最终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思想上,我们要不被信息洪流所裹挟,坚定自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让自己的大脑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是走出自己发展之路的要诀。

  由此,我们应该努力找到自己在“天地”和“你他”中的位置平衡,在社会的汪洋中有边界地航行。

  其一,要以立足本我、学习社会的态度清醒入局。社会中往往会生成一种“主流思想”,它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免夹杂着乌合之众的片面与盲从。我们要把它作为对个人思想体系建构的参考,但不可在这种“过大的声音”中迷失了自我。

  其二,要以提升自我、追求创新的方式奉献社会。当今,只有全面的创新性人才才能跳出同质化的沼泽,避免被他人甚至人工智能替代的命运。如果我们能在人迹罕至的道路上完善自我、孜孜不倦地探索,就有希望凭借自己的汗水助力国家更快发展,在世界的东方展现蛟龙之姿。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定语和“人”之名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指示着我们如何向内生长、向外探索。

  

  在“天地”“你他”间成人

  海淀区一考生

  小学课本识字第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为内容,启示我们要在“天地”“你他”之间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我们要从天地和社会中得到启示,成为一个有视野、有格局的人。

  这里的“天地”是指自然万物,从幽深海域到浩浩苍穹,从鱼虫鸟雀到高山大江,均是“天地”的一部分。而社会则是指由“你我他”构成的人文关系图,包含人伦、经济、政治等方面。所谓视野与格局则是指有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思考与认识,和对与并不与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事的关注与关切。

  天地之大,人何渺小。阔大无垠的天地启示我们要眼界宽广,不局限于自己所处的时空。自古以来,人类就感叹于世界之大。屈原问天,苏轼寄蜉蝣于天地……面对天地,大多数人都会被震撼,进而生发出人类渺小之感。但我们不应把这一感悟当作伤悲之语。相反,这正是自然予我们的启示。星河灿烂,钩起我们对天外之物的遐思,让我们怀抱着好奇不断探索未知;沧海桑田,引发我们思古之情的同时也启示我们不囿于自己所在的时间,而要以史鉴今,继往开来。自然在空间上的无穷和时间上的无尽启示我们,要拥有超越时间空间的格局与视野。

  社会中人来人往,百态尽显,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具有人文关怀,事事关心之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社会的洋流冲击着我们,将我们与他人相连,而这一联系便要求我们不能只困于自己的四角天空,我们应当“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便是一种视野与格局。现代社会的新媒体时代,世界各地的消息都能时时送达我们手中,又让我们如何对天下各地之事视而不见?为外地的见义勇为者点赞,给山区的孩子捐出一本书,在网上号召环保……这些点滴小事都是我们视野的体现,社会启示我们这样做,也需要我们这样做。

  如今,社会上似乎出现了一类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身边的无关之事都毫不关心,连摔倒的老人都不愿扶起,又何谈格局与视野呢?若社会被这种人充斥,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更体现出从天地、社会中收获启示,扩展视野与格局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需要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山海沧沧,人海茫茫,我们应当从中收获启示,变成一个有视野有格局之人。它们启发我们如此,它们也需要我们如此。

上一篇:花2万上私立幼儿园?你没看错,家长选择私立幼儿园无非6点原因!
下一篇:项目资源管理流程:五步专业指南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