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铁道兵的淡泊与安然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我的父亲出生于皖东全椒县的一个小村庄,因家境清寒,为了能吃饱饭,1969年12月选择参军,成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从未上过学的父亲,进入铁道兵部队以后,思想认知便有了很大的进步,刻苦训练、认真学习。第二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科技水平很低的年代,铁道兵是一个及其危险的兵种。前几年,中央纪录频道追忆修建成渝铁路往事的时候提到,该段平均每公里的铁路下,都埋藏着一名铁道兵英雄年轻的生命,那些已牺牲的铁道兵英雄,很多只有20岁出头,正处在人生最美的年华。父亲每每回忆起当铁道兵的往事时,总是忍不住留下眼泪,为他那些为祖国建设牺牲宝贵生命的战友叹息,同时也为自己能活着回到家乡感到幸运。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史上最严重的地震。受地震影响,北京密云水库金沟河围堰段垮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父亲所在戍京部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抗洪。父亲在二次被洪水冲走又回上岸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那是用自己生命换来的荣誉。当立功的捷报传到家乡时,乡政府的领导亲自敲锣打鼓放鞭炮,到我家来祝贺。为毛主席、为党、为部队争光,是父亲那个年代每位战士最大的荣耀。

  1976年9月9日,这是中国人民永远缅怀纪念的日子,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当时,父亲是所在团唯一一名受托代表,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并且受到开国上将乌兰夫的亲切接见。父亲每当和我说起此番难忘的经历,心情都非常激动。

  1978年4月30日,父亲带着万分不舍,光荣退伍。他回乡务农,退伍不褪色,也时时刻刻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发扬革命传统,舍己为人,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1989年父亲被全村人推荐选举当了村民兵营长。1991年7月,老天连降暴雨,村子被淹,由于我家的房子所处地势相对较高,平房顶上未被洪水淹到,于是,父亲划着自己的小渔船,挨家挨户把全村老少接到我家住,那时我只有几岁,已经忘了当时父亲凭一己之力划了多少趟小船才将全村老少找齐。年少的我不懂事,喜欢人多,认为这样热闹,却不知父亲当时是多么焦急地期盼洪水退去。家里条件有限,父亲把自家所有的食物拿出来供给大家,但扛到洪水淹没村庄的第三天,我家也断米断炊。父亲又划着小渔船到乡政府求援,最终获得帮助,全村人总算扛过难关。

  以前,我总是问父亲:“为什么不找个收入高点的工作,离开农村?”父亲总是回答,“比起我那些为建设铁路牺牲的战友,我能幸运地活着,看到祖国铁路建设的不断繁荣,已经很知足了。”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也许就是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一名老战士、老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如今父亲已经71岁了,随我在浙江打工,辛苦劳动,自食其力。

  从1969年到2023年,对于父亲来说,无论是一身戎装,还是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他都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也许父亲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是精神世界却很丰富,向一名老铁道兵的淡泊与安然致敬。

  (王乃云)

  编审:王舒涵

上一篇:从“锉榔头”到“组装机械臂”
下一篇:李伟纲:教育赋予的成就感超越了演奏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